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顶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102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斜顶脱模机构,其包括斜顶组件、斜顶杆、斜顶头和动模板,斜顶杆倾斜设置且沿垂直于斜顶杆中心线所在铅垂面方向铰接于斜顶组件内,斜顶头设置于斜顶杆上并延伸至动模板内,斜顶头包括导向座和滑动组件。该斜顶脱模机构,通过斜顶头采用导向座和滑动组件分体式结构设计,且通过滑动组件上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沿导向座外壁方向与导向座滑动抵持并带动斜顶块对注塑件进行脱模,从而避免斜顶头脱模过程中严重磨损或阻力大而影响该脱模机构脱模精度的情况发,再通过导向座、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与动模板和斜顶块均采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对该脱模机构进行拆卸更换及维护,达到高精度脱模的效果。模的效果。模的效果。

A sloping top demould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顶脱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顶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斜顶机构是模具重要构成,随着模具不断发展不断改进,斜顶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斜顶兼容了镶拼机构和顶出机构双重作用,斜顶按结构分为两大类:分体式斜顶和整体式斜顶,分体式斜顶指的是将斜顶头与斜顶杆分开设计加工,其包含斜顶头、斜顶杆、斜顶导向块、斜顶T型块、斜顶T型块滑道和耐磨板等结构组成,斜顶头通常活动安装于动模板内,且动模板内开设有与斜顶头相适配的斜顶孔,通过斜顶杆带动斜顶头沿动斜顶孔的棱线方向运动,从而对含有倒钩结构的注塑件进行脱模。
[0003]传统的模具一般采用整体式斜顶头对注塑件进行脱模,由于斜顶头与动模板相对运动过程中易磨损且阻力大,导致注塑件脱模精度差而影响产品加工质量的情况发生,故而提出一种斜顶脱模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脱模精度高的斜顶脱模机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斜顶脱模机构,其包括斜顶组件、斜顶杆、斜顶头和动模板,斜顶杆倾斜设置且沿垂直于斜顶杆中心线所在铅垂面方向铰接于斜顶组件内,斜顶头设置于斜顶杆上并延伸至动模板内,斜顶头包括导向座和滑动组件;
[0006]导向座可拆卸式固定安装于动模板上;
[0007]滑动组件设置于斜顶杆上并沿导向座的外壁方向与导向座滑动抵持;
[0008]滑动组件包括斜顶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斜顶块设置于斜顶杆远离斜顶组件的一端;r/>[0009]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式固定安装于斜顶块上并沿导向座的外壁方向与导向座滑动抵持;
[0010]第二支撑件可拆卸式固定安装于斜顶块上且位于第一支撑件的下方并可沿导向座的外壁方向与导向座滑动抵持。
[00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导向座包括固定座、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第三导向面、第四导向面、第五导向面和第六导向面;
[0012]固定座设置于动模板上;
[0013]第一导向面竖直设置于固定座上并沿竖直方向与第一支撑件滑动抵持;
[0014]第二导向面倾斜设置于固定座上且相对于斜顶杆中心线所在铅垂面垂直,第二导向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斜顶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015]第三导向面倾斜设置于固定座上并与斜顶杆中心线平行且与斜顶杆中心线所在铅垂面垂直,并位于第一导向面远离斜顶组件的一侧且与第一导向面平滑连接;
[0016]第四导向面竖直设置于固定座上且位于第二导向面远离斜顶组件的一侧且与第二导向面平滑连接;
[0017]第五导向面倾斜设置于固定座上且位于第三导向面远离斜顶组件的一侧并与第三导向面平滑连接,其与第二导向面相互平行,沿垂直于第五导向面的方向第五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远离斜顶块一端之间的间距;
[0018]第六导向面倾斜设置于固定座上并位于第二导向面靠近斜顶组件的一侧且与第二导向面平滑连接,且其延伸面与第三导向面重合;
[0019]第一支撑件可沿第一导向面、第三导向面和第五导向面连续抵持滑动;第二支撑件可沿第六导向面、第二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连续抵持滑动;且当第一支撑件脱离第一导向面并滑入第三导向面时,第二支撑件与第六导向面靠近斜顶组件的一侧滑动抵持;当第一支撑件脱离第三导向面并滑入第五导向面上时,第二支撑件脱离第六导向面并与第二导向面靠近斜顶组件的一侧滑动抵持;当第二支撑件脱离第二导向面并滑入第四导向面时,第一支撑件脱离第五导向面。
[0020]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平面和第一弧形面;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斜顶块上;第一平面竖直设置于第一固定件远离斜顶块的一端并与第一导向面相互平行且滑动抵持;第一弧形面设置于第一固定件远离斜顶块的一端并与第一平面靠近斜顶组件的一端平滑连接;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平面和第二弧形面;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斜顶块上且位于第一固定件的下方;第二平面竖直设置于第二固定件远离斜顶块的一端并与第四导向面相互平行;第二弧形面设置于第二固定件远离斜顶块的一端且与第二平面靠近斜顶组件的一端平滑连接,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五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之间的垂直间距。
[0021]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固定件包括轴杆和定位组件;轴杆设置于斜顶块上,第一平面和第一弧形面设置于轴杆上;定位组件设置于斜顶块上并与轴杆相抵持。
[0022]更进一步优选的,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环和螺栓;定位环设置于斜顶块上并与轴杆相抵持,定位环的外壁柱面开设有第一抵持面,轴杆的外壁柱面且沿轴向开设有与第一抵持面相抵持第二抵持面,轴杆的外壁柱面并沿其径向开设有与定位环靠近斜顶块一侧相抵持的第三抵持面;螺栓设置于定位环上并延伸至斜顶块内。
[0023]本技术的一种斜顶脱模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通过斜顶头采用导向座和滑动组件分体式结构设计,且通过滑动组件上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沿导向座外壁方向与导向座滑动抵持并带动斜顶块对注塑件进行脱模,从而避免斜顶头脱模过程中严重磨损或阻力大而影响该脱模机构脱模精度的情况发生,再通过导向座、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与动模板和斜顶块均采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对该脱模机构进行拆卸更换及维护,达到高精度脱模的效果;
[0025](2)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与第一导向面、第三导向面和第五导向面及第六导向面、第二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连续抵持滑动,从而改变斜顶块的脱模轨迹及脱模角度并实现分级脱模,避免注塑件脱模过程中滑动组件单向运动无法带动注塑件与动模板脱落造成注塑件变形而影响脱模精度情况发生;
[0026](3)通过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平面与固定座上的第一导向面相对滑动且面抵持,避免第一支撑件及斜顶块与固定座相对运动过程中发生晃动或偏转而影响该脱模机构脱
模精度的情况发生,且通过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弧形面与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弧形面同时与固定座上的第三导向面和第五导向面及第二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相对滑动并线接触,且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固定座上的第二导向面和第五导向面相对滑动时便于沿斜顶杆所在铅垂面自适应性偏转并减小其接触面积及滑动阻力,进一步提高了该脱模机构的脱模精度;
[0027](4)通过第一支撑件上第一固定件的定位组件对轴杆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固定件与固定座滑动抵持过程中发生转动而导致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运行至第五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上时非线性接触而影响该脱模机构的脱模精度。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一种斜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顶脱模机构,其包括斜顶组件(10)、斜顶杆(11)、斜顶头(12)和动模板(13),斜顶杆(11)倾斜设置且沿垂直于斜顶杆(11)中心线所在铅垂面方向铰接于斜顶组件(10)内,斜顶头(12)设置于斜顶杆(11)上并延伸至动模板(13)内,其特征在于:斜顶头(12)包括导向座(2)和滑动组件(3);导向座(2)可拆卸式固定安装于动模板(13)上;滑动组件(3)设置于斜顶杆(11)上并沿导向座(2)的外壁方向与导向座(2)滑动抵持;滑动组件(3)包括斜顶块(31)、第一支撑件(32)和第二支撑件(33);斜顶块(31)设置于斜顶杆(11)远离斜顶组件(10)的一端;第一支撑件(32)可拆卸式固定安装于斜顶块(31)上并沿导向座(2)的外壁方向与导向座(2)滑动抵持;第二支撑件(33)可拆卸式固定安装于斜顶块(31)上且位于第一支撑件(32)的下方并可沿导向座(2)的外壁方向与导向座(2)滑动抵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导向座(2)包括固定座(21)、第一导向面(22)、第二导向面(23)、第三导向面(24)、第四导向面(25)、第五导向面(26)和第六导向面(27);固定座(21)设置于动模板(13)上;第一导向面(22)竖直设置于固定座(21)上并沿竖直方向与第一支撑件(32)滑动抵持;第二导向面(23)倾斜设置于固定座(21)上且相对于斜顶杆(11)中心线所在铅垂面垂直,第二导向面(2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斜顶杆(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三导向面(24)倾斜设置于固定座(21)上并与斜顶杆(11)中心线平行且与斜顶杆(11)中心线所在铅垂面垂直,并位于第一导向面(22)远离斜顶组件(10)的一侧且与第一导向面(22)平滑连接;第四导向面(25)竖直设置于固定座(21)上且位于第二导向面(23)远离斜顶组件(10)的一侧且与第二导向面(23)平滑连接;第五导向面(26)倾斜设置于固定座(21)上且位于第三导向面(24)远离斜顶组件(10)的一侧并与第三导向面(24)平滑连接,其与第二导向面(23)相互平行,沿垂直于第五导向面(26)的方向第五导向面(26)与第二导向面(23)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支撑件(32)和第二支撑件(33)远离斜顶块(31)一端之间的间距;第六导向面(27)倾斜设置于固定座(21)上并位于第二导向面(23)靠近斜顶组件(10)的一侧且与第二导向面(23)平滑连接,且其延伸面与第三导向面(24)重合;第一支撑件(32)可沿第一导向面(22)、第三导向面(24)和第五导向面(26)连续抵持滑动;第二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佳伟徐善亮陈国鑫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模茂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