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信号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42272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把对数字信息信号的非法复制防患于未然。将p比特的输入数据字D变换为q比特的代码字C,并在严格遵守规定的扫描宽度限制规则的前提下将各代码字彼此结合的代码字串1d、1f和纠错码1f、1G、\NRZI变换后得到的一帧单位的调制信号,复数帧连接在一起构成反拷贝数据13′,当把该反拷贝数据13′和P-q调制后的数字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10中时,反拷贝数据13′的纠错码1e′,1g′,预先将反拷贝数据13′的再生信号设定为与复制到其它记录介质中时附加的复制时的纠错码1e、1g同值,并且,反拷贝数据的代码字串被编码为可通过预先设定为与复制时的纠错码同值的纠错码纠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严格遵守规定的扫描宽度(run-length)限制规则的前提下,可把对于收录在光盘及数字用磁带等记录介质上的数字信息信号进行的非法复制防患于未然的数字信息信号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与多介质时代的到来,大容量的数字信息信号均被收录在光盘或数字用磁带之中。例如,收录音乐信息的CD(Compact Disc)或收录计算机数据的CD-ROM(CD-Read·Only Memouy)等再生专用型光盘,可在圆盘形的光盘基板上,将上述各种数字信息信号高密度地记录到螺旋形或同心圆形的轨迹(track)中,而且再生时还可以高速选取所要的轨迹,同时由于适合大批量生产,可用很低的价格购得,因而被广泛使用。此外,收录PCM音乐信息等的数字用磁带,由于与光盘相比,可在更长时间内进行再生,因而也被广泛使用。在下面的说明之中,作为记录数字信息信号的记录介质,主要介绍采用光检波器记录和/或再生的光盘,由于在数字用磁带的情况下,在记录和/或再生时使用的磁头有很大的区别,因而有关数字用磁带的情况将不再介绍。上述CD、CD-ROM等光盘将数字信息信号用凹形信息坑与凸形突起转换为数字式的信息坑串,将该信息坑串刻成螺旋形或同心圆形的记录轨迹,将表面记录了信号的冲压模盘安装到注射模塑成形机内之后,将冲压模盘的信号面转印到采用透明树脂材料,外径120mm或80mm,中心孔的孔径15mm,基板厚度1.2mm的圆盘形的透明光盘基板之上,进而在转印好的信号面上依次形成反射膜、保护膜,即可形成再生专用型光盘。而且,当再生再生专用型光盘时,将移动自由地设置在光驱内的光检波器发出的再生用激光束从透明光盘基板一侧照射到信号面上,根据来自在信号面上成膜的反射膜的激光束的反射光再生出信号面上的信息。然而,收录在CD中的音乐信息或收录在CD-ROM中的计算机数据虽说依据著作权法,其著作权受保护,但由于是数字性信息,不存在信号恶化的问题,因而用户在未得到著作权人允许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非法复制到仅可直接录入一次的CD-R(Compact Disc-Recordable)或可多次录入的CD-RW(Compact Disc-ReWritable)等追记型光盘之中。上述CD-R、CD-RW等追记型光盘,其外观虽然与CD、CD-ROM等再生专用型光盘基本相同,却是在透明光盘基板上形成螺旋形或同心圆形的凹形槽,在其凹形槽一侧旋涂了一层构成记录层的有机色素,进而在该有机色素上依次形成反射膜、保护膜,而且用很低的价格即可购得。而将收录在CD之中的音乐信息及收录在CD-ROM中的计算机数据非法复制到CD-R或CD-RW之中时,由于采用与CD、CD-ROM相同的信号格式进行记录,因而构成了对著作权的侵害。下面按顺序举例说明把收录在CD中的音乐信息复制到CD-R中的情况。图1是用来说明收录在CD中的音乐信息的信号格式的图,(a)为表示音乐原数据的图示,(b)为表示EFM信号的图示,图2是表示8-14调制时的编码表的图,图3(a)(b)是用来说明8-14调制时的DSV控制的图,图4是表示由98个图1(b)所示的EFM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块(block)的状态的图。首先,音乐信息依据CD的技术标准书(Read Book)中规定的信号格式被记录在CD之中。此时,一般而言,记录在光盘中的信息坑长度因记录再生时的光传播特性及与信息坑生成有关的物理性制约要受到最小扫描宽度(最小信息坑长度或最小突起长度)的限制,以及进行时钟再生的难易程度,要受到最大扫描宽度(最大信息坑长度或最大突起长度)的限制,进而言之,为了保护伺服频带,需调制记录信号,使之具有抑制记录信号的低频成分的特性。在满足该限制条件的调制方式之中,用于CD的EFM(Eight ToFourteen Modulation8-14调制)方式是一种将最小扫描宽度(也称之为最小反转间隔)设定为3T(T=轨迹比特周期)、将最大的扫描宽度(也称之为最大反转间隔)设定为11T的方式。也就是说,正如图1(a)所示,记录在CD之中的音乐原数据AD是一种数字数据,由高位8比特(1字节)+低位8比特(1字节)=16比特(2字节(byte))构成一个单位,将多个该一个单位相连即构成音乐原数据AD。而且由于在灌制原盘时为了在把图1(a)所示的音乐原数据AD用激光束刻录在玻璃原盘时形成适合记录的信号形态,将音乐原数据AD变换为EFM方式的信号格式,以图1(b)所示的EFM信号1的形态记录到玻璃原盘上,然后,根据玻璃原盘,采用电铸处理依次制作成金属主盘、母盘、冲压模盘,然后将冲压模盘安装到注射模塑成形机中,将冲压模盘的信号面转印到透明光盘基板上制作成CD,因而CD的信号面与玻璃原盘的信号面等效。在这儿,在上述的EFM信号1的格式中,将输入的音乐原数据AD分割为高位8比特的输入数据字D和低位8比特的输入数据字D,然后参照图2所示的编码表,将P比特=8比特的输入数据字D变换为可满足最小扫描宽度3T、最大扫描宽度11T的扫描宽度限制规则的q比特=14比特的扫描宽度限制码(下面用代码字C标记),并且如图1(b)所示,在变换后的代码字C与代码字C之间插入r比特=3比特的结合比特,用于保持扫描宽度限制规则以及用于DSV(Digital Sum Value)控制,生成形成后述的第1、第2代码字串1d,1f的EFM信号。此时,在最小扫描宽度3T之中,代码字C中的逻辑值“1”与“1”之间,“0”的数量最少可包含d=2个,另一方面,在最大扫描宽度11T之中,代码字C中的逻辑值“1”和“1”之间,“0”的数量最多可包含K=10个。而且p-q调制=8-14调制的EFM信号1既可满足最小扫描宽度为3T、最大扫描宽度为11T的扫描宽度限制规则RLL(d,k)=RLL(2,10),同时又可使EFM信号1的直流成分及低频成分减少。接着对包含第1、第2代码字串1d,1f的EFM信号1,进行NRZI(Non Return to Zero Inverted)变换,众所周知,由于NRZI变换是在比特“1”中将极性反转,在比特“0”中则不反转极性进行调制的方法,因而NRZI变换后的波形成为提供给玻璃原盘的记录信号R,使该记录信号R中的L(低)电平区间与凹形信息坑,(或凸形突起)相对应,使记录信号R中的H(高)电平区间与凸形突起(或凹形信息坑)相对应,形成信息坑串。此外,正如图3(a)、(b)中所示,上述DSV是将从EFM信号1中的代码字串的开始时点到现实时点进行NRZI变换后的波形H(高)电平时作为“1”(正极性),L(低)电平时作为“-1”(负极性),进行积分的积分值。此时,在NRZI变换中,为了在数据比特为“1”时进行极性反转,即便在代码字为同一比特码型(pattern)时,也会因即将连接代码字前的NRZI变换后的波形状态而不同,正如图3(a)所示,与输入数据字=003相对应,在即将进行前的波形状态L(低)电平时以及如图3(b)所示,与输入数据字=003相对应,即将进行前的波形状态H(高)电平时,DSV值为反转值,通过结合比特连接输入数据字=003和输入数据字=253时,图3(a)、图3(b)中的二者的DSV的绝对值相等。在此,既可以满足扫描宽度限制规则RLL(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信息信号记录方法,根据编码表将同步信号、控制信号、P比特的输入数据字变换为q比特的代码字,并在严格遵守规定的扫描宽度限制规则的前提下,将上述各代码字彼此结合的代码字串和纠错码经NRZI变换后得到的一帧单位的调制信号多帧连接在一起构成反拷贝数据,将该反拷贝数据和P-q调制后的数字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拷贝数据的上述纠错码预先被设定为与将该反拷贝数据的再生信号复制到其它记录介质中时附加的复制时的纠错码同值,并且,上述反拷贝数据的上述代码字串被编码为,可通过预先设定为与复制时的纠错码同值的上述纠错码进行纠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浩利吉川博芳越智内凡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