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18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包括对称设置的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在中间部位交叉重叠,在左端部均设有对称朝前的折弯夹头,在右端把手处设有连接区并形成钳夹整体,在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分别设有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夹持的对称分布的受力点,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受力点为一对,每一对受力点的形状相同且与常规手术器械的夹头形状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能方便快捷的配合医生完成大血管阻断,帮助手术顺利进行,具有结构简单、操控方便、提高医护操作效率的特点。点。点。

An intracavitary detachable non-invasive large blood vessel blocking cl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

技术介绍

[0002]腔内大血管阻断夹主要用在机器人及腹腔镜腔内手术中对大血管(如下腔静脉)进行阻断,对血管壁无损伤或只有暂时性的轻微损伤,具有良好的血流阻断性,血管阻断夹种类多有不同的型号,可根据所需阻断血管的创口部位、血管口径、血流压力等选择合适的血管阻断钳。在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行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时,常需要血管阻断夹牢牢夹住腔静脉以阻断血流,再行血管内瘤栓切除。在开放手术中,大血管阻断多采用无损伤血管钳或侧壁钳。目前,已有一体式血管阻断钳用于机器人及腹腔镜手术的大血管阻断,但这种血管阻断钳无法通过常规手术所需套管置入体内,而需要额外增加一个操作套管,因而增加了手术创伤和手术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可顺利进入患者手术部位的内腔,通过持夹器、机器人或腹腔镜常规器械控制血管阻断夹的把手并使夹头张开夹紧大血管,具有结构简单、外表面光滑、操作方便、血管阻断效果好的特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包括对称设置的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所述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在中间部位交叉重叠,在左端部均设有对称朝前的折弯夹头,在右端把手处设有连接区并形成钳夹整体,在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分别设有用持夹器或常规手术器械进行夹持的对称分布的受力点,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受力点为一对,每一对受力点的形状相同且与持夹器或常规手术器械的夹头形状相适配。
[0005]上述的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所述的受力点数量有多对。
[0006]上述的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所述的受力点数量有两对,位于左侧的一对为四棱台夹持受力点,位于右侧的一对为槽口夹持受力点,所述的四棱台夹持受力点与槽口夹持受力点之间保持间距。
[0007]上述的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所述连接区的结构为折弯连接区。
[0008]上述的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所述连接区的结构为铆钉固定连接区。
[0009]上述的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所述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的左部内侧面分别设有无损伤齿纹,所述钳夹整体进行打磨抛光形成光滑的表面。
[001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设置了包括对称设置的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所述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在中间部位交叉重叠,在左端部均设有对
称朝前的折弯夹头,在右端把手处设有连接区并形成钳夹整体,在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分别设有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夹持的对称分布的受力点,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受力点为一对,每一对受力点的形状相同且与常规手术器械的夹头形状相适配。该血管阻断夹由于连接区的作用使前部钳夹和后部钳夹产生弹性夹紧力,医生用常规手术的持针器前端对外侧面的受力点实施夹紧力,控制折弯夹头张开并夹紧大血管。术后用相同的方法将该血管阻断夹取出。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以反复使用、能方便快捷的配合手术医生完成大血管阻断,帮助手术顺利进行,具有结构简单、操控方便、提高医护操作效率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仰视图;
[0013]图3为图1中的A

A视图。
[0014]图中各部件标号为:折弯夹头1、前部钳夹2、四棱台夹持受力点3、槽口夹持受力点4、连接区5、后部钳夹6、无损伤齿纹7。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可以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作,在退火状态下进行冷作弯曲加工,采用一根基材时在中部形成折弯连接区5,采用两根基材时用铆钉在右端部形成铆钉固定连接区5。冷加工定型之后执行严格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淬火回火,获得合适的硬度使钳夹整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弹性。在钳夹整体外侧面的夹持受力点形状还可以是盲孔、通孔、凸起半圆、圆柱体等等形状,可以适应型号不同的夹持器。其使用方法如下:用持夹器或常规腔内手术器械对该血管阻断夹外侧的受力点实施夹持力,使折弯夹头1张开夹紧大血管。可以用持夹器或常规腔内手术器械夹紧槽口夹持受力点4,并通过常规镜腔手术套管置入体内,还可使用腹腔镜持针器或常规手术钳夹持该血管阻断夹的四棱台夹持受力点3,控制折弯夹头1夹紧大血管,手术结束后使用常规的腹腔镜持针器或常规手术钳对槽口夹持受力点4实施夹持力,并通过常规的镜腔手术套管取出。
[0017]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前部钳夹(2)和后部钳夹(6);所述前部钳夹(2)和后部钳夹(6)在中间部位交叉重叠,在左端部均设有对称朝前的折弯夹头(1),在右端把手处设有连接区(5)并形成钳夹整体,在前部钳夹(2)和后部钳夹(6)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分别设有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夹持的对称分布的受力点,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受力点为一对,每一对受力点的形状相同且与常规手术器械的夹头形状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点数量有多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腔内分离式无损伤大血管阻断夹,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利群熊盛炜程嗣达李学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