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扎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结扎装置包括:结扎夹;结扎夹采用塑性材质;结扎夹包括:下臂和上臂;下臂为直臂,上臂为弧形臂;下臂的末端与上臂的末端一体成型,下臂的头端设置有锁钩;锁钩位于上臂的夹闭路径之外,在夹闭过程中,上臂的头端自由通过锁钩,不被阻挡,且上臂的头端最先与下臂接触,有效防止组织被挤向锁钩,规避了结扎失败的风险;随着夹闭进程的推进,上臂被压直,使得上臂的头端插入锁钩内,实现夹闭锁定;另一方面,被压直的上臂与下臂能够对组织进行有效夹持,实现结扎功能。实现结扎功能。实现结扎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结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手术过程中,结扎装置是医生用来对血管进行结扎的医疗器械,使得被结扎的血管不再流通血液,进而保证医疗手术的质量。
[0003]目前的结扎夹通常由上下臂和锁扣构成,其操作成功的要素是需要在夹闭过程中锁扣之间不能存在组织遮挡,虽然结扎夹的上下臂开口较大,能让组织顺利进入上下臂之间,但是在夹闭过程中因为上下臂角度较小,成V字形,会将组织挤向锁扣处,当组织较厚,在锁扣的瞬间有组织进入锁扣之间将无法闭合锁扣,导致夹闭失败。因此无法用血管组织是否能进入上下臂之间来准确预判夹闭结果。如果强行夹闭可能会造成血管组织的损伤出血。
[0004]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结扎夹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结扎失败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扎装置,解决了结扎夹存在结扎失败风险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结扎装置,所述结扎装置包括:结扎夹;
[0010]所述结扎夹采用塑性材质;
[0011]所述结扎夹包括:下臂和上臂;
[0012]所述下臂为直臂,上臂为弧形臂;
[0013]所述下臂的末端与上臂的末端一体成型,所述下臂的头端设置有锁钩;
[0014]所述锁钩位于上臂的夹闭路径之外,在夹闭过程中上臂的头端最先与下臂接触,随着夹闭进程的推进,上臂被压直,使得上臂的头端插入锁钩内。
[0015]优选的,所述结扎夹采用镁锂锌合金材质,延伸率为15%~40%。
[0016]优选的,所述下臂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垫高部。
[0017]优选的,所述垫高部的顶面为平面。
[0018]优选的,所述垫高部的顶面为波浪面,所述上臂的底面也为波浪面,所述垫高部的顶面与上臂的底面相匹配,结扎夹闭合状态下垫高部的顶面与上臂的底面相互啮合。
[0019]优选的,所述结扎装置还包括:结扎钳;
[0020]所述结扎钳的下钳嘴内壁开设有与下臂对应的下限位槽,上钳嘴内壁开设有与上臂对应的上限位槽;结扎过程中下臂容纳在下限位槽内,上臂容纳在上限位槽内。
[0021]优选的,所述下臂的底面设置有限位坑,所述下限位槽内设置有与限位坑对应的
凸起;所述凸起容纳在限位坑内。
[0022]优选的,所述上臂的顶面设置有第一摩擦筋,所述上限位槽内设置有与第一摩擦筋对应的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与第一摩擦筋啮合。
[0023]优选的,所述下臂的底面设置有第二摩擦筋,所述下限位槽内设置有与第二摩擦筋对应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摩擦筋与第二限位筋啮合。
[0024](三)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中,所述结扎装置包括:结扎夹;结扎夹采用塑性材质;结扎夹包括:下臂和上臂;下臂为直臂,上臂为弧形臂;下臂的末端与上臂的末端一体成型,下臂的头端设置有锁钩;锁钩位于上臂的夹闭路径之外,在夹闭过程中,上臂的头端自由通过锁钩,不被阻挡,且上臂的头端最先与下臂接触,有效防止组织被挤向锁钩,规避了结扎失败的风险;随着夹闭进程的推进,上臂被压直,使得上臂的头端插入锁钩内,实现夹闭锁定;另一方面,被压直的上臂与下臂能够对组织进行有效夹持,实现结扎功能。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结扎夹的主视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结扎夹的俯视轴测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结扎夹的仰视轴测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结扎夹与结扎钳的装配爆炸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结扎夹与结扎钳的装配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结扎夹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结扎装置,解决了结扎夹存在结扎失败风险的问题。
[003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7]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结扎装置包括:结扎夹;结扎夹采用塑性材质;结扎夹包括:下臂和上臂;下臂为直臂,上臂为弧形臂;下臂的末端与上臂的末端一体成型,下臂的头端设置有锁钩;锁钩位于上臂的夹闭路径之外,在夹闭过程中,上臂的头端自由通过锁钩,不被阻挡,且上臂的头端最先与下臂接触,有效防止组织被挤向锁钩,规避了结扎失败的风险;随着夹闭进程的推进,上臂被压直,使得上臂的头端插入锁钩内,实现夹闭锁定;另一方面,被压直的上臂与下臂能够对组织进行有效夹持,实现结扎功能。
[003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9]实施例1:
[0040]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扎装置,所述结扎装置包括:结扎夹10;
[0041]所述结扎夹10采用塑性材质;
[0042]所述结扎夹10包括:下臂11和上臂12;
[0043]所述下臂11为直臂,上臂12为弧形臂;
[0044]所述下臂11的末端与上臂12的末端一体成型,所述下臂11的头端设置有锁钩13;
[0045]所述锁钩13位于上臂12的夹闭路径之外,在夹闭过程中,所述上臂12的头端自由通过锁钩13,不被阻挡,且上臂12的头端最先与下臂11接触,有效防止组织被挤向锁钩13,规避了结扎失败的风险;随着夹闭进程的推进,上臂12被压直,使得上臂12的头端插入锁钩13内,实现夹闭锁定;另一方面,被压直的上臂12与下臂11能够对组织进行有效夹持,实现结扎功能。
[0046]所述结扎夹10采用镁锂锌合金材质,延伸率为15%~40%,既能满足上臂12形变的塑性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应用于人体一定时间后可以完全降解吸收。
[0047]如图1~3所示,所述下臂11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垫高部14,所述垫高部14的顶面为平面,与被压直的上臂12配合对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扎装置包括:结扎夹(10);所述结扎夹(10)采用塑性材质;所述结扎夹(10)包括:下臂(11)和上臂(12);所述下臂(11)为直臂,上臂(12)为弧形臂;所述下臂(11)的末端与上臂(12)的末端一体成型,所述下臂(11)的头端设置有锁钩(13);所述锁钩(13)位于上臂(12)的夹闭路径之外,在夹闭过程中上臂(12)的头端最先与下臂(11)接触,随着夹闭进程的推进,上臂(12)被压直,使得上臂(12)的头端插入锁钩(1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扎夹(10)采用镁锂锌合金材质,延伸率为15%~4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11)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垫高部(1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部(14)的顶面为平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部(14)的顶面为波浪面,所述上臂(12)的底面也为波浪面,所述垫高部(14)的顶面与上臂(12)的底面相匹配,结扎夹(10)闭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宛文创业孵化器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