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078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视内侧固定安装有转杆,且转杆的外部滚动安装有滚筒;限位管,设置在固定板的两侧,且限位管为半环管状结构,并且限位管设置在侧视固定板的中心;延伸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右侧,且延伸板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轴杆;转筒,固定安装在主轴杆外部。该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红钢通过动力组件向滚筒传导,在进入限位管之前先经过收板将红钢向中部収缩,进而向红钢的位置进行校正,然后将红钢通过两道限位管的限位,将经过的红钢进行限位,进而增加了红钢的防掉落结构,从而防止红钢掉落引发危险事故。从而防止红钢掉落引发危险事故。从而防止红钢掉落引发危险事故。

A device for prevent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driving pipe fittings of very near Red St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红钢加工
,具体为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针对动力驱动型阀台组件、输出驱动动力连接及分配器件、分散型驱动组件管件再驱动器件没有进行特殊的综合防护,这样的现有技术设计具有极大的弊端和缺陷。
[0003]当长型辊道上的废钢掉落到驱动管件上的时候会导致管件爆管进而发生严重的油爆事故,同时由于爆管之后的处理时间非常长,对于生产的中断性影响非常大。
[0004]再者油爆事故对于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也会带来相关的危害,同时油爆事故会导致相关的周边设备发生燃烧进而产生严重的破坏,这样的恢复及处理时间就更久,所以现有技术及设计与生产现场的工况及各种特殊情况严重不匹配,对生产过程中的稳产高产形成严重的制约。
[0005]根据上述情况,急需设计一款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少防红钢砸损爆管结构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包括:
[0008]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视内侧固定安装有转杆,且转杆的外部滚动安装有滚筒;
[0009]限位管,设置在固定板的两侧,且限位管为半环管状结构,并且限位管设置在侧视固定板的中心;
[0010]延伸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右侧,且延伸板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轴杆;
[0011]转筒,固定安装在主轴杆外部,且主轴杆与延伸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12]收板,设置在延伸板的顶部,且延伸板和收板侧视对称设置在固定板的两侧。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架设有防护罩,且防护罩侧视顶部呈圆弧凸起状,并且固定板侧视由两块板组成,防护罩的设置方便将装置周围进行防护。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部转动连接有连接筒,并且连接筒通过固定杆与固定板转动安装,而且连接筒对称设置在固定板的正面两侧,连接筒的设置方便将红钢带入限位管内部。
[0015]优选的,所述主轴杆的外端贴合连接有转带,且转带俯视左侧设置有联动筒,并且联动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杆,而且主轴杆通过转带与轴杆转动连接,转带的设置方便将联动筒带动,进而产生动力运输红钢。
[0016]优选的,所述收板俯视向延伸板内侧倾斜,且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并且
固定柱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滑柱,而且滑柱通过固定柱与收板转动连接,方便通过滑柱的转动将红钢进行移动进入防护罩内部。
[0017]优选的,所述滑柱等距离设置在收板的内部,且收板设置在限位管的右侧,并且滑柱设置在转筒的顶部,而且转筒、连接筒和滚筒的顶部平齐设置,进而方便将红钢进行平稳运送。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
[0019]1.设置有滚筒、收板和限位管,红钢通过动力组件向滚筒传导,在进入限位管之前先经过收板将红钢向中部収缩,进而向红钢的位置进行校正,然后将红钢通过两道限位管的限位,将经过的红钢进行限位,进而增加了红钢的防掉落结构,从而防止红钢掉落引发危险事故;
[0020]2.设置有防护罩、转筒和联动筒,防护罩的设置可以提高设备在各个侧面的安全可靠性,保护装置实现了上方顶部的综合保护,电机为相关组件提供动力源,进而方便将红钢进行传导运输,可以确保设备的连续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限位管和连接筒的空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收板和滑柱俯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防护罩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滑柱和收板的空间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固定板;2、防护罩;3、转杆;4、滚筒;5、固定杆;6、连接筒;7、限位管;8、延伸板;9、电机;10、主轴杆;11、转筒;12、转带;13、联动筒;14、收板;15、固定柱;16、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包括固定板1、防护罩2、转杆3、滚筒4、固定杆5、连接筒6、限位管7、延伸板8、电机9、主轴杆10、转筒11、转带12、联动筒13、收板14、固定柱15和滑柱16;
[0029]延伸板8,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的右侧,且延伸板8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电机9,并且电机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轴杆10,收板14,设置在延伸板8的顶部,且延伸板8和收板14侧视对称设置在固定板1的两侧,收板14俯视向延伸板8内侧倾斜,且收板1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5,并且固定柱15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滑柱16,而且滑柱16通过固定柱15与收板14转动连接,方便通过滑柱16的转动将红钢进行移动进入防护罩2内部,滑柱16等距离设置在收板14的内部,且收板14设置在限位管7的右侧,并且滑柱16设置在转筒11的顶部,而且转筒11、连接筒6和滚筒4的顶部平齐设置,进而方便将红钢进行平稳运送,根据图1、图3和图5,电机9带动主轴杆10进行转动,进而将转筒11进行转动,同时主轴杆10通过转带12
将联动筒13带动,进而将顶部红钢向左侧进行移动,同时延伸板8顶部两侧的收板14将红钢向内部进行收拢,同时当红钢贴合滑柱16移动时,滑柱16通过固定柱15在收板14内部转动,进而方便将红钢向左侧进行输送;
[0030]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侧视内侧固定安装有转杆3,且转杆3的外部滚动安装有滚筒4,限位管7,设置在固定板1的两侧,且限位管7为半环管状结构,并且限位管7设置在侧视固定板1的中心,转筒11,固定安装在主轴杆10外部,且主轴杆10与延伸板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主轴杆10的外端贴合连接有转带12,且转带12俯视左侧设置有联动筒13,并且联动筒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杆,而且主轴杆10通过转带12与轴杆转动连接,转带12的设置方便将联动筒13带动,进而产生动力运输红钢,根据图1和图2,然后经过滚筒4在转杆3外部转动将红钢继续向左侧移动,进而将红钢移入出口处的限位管7内部,然后移出固定板1顶部,进而将红钢的位置进行校正;
[0031]固定板1的顶部架设有防护罩2,且防护罩2侧视顶部呈圆弧凸起状,并且固定板1侧视由两块板组成,防护罩2的设置方便将装置周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侧视内侧固定安装有转杆(3),且转杆(3)的外部滚动安装有滚筒(4);限位管(7),设置在固定板(1)的两侧,且限位管(7)为半环管状结构,并且限位管(7)设置在侧视固定板(1)的中心;延伸板(8),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的右侧,且延伸板(8)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电机(9),并且电机(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轴杆(10);转筒(11),固定安装在主轴杆(10)外部,且主轴杆(10)与延伸板(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收板(14),设置在延伸板(8)的顶部,且延伸板(8)和收板(14)侧视对称设置在固定板(1)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架设有防护罩(2),且防护罩(2)侧视顶部呈圆弧凸起状,并且固定板(1)侧视由两块板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近红钢防驱动管件劣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两侧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5),且固定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韶朱国俊袁春伟马东浩刘逖王鑫桂立波梁鉴彦高耀
申请(专利权)人: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