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0446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箱、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和透水板,排水箱顶部具有用于承接水流的主开口;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排水箱的侧壁连通;第二排水管设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下方;透水板设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之间,所述透水板将所述排水箱沿上下方向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透水板上设有第一透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水装置,旨在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流,并且在雨水量增加时能够增加排水量。够增加排水量。够增加排水量。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流排放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地面硬化率占比也不断攀高,硬化地面的排水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现有的排水系统通常是通过雨水排水管将路面积水引入雨水井中,在通过雨水井将水排放入河道、海洋、水库等自然水体,同时,初雨水、清洗路面水、面源污染水等水质较差、污染程度较高的水也通过雨水排水管排放入自然水体,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另外,在出现强降雨时,现有的雨水排水管道难以对雨水进行及时排放,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装置,旨在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流,并且在雨水量增加时能够增加排水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排水装置,包括:
[0005]排水箱,顶部具有用于承接水流的主开口;
[0006]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排水箱的侧壁连通;
[0007]第二排水管,设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下方;以及
[0008]透水板,设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之间,所述透水板将所述排水箱沿上下方向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透水板上设有第一透水孔。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水板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排水箱内,所述透水板和所述排水箱的底面之间设有弹性伸缩件,所述弹性伸缩件被配置有使所述透水板位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之间的预紧力。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水板的上方设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上设有第二透水孔,所述分离板与所述透水板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有使所述分离板位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之间的预紧力。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透水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透水孔呈放射状分布形成透水模组。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水孔的外周设置有挡环。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水模组的中心具有封闭部,多个所述第二透水孔呈放射状分布于所述封闭部的外周,所述封闭部的底面连接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轴线与所述挡环的轴线一致,且所述导向环的内径大于所述挡环的外径。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的外侧套设有限位件。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之间设有第三排水管,在自由状态下,所述透水板和所述分离板设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三排水管之间。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排水管连通。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水箱内还设有对接于所述主开口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形成上下贯通且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一透水孔上下对应。
[0018]本技术提供的排水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排水装置埋设在地面下部,水流从排水箱的开口进入排水箱内。当排放的为污水或其他等流量较小的水流时,水流通过第一透水孔流入排水箱的底部,由第二排水管排出。当出现暴雨等大流量的水流时,部分水流通过第一透水孔进入排水箱的底部由第二排水管排出,但大量的水流无法及时通过第一透水孔,积聚在透水板上,当透水板上积聚的水流达到第一排水管的位置时,透水板上的水流通过第一排水管排出,此时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同时进行排水,增加了排水量,避免造成洪涝灾害。另外,第二排水管主要排放污水和初雨时流量较小的水流,这些水流中污染物较多,可以直接排放放至指定的污水收集区域;第一排水管主要排放大雨等流量较大的水流,水流中污染物含量较少,可以对第一排水管排放的水流进行收集,或排入自然水体。本装置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雨水进行储存利用,同时在雨水量增加时可以增大排水量,避免造成内涝等灾害。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排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排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分离板的俯视图。
[0024]图中:1、排水箱;101、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2、格栅;3、第一排水管;4、第三排水管;5、第二排水管;6、透水板;601、第一透水孔;7、弹性伸缩件;8、导流件;9、弹性件;10、分离板;1001、封闭部;1002、第二透水孔;11、导向环;12、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排水装置进行说明。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箱1、第一排水管3、第二排水管5和透水板6,排水箱1顶部具有用于承接水流的主开口;第一排水管3与排水箱1的侧壁连通;第二排水管5设于第一排水管3的下方;透水板6设于第一排水管3和第二排水管5之间,透水板6将排水箱1沿上下方向分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第一腔室101位于第二腔室102的上方,透水板6上设有第一透水孔601。
[0027]本技术提供的排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排水装置埋设在地面
下部,水流从排水箱1的主开口进入排水箱1内。当排放的为污水或其他等流量较小的水流时,水流通过第一透水孔601流入排水箱1的底部,由第二排水管5排出。当出现暴雨等大流量的水流时,部分水流通过第一透水孔601进入排水箱1的底部由第二排水管5排出,但大量的水流无法及时通过第一透水孔601,积聚在透水板6上,当透水板6上积聚的水流达到第一排水管3的位置时,透水板6上的水流通过第一排水管3排出,此时第一排水管3和第二排水管5同时进行排水,增加了排水量,避免造成洪涝灾害。另外,第二排水管5主要排放污水和初雨时流量较小的水流,这些水流中污染物较多,可以直接排放至指定的污水收集区域;第一排水管3主要排放大雨等流量较大的水流,水流中污染物含量较少,可以对第一排水管3排放的水流进行收集,或排入自然水体。本装置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雨水进行储存利用,同时在雨水量增加时可以增大排水量,避免造成内涝等灾害。
[0028]可选的,排水箱1主开口盖设有格栅2,避免杂物进入排水箱1后堵塞第一排水管3或第二排水管5。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箱,顶部具有用于承接水流的主开口;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排水箱的侧壁连通;第二排水管,设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下方;以及透水板,设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之间,所述透水板将所述排水箱沿上下方向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透水板上设有第一透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板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排水箱内,所述透水板和所述排水箱的底面之间设有弹性伸缩件,所述弹性伸缩件被配置有使所述透水板位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之间的预紧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板的上方设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上设有第二透水孔,所述分离板与所述透水板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有使所述分离板位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之间的预紧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水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透水孔呈放射状分布形成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刘海涛刘波蔡文轩招斯明王凯马伟健黄建李毅聪王华发卢永顺张云标陈涛陈斯祺王春华耿东生邓华勇周瑜张湛王代兵赵军覃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水兆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