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23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能将模具准确放置于模具底板的中心位置,完成合模工作。其包括:输送机构;对中机构,其包括第一对中部件和第二对中部件,第一对中部件设有两个且位于输送机构左右侧,两个第一对中部件能相靠拢,第一对中部件设有用于模具底板左右对中的第一定位件和用于模具左右对中的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一定位件上方,第二对中部件设在第一对中部件,第二对中部件设有两个且位于第一对中部件前后侧,两个第二对中部件能相靠拢,第二对中部件设有用于模具底板前后对中的第三定位件和用于模具前后对中的第四定位件,第四定位件位于第三定位件上方;夹持机械手,其设于输送机构一侧且能夹持模具至输送机构。夹持模具至输送机构。夹持模具至输送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


[0001]本技术涉及耐火材料浇筑
,特别涉及一种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

技术介绍

[0002]一种新型的耐火材料是在模具中浇筑成型的,该模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由PVC材料制成的多腔模具,另一部分是模具底板。在生产这种耐火材料时,PVC模具放置于模具底板上。耐火材料的原料浇筑在PVC模具的模腔内,在原料凝固后需要将PVC模具与模具底板相分离,当PVC模具脱离后,留有耐火材料产品在模具底板上。经过干燥后,耐火材料产品被送入烧成窑。在模具底板回位后,需要将PVC模具准确的放到模具底板的中心上。然而,目前基本都是采用人工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其包括:
[0006]输送机构;
[0007]对中机构,其包括第一对中部件和第二对中部件,所述第一对中部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左侧和右侧,两个所述第一对中部件能相互靠拢或远离,第一对中部件设有用于模具底板左右对中的第一定位件和用于模具左右对中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一定位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对中部件设在所述第一对中部件上,第二对中部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对中部件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所述第二对中部件能相互靠拢或远离,第二对中部件设有用于模具底板前后对中的第三定位件和用于模具前后对中的第四定位件,所述第四定位件位于第三定位件的上方;
[0008]夹持机械手,其设于所述输送机构一侧且用于夹持模具至输送机构。
[0009]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输送机构能与烧成窑的输送线进行衔接,用于输送模具和模具底板,促使模具底板循环再用。夹持机械手设在输送机构的一侧,能将模具夹持并放置于输送机构上的模具底板上,促使模具与模具底板合模,以便耐火材料的原料浇筑在模具的模腔内。
[0010]并且,对中机构包括第一对中部件和第二对中部件,两个第一对中部件设于输送机构的左侧和右侧且能相互靠拢,通过所设置的第一定位件推动模具底板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二定位件推动模具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完成模具和模具底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对中工作;两个第二对中部件设在第一对中部件上,能随第一对中部件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一对中部件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第二对中部件,且两个第二对中部件能相互靠拢,通过所设置的第三定位件推动模具底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第四定位件推动模具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完成模具和模具底板在前后方向上的对中工作。对中机构的设置,最终确保模具能移动至
模具底板的中心位置,能高效完成自动合模工作。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中部件包括:
[0012]支撑架;
[0013]第一滑动座,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且能相对支撑架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滑动座设有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
[0014]第一驱动装置,其与所述第一滑动座连接以驱使第一滑动座沿左右方向移动。
[0015]第一滑动座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滑动座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能驱动第一滑动座往左或往右移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均设在第一滑动座,能随第一滑动座一并移动,从而对模具和模具底板进行左右对中工作。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一滑动座连接,第一伸缩气缸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一滑动座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座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滑动座的内侧,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外侧。
[0017]第一驱动装置采用第一伸缩气缸,动作迅速稳定,而且,第一伸缩气缸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动座对应连接,能驱使两个第一滑动座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减少设备制造成本,降低能耗。
[0018]并且,第一滑动座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滑动座的内侧,在第一伸缩气缸驱动两个第一滑动座相互靠拢时,通过第一限位块与输送机构相抵接,促使两个第一滑动座关于输送机构左右对称,从而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进行模具和模具底板左右对中的同时确保模具和模具底板位于输送机构的中心位置,保证位于输送机构上的多个模具和多个模具底板排列统一。
[0019]支撑架设置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一滑动座的外侧,在第一伸缩气缸驱动两个第一滑动座相互远离时,通过第二限位块与第一滑动座相抵接,以确保第一滑动座往外侧移动到位,从而避免第一滑动座上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对模具和模具底板造成阻碍作用。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对中部件包括:
[0021]第二滑动座,其与所述第一滑动座连接且能相对第一滑动座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座设有所述第三定位件和第四定位件;
[0022]第二驱动装置,其与所述第二滑动座连接以驱使第二滑动座沿前后方向移动。
[0023]第二滑动座与第一滑动座连接,第二滑动座能随第一滑动座往左或往右移动,可避免第二对中部件对输送过来的模具底板造成阻碍影响,且无需设置额外的驱动装置来驱动第二对中部件沿左右方向移动,降低制造成本和能耗。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滑动座连接,第二驱动装置能驱动第二滑动座往前或往后移动,第三定位件和第四定位件均设在第二滑动座,能随第二滑动座一并移动,从而对模具和模具底板进行前后对中工作。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二滑动座连接,第二伸缩气缸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二滑动座连接。第二驱动装置采用第二伸缩气缸,动作迅速稳定,而且,第二伸缩气缸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动座对应连接,能驱使两个第二滑动座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减少设备制造成本,降低能耗。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为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轴线沿上下延伸;所述第三定位件和第四定位件为定位块。由于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移动方向垂直于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采用定位轮,定位轮的轴线沿上下延伸,在定位轮分别与模具和模具底板相抵接时,定位轮会发生旋转,从而减少定位轮分别与模具和模具底板之间的摩擦力。第三定位件和第四定位件采用定位块,能增加定位块分别与模具和模具底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模具和模具底板因定位块对其施以过大的压强而受损。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机械手包括:
[0027]夹持机构,其包括固定架、夹臂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夹臂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夹臂均与固定架连接,所述夹臂设有夹持块,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夹臂连接以驱使两个夹臂能相互靠拢或远离;
[0028]第四驱动装置,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以驱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600);对中机构(400),其包括第一对中部件和第二对中部件,所述第一对中部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输送机构(600)的左侧和右侧,两个所述第一对中部件能相互靠拢或远离,第一对中部件设有用于模具底板(520)左右对中的第一定位件(413)和用于模具(510)左右对中的第二定位件(414),所述第二定位件(414)位于第一定位件(413)的上方;所述第二对中部件设在所述第一对中部件上,第二对中部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对中部件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所述第二对中部件能相互靠拢或远离,第二对中部件设有用于模具底板(520)前后对中的第三定位件(422)和用于模具(510)前后对中的第四定位件(421),所述第四定位件(421)位于第三定位件(422)的上方;夹持机械手,其设于所述输送机构(600)一侧且用于夹持模具(510)至输送机构(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部件包括:支撑架(430);第一滑动座(411),其与所述支撑架(430)连接且能相对支撑架(430)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滑动座(411)设有所述第一定位件(413)和第二定位件(414);第一驱动装置,其与所述第一滑动座(411)连接以驱使第一滑动座(411)沿左右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伸缩气缸(412),所述第一伸缩气缸(412)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一滑动座(411)连接,第一伸缩气缸(412)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一滑动座(411)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座(411)设有第一限位块(415),所述第一限位块(415)位于第一滑动座(411)的内侧,所述支撑架(430)设有第二限位块(416),所述第二限位块(416)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座(41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中部件包括:第二滑动座(423),其与所述第一滑动座(411)连接且能相对第一滑动座(411)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座(423)设有所述第三定位件(422)和第四定位件(421);第二驱动装置,其与所述第二滑动座(423)连接以驱使第二滑动座(423)沿前后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伸缩气缸(425),所述第二伸缩气缸(425)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二滑动座(423)连接,第二伸缩气缸(425)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二滑动座(423)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浇筑模具的自动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413)和第二定位件(414)为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轴线沿上下延伸;所述第三定位件(422)和第四定位件(42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良易思海荆海山李秀栋邓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