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室内传送轴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1916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室内传送轴的安装结构,传送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于抛丸室内,在传送轴的两端固定有直径大于轴承的防护套管,利用防护套管对轴承端面进行遮挡防护,避免了丸料直接打入轴承内使轴承损坏,且防护套管强度高不易损坏。另外,防护套管不与轴承固定,在拆装传送轴和轴承时十分方便。由于传送轴与防护套管间为间隙配合,因此将防护套管的长度至少设置在10cm,进入防护套内的丸料随着传送轴的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入螺旋的排丸槽内,且排丸槽内端较深,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排丸槽向远离轴承的一端滑出防护套管落入弹丸回收室内,避免了弹丸顺着传送轴与防护套管间的间隙进入轴承内,从而实现对轴承有效的防护。现对轴承有效的防护。现对轴承有效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丸室内传送轴的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抛丸
,尤其涉及一种抛丸室内传送轴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用于工件的表面抛丸处理,抛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铁皮,使工件在进入热处理炉时尽可能少地影响热处理后工件的表面质量。
[0003]现有抛丸机抛室内输送辊道的结构,是几根平直的辊道同方向转动,将进行抛丸处理的工件自抛室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输送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抛丸室内,为防止丸料进入轴承内,会在轴承的内侧端面上设置轴承端盖进行防护,轴承端盖通过螺钉安装,丸料在进行抛丸处理时具有较高的势能,丸料打在轴承端盖上使轴承端盖易损坏,且螺钉打毛无法直接拆卸,在更换时只能切割掉,轴承端盖更换频率高且更换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对两端轴承进行防护的抛丸室内传送轴的安装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抛丸室内传送轴的安装结构,传送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于抛丸室内,其一端伸出抛丸室外并固定有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抛丸室外,所述传送轴的两端套设有与抛丸室固定的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一端靠近对应端的轴承设置,防护套管的直径大于轴承的直径,能够遮挡住轴承的端面,另一端向抛丸室内延伸不小10cm,所述防护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的排丸槽,所述排丸槽由抛丸室内向外端的深度逐渐变浅。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防护套管的底部还开设有排丸孔,所述排丸孔的断面呈向下缩小的锥形孔。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防护套管的两端均与抛丸室固定。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轴承座与抛丸室的外壁之间还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缘与防护套管相接触。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橡胶垫的外侧设有压板,螺栓穿过压板与抛丸室固定。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传送轴由不锈钢棒制得。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该结构中,通过在传送轴的两端固定有直径大于轴承的防护套管,利用防护套管对轴承端面进行遮挡防护,避免了丸料直接打入轴承内使轴承损坏,且防护套管强度高不易损坏。另外,防护套管不与轴承固定,在拆装传送轴和轴承时十分方便。
[0014]由于传送轴与防护套管间为间隙配合,因此将防护套管的长度至少设置在10cm,进入防护套内的丸料随着传送轴的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入螺旋的排丸槽内,且排丸
槽内端较深,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排丸槽向远离轴承的一端滑出防护套管落入弹丸回收室内,避免了弹丸顺着传送轴与防护套管间的间隙进入轴承内,从而实现对轴承有效的防护。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传送轴在抛丸室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结构中防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抛丸室内传送轴的安装结构,传送轴1的两端通过轴承2可转动的安装于抛丸室100内,其一端伸出抛丸室100外并固定有链轮3,多个链轮3间通过链条实现同向的旋转传动。
[0021]轴承2通过轴承座4固定于抛丸室100外,所述传送轴1的两端套设有与抛丸室100固定的防护套管5,防护套管5的两端均与抛丸室100固定,提高了防护套管5的稳定性,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震动。防护套管5一端靠近对应端的轴承2设置,防护套管5的直径大于轴承2的直径,能够遮挡住轴承2的端面,另一端向抛丸室100内延伸不小10cm,所述防护套管5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的排丸槽501,所述排丸槽501由抛丸室100内向外端的深度逐渐变浅,利于排出丸料。为了有效的将进入防护套管5内的丸料排出,在防护套管5的底部还开设有排丸孔502,所述排丸孔502的断面呈向下缩小的锥形孔,排丸孔502上端开口大,利于丸料进入排丸孔502内,排丸孔502下端的开口小,避免了丸料由排丸孔502进入防护套管5内。
[0022]其中,传送轴1由不锈钢棒制得,强度较高,避免了在传送轴1再套防护套,拆装传送轴1时不需要工作人员再进入抛丸室100内。
[0023]该结构中,通过在传送轴1的两端固定有直径大于轴承2的防护套管5,利用防护套管5对轴承2端面进行遮挡防护,避免了丸料直接打入轴承2内使轴承2损坏,且防护套管5强度高不易损坏。另外,防护套管5不与轴承2固定,在拆装传送轴1和轴承2时十分方便。
[0024]由于传送轴1与防护套管5间为间隙配合,因此将防护套管5的长度至少设置在10cm,进入防护套内的丸料随着传送轴1的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入螺旋的排丸槽501内,且排丸槽501内端较深,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排丸槽501向远离轴承2的一端滑出防护套管5落入弹丸回收室内,避免了弹丸顺着传送轴1与防护套管5间的间隙进入轴承2内,从而实现对轴承2有效的防护。
[0025]轴承座4与抛丸室100的外壁之间还设有橡胶垫6,所述橡胶垫6的内缘与防护套管5相接触。橡胶垫6的外侧设有压板7,螺栓穿过压板7与抛丸室100固定。橡胶垫6压制在轴承
座4与抛丸室100之间,一方面起到减振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将防滑套管外端面于轴承2之间的轴向间隙密封住,避免外部灰尘进入轴承2内。
[0026]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抛丸室内传送轴的安装结构,传送轴(1)的两端通过轴承(2)可转动的安装于抛丸室(100)内,其一端伸出抛丸室(100)外并固定有链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通过轴承座(4)固定于抛丸室(100)外,所述传送轴(1)的两端套设有与抛丸室(100)固定的防护套管(5),所述防护套管(5)一端靠近对应端的轴承(2)设置,防护套管(5)的直径大于轴承(2)的直径,能够遮挡住轴承(2)的端面,另一端向抛丸室(100)内延伸不小10cm,所述防护套管(5)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的排丸槽(501),所述排丸槽(501)由抛丸室(100)内向外端的深度逐渐变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室内传送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志永曹梦圆张宇宙张丽王力广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翼辰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