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075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包括:椽子躯体,所述椽子躯体底部开槽形成缝隙,且所述椽子躯体一端设有开口;灯带,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内部,且所述灯带通过所述缝隙从所述椽子躯体内向外发射光线;椽子盖体,所述椽子盖体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设有开口的一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椽子内置灯带,且椽子底部开槽形成用于透光的缝隙,灯带通过缝隙向外发光,可以用于照明,同时椽子本身发光带来了独特的美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椽子盖体上的盖板为透光板,且盖板上刻有镂空花纹,灯带的灯光将透过透光板照明镂空花纹,进一步提升了仿古建筑的夜景效果。一步提升了仿古建筑的夜景效果。一步提升了仿古建筑的夜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


[0001]本技术涉及仿古建筑中的构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

技术介绍

[0002]新中式建筑,近几年兴起并飞速发展,很多建筑提取传统建筑的中式元素用于新建筑中,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随着很多新中式建筑的落成,白天效果不错,但是夜景效果稍弱,主要是夜景工程技术未精细化,比如檐下椽子大部分建筑均未做发光设计,而在檐下安装椽子,是体现古建筑的固有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现有椽子一般是普通的实心木质或混凝土质,在承重中无法做到美观以及照明等功能,目前多采用外置灯打亮椽子,易出现受光不均匀现象。
[000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椽子无法发光且出光受光不均匀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包括:
[0007]椽子躯体,所述椽子躯体底部开槽形成缝隙,且所述椽子躯体一端设有开口;
[0008]灯带,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内部,且所述灯带通过所述缝隙从所述椽子躯体内向外发射光线;
[0009]椽子盖体,所述椽子盖体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设有开口的一端上。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椽子躯体包括:
[0011]顶板、第一侧板、底板及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与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底板合围形成内设有空腔的柱体。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灯带的底座,所述灯带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沿所述椽子躯体长度方向,所述底板中部开槽形成所述缝隙;沿所述椽子躯体高度方向,所述灯带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缝隙之间。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椽子中,还包括:
[0015]第一透光板;
[0016]沿所述椽子躯体长度方向,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缝隙两侧,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与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透光板的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透光板的另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透光板设置在所述缝隙与所述灯带之间。
[001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椽子盖体包括:
[0018]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第六侧板及盖板;
[0019]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五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六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及第六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四周,且所述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及第六侧板与所述盖板合围形成具有一侧开口的盒体。
[002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椽子盖体具有开口的一侧与所述椽子躯体具有开口的一侧相对设置,所述椽子盖体扣合在所述椽子躯体具有开口的一端上。
[002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为透光板。
[002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盖板背离所述椽子躯体的一侧设有镂空花纹。
[002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椽子中,还包括:
[0024]固定件;
[0025]所述固定件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固定件等间距设置在所述顶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上。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27]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包括:椽子躯体,所述椽子躯体底部开槽形成缝隙,且所述椽子躯体一端设有开口;灯带,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内部,且所述灯带通过所述缝隙从所述椽子躯体内向外发射光线;椽子盖体,所述椽子盖体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设有开口的一端上。本技术提供的椽子内置灯带,且椽子底部开槽形成用于透光的缝隙,灯带通过缝隙向外发光,可以用于照明,同时椽子本身发光带来了独特的美感。本技术中椽子盖体上的盖板为透光板,且盖板上刻有镂空花纹,灯带的灯光将透过透光板照明镂空花纹,进一步提升了仿古建筑的夜景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的爆炸图;
[0030]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的俯视图。
[0031]附图标记:1、椽子躯体;101、缝隙;102、顶板;103、第一侧板;104、底板;105、第二侧板;2、灯带;3、椽子盖体;301、第三侧板;302、第四侧板;303、第五侧板;304、第六侧板;305、盖板;4、底座;5、第一透光板;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镂空花纹;9、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0034]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
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实施例:
[0036]请参阅图1

图3。其中,所述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包括:椽子躯体1,所述椽子躯体1底部开槽形成缝隙101,且所述椽子躯体1一端设有开口;灯带2,所述灯带2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1内部,且所述灯带2通过所述缝隙101从所述椽子躯体1内向外发射光线;椽子盖体3,所述椽子盖体3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1设有开口的一端上。
[0037]如图1

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包括椽子躯体1、灯带2以及椽子盖体3,所述灯带2安装在所述椽子躯体1内,所述椽子躯体1的底部开槽形成缝隙101,所述灯带2通过所述缝隙101将灯光从所述椽子躯体1内向外发射,灯光可以用于提供照明效果,同时使得椽子在夜晚更具有美感,所述椽子躯体1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密封,所述椽子盖体3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所述椽子躯体1设有开口的一端上,方便对椽子躯体1内部的灯带2进行更换或者清理灰尘。
[0038]作为进一步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椽子躯体,所述椽子躯体底部开槽形成缝隙,且所述椽子躯体一端设有开口;灯带,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内部,且所述灯带通过所述缝隙从所述椽子躯体内向外发射光线;椽子盖体,所述椽子盖体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椽子躯体设有开口的一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椽子躯体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底板及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与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底板合围形成内设有空腔的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灯带的底座,所述灯带安装在所述底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椽子躯体长度方向,所述底板中部开槽形成所述缝隙;沿所述椽子躯体高度方向,所述灯带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缝隙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仿古建筑的椽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透光板;沿所述椽子躯体长度方向,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缝隙两侧,且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东艺滕怡刘昆陈钧章蔡楚辉蔡钢塔董高路龙婕甘泽武梁江龙张伦钟东旭李杨霞万志荣曾毅李琨坚戴翠莹
申请(专利权)人: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