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33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驱动组件、抽送组件以及循环管路;所述定子组件以及所述转子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内部;所述定子组件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盛装有冷却液;所述循环管路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外部,循环管路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抽送组件与所述循环管路活动配合,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子组件一端;在所述转子组件转动时可带动所述驱动组件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抽送组件往复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定子组件的持续高效散热,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优点。优点。

A cooling structure of blower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
,具体是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旋转电机工作时,其内部的定子结构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定子结构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电机内部,进而导致电机温度升高,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鼓风机电机定子结构的冷却散热大多是在转子结构的输出轴上安装扇叶,转子结构转动时带动扇叶转动,利用扇叶将外界空气吸入电机内部,位于电机内部的空气则排出至外界,从而实现电机内部空气的循环流动,以实现定子结构的冷却散热,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然而这种通过风冷的方式实现电机的冷却,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并且散热效果不佳,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驱动组件、抽送组件以及循环管路;
[0007]所述定子组件以及所述转子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内部;
[0008]所述定子组件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盛装有冷却液;
[0009]所述循环管路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外部,循环管路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腔室连通;
[0010]所述抽送组件与所述循环管路活动配合,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子组件一端;
[0011]在所述转子组件转动时可带动所述驱动组件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抽送组件往复移动,以驱使所述冷却液沿所述腔室与所述循环管路之间循环流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循环管以及支管,所述循环管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外部,循环管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循环管上安装有两组单向阀,所述支管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内部,且支管一端与所述循环管连通;
[0013]所述抽送组件包括滑动件以及弹性件,所述滑动件一端延伸至所述支管内部并与支管活动配合,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管外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管内部,用于对所述滑动件提供弹性支撑,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转子组件一侧的凸起。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滑动件包括连杆以及活塞块;
[0015]所述活塞块活动设置在所述支管内部,所述连杆一端延伸至所述支管内部并与所述活塞块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支管外部,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活塞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
支管内壁相连。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金属弹片。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循环管在所述电机壳体外部呈直线结构或弯曲结构。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内侧的齿片以及绕设于所述定子铁芯外侧的线圈,所述腔室开设于所述齿片内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环设于所述转子铁芯端部的若干永磁铁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端部的输出轴,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侧壁上。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转子组件转动时可带动驱动组件转动,驱动组件带动抽送组件往复移动,以驱使冷却液沿腔室与循环管路之间循环流动,冷却液流动时可与定子组件换热,并随着冷却液流入循环管路内部将热量带至电机壳体外侧,与外环境换热,实现冷却液的散热冷却,冷却液散热冷却后重新进入腔室中,再次与定子组件换热,如此,实现定子组件的持续高效冷却,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定子组件的持续高效散热,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中循环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中循环管路的分布示意图;
[0025]图中:10

电机壳体、20

定子组件、201

定子铁芯、202

齿片、30

转子组件、301

转子铁芯、302

永磁铁、303

输出轴、40

驱动组件、50

抽送组件、501

第一磁体、502

连杆、503

弹性件、504

活塞块、60

循环管路、601

支管、602

循环管、603

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8]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0、定子组件20、转子组件30、驱动组件40、抽送组件50以及循环管路60,所述定子组件20以及所述转子组件30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0内部,所述定子组件20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盛装有冷却液,所述循环管路60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10外部,循环管路60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电机壳体10内部并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抽送组件50与所述循环管路60活动配合,所述驱动组件40安装在所述转子组件30一端,在所述转子组件30转动时可带动所述驱动组件40转动,所述驱动组件40带动所述抽送组件50往复移动,以驱使所述冷却液沿所述腔室与所述循环管路60之间循环流动。
[0029]在转子组件30转动时可带动驱动组件40转动,驱动组件40带动抽送组件50往复移
动,以驱使冷却液沿腔室与循环管路60之间循环流动,冷却液流动时可与定子组件20换热,并随着冷却液流入循环管路60内部将热量带至电机壳体10外侧,与外环境换热,实现冷却液的散热冷却,冷却液散热冷却后重新进入腔室中,再次与定子组件20换热,如此,实现定子组件20的持续高效冷却。
[003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路60包括循环管602以及支管601,所述循环管602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10外部,循环管602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电机壳体10内部并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循环管602上安装有两组单向阀603,所述支管601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10内部,且支管601一端与所述循环管602连通,所述抽送组件50包括滑动件以及弹性件503,所述滑动件一端延伸至所述支管601内部并与支管601活动配合,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管601外部,所述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驱动组件、抽送组件以及循环管路;所述定子组件以及所述转子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内部;所述定子组件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盛装有冷却液;所述循环管路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外部,循环管路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抽送组件与所述循环管路活动配合,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子组件一端;在所述转子组件转动时可带动所述驱动组件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抽送组件往复移动,以驱使所述冷却液沿所述腔室与所述循环管路之间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循环管以及支管,所述循环管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外部,循环管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循环管上安装有两组单向阀,所述支管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内部,且支管一端与所述循环管连通;所述抽送组件包括滑动件以及弹性件,所述滑动件一端延伸至所述支管内部并与支管活动配合,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管外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管内部,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记东刘增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牧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