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42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技术方案为:所述轮胎的胎基胶下方贴合有低生热橡胶,低生热橡胶的下方位于胎肩处贴合有聚氨酯粘合胶,低生热橡胶覆盖住聚氨酯粘合胶,聚氨酯粘合胶覆盖住带束层端点;每根带束层的端点处包裹有聚氨酯包边胶,中部带束层的端点处在聚氨酯包边胶的外面还包裹有热塑性硅橡胶隔离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带束层端点处包裹聚氨酯包边胶、热缩性硅橡胶隔离胶,在胎基胶下方增设低生热橡胶及聚氨酯粘合胶,并优化轮胎肩部结构设计,使该轮胎胎肩结构中各部分组成紧固结构,协同支撑,使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肩耐久性能有明显提升,提高了轮胎胎肩性能和使用寿命。了轮胎胎肩性能和使用寿命。了轮胎胎肩性能和使用寿命。

An all steel radial tire with improved fatigue resistance at the end of the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全钢子午线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矿用全钢工程子午胎在生产过程中,因受材料限制、工艺流程等因素的影响,轮胎肩部结构是钢丝帘线和天然胶及天然胶/丁苯胶复合橡胶组成的结构。由于钢丝帘线和橡胶的刚度性能差异巨大,导致在受力的时候,钢丝和橡胶发生的形变量差异较大,形变量的差异直接导致钢丝帘线和橡胶之间产生撕裂脱层;同时形变量的差异导致生热增加,进一步加剧橡胶性能的下降,外观表现为产品的肩部脱层,缩短轮胎使用寿命。因此增加肩部带束层和橡胶组合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降低形变带来的剪切和生热作用。但目前同行业缺少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是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做改善,无法有效降低产品肩部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通过在带束层端点处包裹聚氨酯包边胶、热缩性硅橡胶隔离胶,在胎基胶下方增设低生热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的胎基胶(6)下方贴合有低生热橡胶(5),低生热橡胶(5)的下方位于胎肩(8)处贴合有聚氨酯粘合胶(4),低生热橡胶(5)覆盖住聚氨酯粘合胶(4),聚氨酯粘合胶(4)覆盖住带束层端点;每根带束层的端点处包裹有聚氨酯包边胶(1),中部带束层的端点处在聚氨酯包边胶(1)的外面还包裹有热塑性硅橡胶隔离胶(2);其中,聚氨酯包边胶(1)和聚氨酯粘合胶(4)均采用满足以下条件的聚氨酯橡胶:拉伸强度≥35MPa,伸长率≥650%,直角撕裂强度≥60kN/m,硬度≥80HA;热塑性硅橡胶隔离胶(2)采用满足以下条件的橡胶:拉伸强度为4.9~13.7MPa,伸长率≥300%,直角撕裂强度≥25kN/m,硬度≥60HA;低生热橡胶(5)采用满足以下条件的橡胶:拉伸强度为20~27MPa,伸长率为500~700%,直角撕裂强度≥45kN/m,压缩生热≤8.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和最外层带束层的聚氨酯包边胶(1)单边宽度为30+ρ,单位为mm;中部带束层的聚氨酯包边胶(1)单边宽度为50+σ,单位为mm;系数ρ=0~30,系数σ=0~20;第一层和最外层带束层的聚氨酯包边胶(1)厚度为0.6+ψ,单位为mm;中部带束层聚氨酯包边胶(1)厚度为1.0+ω,单位为mm;系数ψ=0~0.9,系数ω=0.5~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和最外层带束层的厚度为n/125+0.2φ,单位为mm;中部带束层的厚度为n/125+0.4φ,单位为mm;其中,n为产品设计断面宽,单位为mm;系数φ=0~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聚氨酯粘合胶(4)的厚度为1~2mm,低生热橡胶(5)的厚度为1~2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带束层端点抗疲劳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中部带束层的热缩性硅橡胶隔离胶(2)厚度为1.0+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和赵君孟庆伟丁润伟王传铸
申请(专利权)人: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