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35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包括相互贯通耦合的截流井井室与下游的污水检查井井室、雨水进水管、液位计、截流堰、潜污泵、防倒灌闸门,其中相互贯通耦合的截流井井室与下游的污水检查井井室中,所述截流井井室内设有截流堰,所述截流井井室与污水检查井井室之间设有重力截流管,所述重力截流管上设有电动阀门;液位计分别设置于截流井井室内与污水检查井井室内,以此实时检测井内液位,液位计与外部的PLC控制柜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天气、下游污水管水位等因素的识别,实现堰式截流井与提升式截流井的交替运行,解决了传统堰式截流井适用范围小、低效运行、抗冲击能力弱等问题。抗冲击能力弱等问题。抗冲击能力弱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我国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作为水环境整治中重要一环也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0003]然而,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尚未完成,混接污水排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恶化的问题依旧存在。且在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地区改造难度大,短期内基本无法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因此,为尽量减少混接污水直排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实际工程中在下游污水管道及污水系统具有接纳混接污水的条件下,近期方案多采取末端截流措施,即在雨水管道上设置截流井,将混接污水截流至下游污水管道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通过对天气、下游污水管水位等因素的识别,实现堰式截流井与提升式截流井的交替运行,解决了传统堰式截流井适用范围小、低效运行、抗冲击能力弱等问题。
[0005]申请人在具体研发过程中进行分析:截流井主要可分为重力式截流井与提升式截流井。提升式截流井主要通过水泵将截流污水输送至下游污水管道,主要应用于下游污水管道高于需截流的雨水管,无法采用重力截流的情况。重力式截流井又可分为堰式截流井,槽式截流井与堰槽结合式截流井,主要应用于混接污水可进行重力截流,且污水量较小,无下游雨水或河湖水倒灌等情况,以堰式截流井在工程应用中最为广泛。可见,重力截流井适用范围较为有限,且对不稳定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弱。另外,污水管道常因养护不到位,淤积较为严重,处于高水位运行,导致混接污水无法实现重力截流,甚至发生倒灌,最终溢流至水体中,截流效率较低。但相比于提升式截流井,其本身运行过程中无能源消耗,更为符合低碳节能理念。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的雨水管道截流井,以求保留其低碳节能的优势,同时克服堰式截流井低效运行,抗冲击能力差等缺点,为低碳智慧型城市排水系统的搭建提供一种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保护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包括相互贯通耦合的截流井井室与下游的污水检查井井室、雨水进水管、液位计、截流堰、潜污泵、防倒灌闸门,其中具体地:
[0009]相互贯通耦合的截流井井室与下游的污水检查井井室中,所述截流井井室内设有截流堰,所述截流井井室与污水检查井井室之间设有重力截流管,所述重力截流管上设有
电动阀门;
[0010]雨水进水管与所述截流井井室连接;
[0011]液位计,分别设置于截流井井室内与污水检查井井室内,以此实时检测井内液位,液位计与外部的PLC控制柜电连接;
[0012]截流堰设于截流井井室内部;
[0013]潜污泵设置于截流堰前部,所述潜污泵的输出端与污水检查井井室之间连接设有压力截流管;
[0014]防倒灌闸门设于截流井井室的出水管管口处。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动阀门与所述PLC控制柜电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截流井井室外部设有雨量计,所述雨量计与所述PLC控制柜电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进水管伸入截流井井室的一端设有格栅。
[0018]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为提篮式格栅或回转格栅。
[0019]进一步地,所述潜污泵的出水管上设有闸阀。
[0020]进一步地,所述截流井井室与外部环境之间设有通风管。
[0021]进一步地,所述截流井和污水检查井顶部设有检修盖板。
[0022]进一步地,所述液位计为静压式液位传感器或超声波液位传感器。
[0023]进一步地,所述截流井井室内设有爬梯。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0025]1、本技术通过将堰式截流井与提升式截流井相结合,克服了下游污水管道水位较高情况下导致的堰式截流井不适用的情况。
[0026]2、本技术通过将堰式截流井与提升式截流井相结合,克服了因混接污水量不稳定导致污水溢流的问题。
[0027]3、本技术平日采用堰式截流污水,截流过程中能源消耗低,更为符合低碳节能理念。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方案中堰式与提升式结合的雨水管道截流井布置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方案中堰式与提升式结合的雨水管道截流井构造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1雨水进水管、2格栅、3液位计、4爬梯、5潜污泵、6截流堰、7防倒灌闸门、8雨水出水管、9重力截流管、10电动阀门、11压力截流管、12闸阀、13止回阀、14通风管、15液压动力站、16检修盖板、17PLC控制柜、18雨量计、19下游污水管道,其中箭头代表水流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中如未明确说明的部件型号、材料名称、连接结构、控制方法、算法等特征,均视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常见技术特征。
[0032]本技术方案中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包括相互贯通耦合的截流井井室与下游的污水检查井井室、雨水进水管1、液位计3、截流堰6、潜污泵5、防倒灌闸门7,
其中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
[0033]具体实施时,相互贯通耦合的截流井井室与下游的污水检查井井室中,所述截流井井室内设有截流堰6,所述截流井井室与污水检查井井室之间设有重力截流管9,所述重力截流管9上设有电动阀门10。
[0034]具体实施时,雨水进水管1与所述截流井井室连接。具体实施时井筒结构的制作材料可以为钢筋混凝土。雨水进水管,雨水出水管,重力截流管、压力截流管,管材选定一般根据管径与当地习惯做法确定。
[0035]具体实施时,截流堰6设于截流井井室内部;堰宽根据截流井尺寸确定,堰高根据截流污水量计算确定,制作材料可以为钢筋混凝土。
[0036]具体实施时,潜污泵5设置于截流堰前部,所述潜污泵5的输出端与污水检查井井室之间连接设有压力截流管11。设置数量宜为2~3台,含一台备用泵,选型根据截流污水量计算确定,并与外部PLC控制柜相连接。还包括水泵耦合底座与潜污泵配套。潜污泵5的出水管上设有闸阀12。闸阀与潜污泵出水管配套,制作材料可以为球墨铸铁材质。止回阀与潜污泵出水管配套,制作材料可以为球墨铸铁材质。
[0037]具体实施时,防倒灌闸门7设于截流井井室的出水管管口处。可采用上开或下开刀闸阀、下开堰、闸门、可调堰、旋转堰、弹簧堰等,制作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材质,并与外部液压动力站相连接。
[0038]具体实施时,电动阀门10与所述PLC控制柜17电连接,本技术方案中PLC控制柜17包括相关PLC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和与之匹配的交互面板。截流井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贯通耦合的截流井井室与下游的污水检查井井室,所述截流井井室内设有截流堰(6),所述截流井井室与污水检查井井室之间设有重力截流管(9),所述重力截流管(9)上设有电动阀门(10);雨水进水管(1),与所述截流井井室连接;液位计(3),分别设置于截流井井室内与污水检查井井室内,以此实时检测井内液位,液位计(3)与外部的PLC控制柜(17)电连接;截流堰(6),设于截流井井室内部;潜污泵(5),设置于截流堰前部,所述潜污泵(5)的输出端与污水检查井井室之间连接设有压力截流管(11);防倒灌闸门(7),设于截流井井室的出水管管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门(10)与所述PLC控制柜(17)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井室外部设有雨量计(18),所述雨量计(18)与所述PLC控制柜(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涛程炜陈庆伟周益洪聂云汉沈林亚魏媛媛刘启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