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60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浇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其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固定梁和摆动溜槽,摆动溜槽的内部放置有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蓄铁池,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铁沟与第二流铁沟,第一流铁沟与第二流铁沟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倒角与第一导流倒角,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摆动溜槽与壳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模具制备的过程中结构简单易实现、现场使用安装轻便快捷,外形采用流线型设计,保证液体浇筑料流动顺畅,可有效降低摆动溜槽综合运行成本、节约优质耐火砖,能够有效地提高了高温铁水冲刷和耐磨性能,避免了耐火砖整块脱落,大大增加了高效性。大大增加了高效性。大大增加了高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浇筑模具
,具体为一种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摆动溜槽是炉前出铁时,一个铁水罐放满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摆动溜槽摆动,进而将铁水分配至不同空罐的装置,随着高炉向大型化发展,摆动溜槽成为大中型高炉出铁通道的关键备件,其内衬结构设计及使用寿命对高炉炼铁的安全顺利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用到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1645296U公开一种高炉摆动溜槽,该技术属于高炉
,公开了一种高炉摆动溜槽,包括:溜槽本体以及溜嘴加固顶盖;所述溜嘴加固顶盖扣合固定在所述溜槽本体的溜嘴上;其中,所述溜嘴加固顶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外边沿设置有自盖顶朝向盖底的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凸出于所述盖体的盖底面;所述盖体的盖底和所述延伸部分别抵靠在所述溜嘴的侧壁顶面和侧壁外侧面上。
[0004]现有的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存在的缺陷是:
[0005]1、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模具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较为麻烦,同时模具外形的流通性不强,能够有效的将浇筑料顺利的在模具内进行流通,使浇筑料与模具之间容易沾附;
[0006]2、现有的摆动溜槽内衬大都采用高铝耐火砖砌筑而成,由于摆动溜槽内衬不仅要经受高温铁水的磨损,还有铁流的热冲击,时常造成耐火砖整块脱落,损耗较快、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包括壳体、固定梁和摆动溜槽,所述摆动溜槽的内部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蓄铁池,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铁沟与第二流铁沟,所述第一流铁沟与第二流铁沟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倒角与第一导流倒角,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梁,所述壳体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吊装环与第二吊装环,所述第一流铁沟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圆弧倒角,所述第二流铁沟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圆弧倒角。
[0009]现场使用安装轻便快捷,外形采用流线型设计,保证液体浇筑料流动顺畅,可有效降低摆动溜槽综合运行成本、节约优质耐火砖,操作方便快捷。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钢梁,且壳体与固定梁之间通过定位基座固定安装。通过定位基座与固定梁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摆动溜槽钢结构上沿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总长度为2900毫米,最大宽度为1300毫米,且壳体的高度为970毫米。通过吊环能够方便的将壳体进行移动,增加稳定性。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与摆动溜槽之间填充有浇筑料,且浇筑料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震动棒。将浇筑料倾倒在模具外部与摆动溜槽钢结构内部的缝隙中,同时用震动棒搅拌均匀。
[0013]优选的,所述摆动溜槽的两侧皆设置有与第二导流倒角以及第一导流倒角配合的挡料板。放置内部的浇注料溢出至外部,使用时更加便捷。
[0014]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U型,第一导流倒角与第二导流倒角的角度为
°
。通过壳体的横截面设置呈U型,能够有效的将浇筑料进行流通,增加流通性,使模具更好的进行塑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摆动溜槽与壳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模具制备的过程中结构简单易实现、现场使用安装轻便快捷,外形采用流线型设计,保证液体浇筑料流动顺畅,可有效降低摆动溜槽综合运行成本、节约优质耐火砖,操作方便快捷。
[0017]2、通过摆动溜槽内衬采用Al2O3

SiC

C低水泥浇筑成型,能够有效地提高了高温铁水冲刷和耐磨性能,避免了耐火砖整块脱落,解决了内衬损耗较快、使用寿命短,维修周期长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高效性,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给出的模具3D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给出的模具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给出的模具内部井字形立体钢梁结构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给出的模具固定梁及定位基座3D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给出的模具定位3D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给出的正在浇筑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给出的摆动溜槽浇筑后3D图。
[0025]图中:1、壳体;101、蓄铁池;102、第一流铁沟;103、第二流铁沟;104、第一导流倒角;105、第二导流倒角;106、第一圆弧倒角;107、第二圆弧倒角;108、第一吊装环;109、第二吊装环;2、固定梁;201、定位基座;202、钢梁;3、摆动溜槽;4、挡料板;5、浇筑料;6、震动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7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包括壳体1、固定梁2和摆动溜槽3,摆动溜槽3的内部放置有壳体1,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蓄铁池101,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铁沟102与第二流铁沟103,第一流铁沟102与第二流铁沟103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倒角105与第一导流倒角104,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梁2,壳体1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吊装环108与第二吊装环109,第一流铁沟10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圆弧倒角107,第二流铁沟10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圆弧倒角106,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钢梁202,且壳体1与固定梁2之间通过定位基座201固定安装,壳体1的总长度为2900毫米,最大宽度为1300毫米,且壳体1的高度为970毫米,壳体1与摆动溜槽3之间填充有浇筑料5,且浇筑料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震动棒6,摆动溜槽3的两侧皆设置有与第二导流
倒角105以及第一导流倒角104配合的挡料板4,壳体1的横截面为U型,第一导流倒角104与第二导流倒角105的角度为30
°

[0029]基于实施例1的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将模具吊装到摆动溜槽3钢结构内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找正后,将通过定位基座201与固定梁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摆动溜槽3钢结构上沿固定,此时,模具悬浮在摆动溜槽3钢结构内部,用挡料板4将第一流铁沟102与第二流铁沟103的两侧堵住,防止浇筑时漏料,然后,将Al2O3

SiC

C低水泥浇筑料5倾倒在模具外部与摆动溜槽3钢结构内部的缝隙中,同时用震动棒6搅拌均匀,等待5小时后浇筑料5充分凝固,取下挡料板4,将固定梁2与摆动溜槽3钢结构分离并吊出模具,摆动溜槽3浇筑完毕。
[0030]实施例二
[0031]如图2

7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包括壳体(1)、固定梁(2)和摆动溜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溜槽(3)的内部放置有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蓄铁池(101),所述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铁沟(102)与第二流铁沟(103),所述第一流铁沟(102)与第二流铁沟(103)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倒角(105)与第一导流倒角(104),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梁(2),所述壳体(1)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吊装环(108)与第二吊装环(109),所述第一流铁沟(10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圆弧倒角(107),所述第二流铁沟(10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圆弧倒角(1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摆动溜槽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钢梁(202),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涛张守喜李秀峰孙岩丁洪海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