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油系统地面试验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系统及方法,特别适用于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在地面模拟全飞行剖面的过载条件,并进行单发和双发的供油性能测试。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实时采集发动机入口压力进行闭环控制,保证直升机供油系统的供油压力在全飞行剖面条件下均稳定在设定的压力值,是一种新原理新构型的自适应供油系统。一旦自适应供油系统在全飞行剖面过载条件下的供油压力超出发动机允许的压力值,会导致发动机出现空中停车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需在地面模拟出全飞行剖面过载条件下的过载力对供油压力变化情况,并在此条件下实时测试自适应供油系统补偿值,分析判断该系统是否满足发动机全飞行剖面的供油压力需求。而国内在地面模拟出全飞行剖面过载条件下的过载力对供油压力变化情况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技术尚不成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自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油箱(16)、下油箱(15)、供油泵(1)、串联泵(5)、控制装置(17)、以及数据采集设备(18);所述下油箱(15)内安装供油泵(1),并通过第一供油管路与串联泵(5)连接,所述串联泵(5)通过第二供油管路与上油箱(16)的进油口连接,所述供油泵(1)通过控制装置(17)与数据采集设备(18)连接,所述串联泵(5)与数据采集设备(18)连接;所述上油箱(16)和下油箱(15)的液面大气端均设置有通气孔并与真空泵(14)连接;所述第二供油管路包括供油总路,以及与供油总路出油口同时连接的第一供油支路和第二供油支路,所述第一供油支路和第二供油支路的出油口分别与上油箱(16)的一个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供油支路和第二供油支路结构相同,均设置有供油控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1)与所述串联泵(5)的供油方向相同或相反;当所述供油泵(1)的供油方向与所述串联泵(5)的供油方向相同时,所述串联泵(5)的出油口正向安装,当所述供油泵(1)的供油方向与所述串联泵(5)的供油方向相反时,所述串联泵(5)的出油口反向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1)有两台,每台所述供油泵(1)均连接一条第一供油管路,每条第一供油管路上均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和第一流量计(3),两个所述第一流量计(3)与串联泵(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4);所述供油总路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6)和第四压力传感器(8);所述第一供油支路和第二供油支路上的供油控制组件依次为第五压力传感器(9)、第二流量计(10)、球阀(11)、齿轮泵(12)和流量调节阀(13);所述上油箱(16)和下油箱(15)上配置有绝压表(1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总路上的第三压力传感器(6)和第四压力传感器(8)之间设置有油滤(7)。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
‑
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系统的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测试需求;S2、根据测试需求,调整地面测试系统模拟出对应的测试条件,并通过数据采集设备(18)采集对应的供油压力,实现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的地面测试。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蔚,尹小庆,邓书权,赵兴安,胡中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