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珍珠贝养殖育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902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水珍珠贝养殖育珠方法,属于珍珠养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基本步骤包括小片贝强化培育、植核手术、根据水温高低在港湾内和外海深水区分段养殖。在海水珍珠贝育珠过程中,通过强化细胞小片贝营养水平,促进移植细胞小片增殖形成珍珠囊,提高珍珠囊细胞生物矿化能力;在左袋珠核左侧、右袋珠核右侧贴片,使移植细胞小片和珠核表面紧贴,提高成珠率;在港湾内进行育珠贝休养,高温期在外海深水区进行育珠贝养殖,渡过高温期再移回湾内养殖,提高育珠贝成活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进行海水珍珠生产的育珠贝成活率高、珍珠质量好,能够提高珍珠培育的经济效益,适用于海水珍珠生产。生产。生产。

A method of culturing pearl shellfish in sea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珍珠贝养殖育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珍珠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海水珍珠贝养殖育珠方法,适用于马氏珠母贝、珠母贝和大珠母贝人工养殖珍珠生产。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北部湾沿海地区培育的海水珍珠称为“南珠”,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育珠的海水珍珠贝包括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又称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俗称白蝶贝)和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俗称黑蝶贝),其中,马氏珠母贝培育的珍珠占我国海水珍珠产量的95%以上。湛江市是南珠主产区,珍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流沙湾是我国海水珍珠最重要的养殖区。
[0003]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就是借鉴天然珍珠的形成原理,将一个珍珠贝(称为供体贝、小片贝)的外套膜特定区域切成小片(细胞小片),与蚌壳或其它原料做成的球形珠核共同移植到另一个珍珠贝(称为受体贝、育珠贝)特定部位的结缔组织中,育珠贝可供植入的位置有两处,分别为
ꢀ“
左袋”和“右袋”两个核位。小片的部分外表皮细胞在受体贝体内存活下来后,会逐渐分裂增殖,形成包围珠核的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称为珍珠囊,珍珠囊细胞不断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上,即形成了人工海水珍珠。
[0004]外套膜小片和珠核植入受体贝的过程,类似于人类的器官移植手术,在移植初期会引起受体贝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受体贝免疫系统会对小片细胞进行攻击,试图消灭供体细胞。大约10

15天以后,受体贝逐渐接受植入的小片组织,建立免疫耐受,成为了供体贝细胞和受体贝共存的嵌合体。
[0005]因此,供体贝(小片贝)外套膜小片的外表皮细胞能否有效对抗受体贝(育珠贝)在移植初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进入到受体贝的免疫耐受阶段,是能否形成珍珠囊的先决条件,且珍珠囊的形成时间及其珍珠质分泌能力决定了珍珠的珍珠层厚度和珍珠重量。现有生产技术是通过术前处理来适当减弱受体贝免疫排斥反应。在供体贝方面,只是强调了挑选标准,挑选出的供体贝直接用于制作外套膜小片,未做优化处理。另一方面,存活的外套膜小片的外表皮细胞要围绕珠核进行增殖,珍珠囊才能紧密包围珠核,形成商品珍珠。如果小片没有紧贴于珠核上,会有三种情况:(1)小片与珠核距离较远,珍珠囊没有包围珠核,只能采收到没有珍珠质沉积的光珠(素珠);(2)小片和珠核之间存在缝隙,则缝隙中会有育珠贝的生殖细胞或粘液等,则会形成有机质珠;(3)小片局部区域与珠核接触,局部脱离,则形成尾巴珠。光珠与有机质珠完全没有价值;尾巴珠则视“尾部”大小,或者低值,或者没有价值。
[0006]现有生产技术是采取先植核再植片的方式,先在珍珠贝足的基部切一个刀口,然后用通道针从刀口插入,分别从足的左右两侧通入珍珠贝的“左袋”、“右袋”核位,再用送核器把珠核沿着上述通道送入“左袋”和“右袋”,最后用送片针把细胞小片沿着相同通道送入贝体内,使小片的外表皮贴附于珠核表面(称为“贴片”)。采用该方式进行手术后,按常规方式养殖,虽然也能产出珍珠,但是由于该方式完成贴片后,细胞小片只是贴附于珠核表面,
并处在通道口处,而在细胞小片所处位置周围分布有发达的缩足肌,育珠贝生活过程中,缩足肌的频繁活动,会导致部分小片因为缩足肌的收缩挤压而与珠核脱离或部分脱离,导致成珠率降低。
[0007]另外,受体贝为珍珠囊细胞的生存和分泌活动提供稳定的内环境和物质基础,受体贝的存活率对珍珠产量有决定性影响,在生产中,为珍珠贝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是保证育珠贝存活率的关键。植核植片手术对贝体造成了严重损伤,并伴有细菌感染风险。养殖不当则造成育珠贝的存活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针对海水珍珠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留核成珠率低、珍珠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海水珍珠贝养殖育珠方法,能够提高育珠贝养殖过程中留核成珠率和珍珠质量,从而能提高海水珍珠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目的是能够提高育珠贝的成活率。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海水珍珠贝养殖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小片贝强化培育:植核手术前15

20天,选择健康小片贝,移到有遮光挡雨设施的水池吊养,投喂单细胞藻类进行强化培育,隔天投喂复合维生素B;小片贝强化培育完成后,获取其外套膜并制作细胞小片;(2)植核手术:采用先送核后送片的方式进行手术,先将珠核分别送入左袋和右袋中,再将细胞小片送入紧贴在珠核表面,且小片分别位于育珠贝左袋珠核左侧和右袋珠核右侧;(3)育珠贝休养:植核手术完成后的育珠贝在港湾内进行休养;(4)育珠贝养殖育珠:休养期结束后,养殖至收获。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小片贝的贝龄为12

18个月,养殖密度为100

140只/m3;保持微波充气,每3天换水一次,换水量20

40%。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单细胞藻为牟氏角毛藻、钙质角毛藻、绿色巴夫藻、亚心形扁藻,按2:2:1:1的比例投喂,日投饵2次,浓度为2.5

3.5万细胞/mL
·
次,隔天投喂复合维生素B 0.1

0.3mg/L。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送入细胞小片的操作过程是:通过送片针将细胞小片沿着通道送达珠核附近,送入左袋的细胞小片沿珠核向左侧旋转移动60

90
°
后紧贴于珠核;送入右袋的细胞小片沿珠核向右侧旋转移动60

90
°
后紧贴于珠核,使左、右小片分别位于珍珠贝左袋珠核左侧与结缔组织之间、右袋珠核右侧与结缔组织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育珠贝休养的港湾内水温23

29℃、海水比重1.017

1.022,休养时间20

30天。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4)养殖过程中,当育珠贝养殖港湾内的水温大于30℃且持续5天以上时,移到潮流通畅、溶解氧6

8mg/L、透明度1.5

2.5 m的外海深水区养殖;当水温低于30℃且持续5天以上时移回港湾内养殖。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育珠贝养殖时间10

18个月。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海水有核珍珠生产就是将一个小片贝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同种不同个体的珍珠贝结缔组织中,同时植入用蚌壳或者其它材料做成的珠核,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包围珠核的珍珠囊,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上,形成人工有核珍珠。因此,小片贝的性能对所培育的珍珠质量起决定作用。但是,现行海水珍珠培育除了对植核贝进行术前处理外,没有对小片贝进行处理。牟氏角毛藻、钙质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珍珠贝养殖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小片贝强化培育:植核手术前15

20天,选择健康小片贝,移到有遮光挡雨设施的水池吊养,投喂单细胞藻类进行强化培育,隔天投喂复合维生素B;小片贝强化培育完成后,获取其外套膜并制作细胞小片;(2)植核手术:采用先送核后送片的方式进行手术,先将珠核分别送入左袋和右袋中,再将细胞小片送入紧贴在珠核表面,且小片分别位于育珠贝左袋珠核左侧和右袋珠核右侧;(3)育珠贝休养:植核手术完成后的育珠贝在港湾内进行休养;(4)育珠贝养殖育珠:休养期结束后,养殖至收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水珍珠贝养殖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小片贝的贝龄为12

18个月,养殖密度为100

140只/m3;保持微波充气,每3天换水一次,换水量20

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水珍珠贝养殖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单细胞藻为牟氏角毛藻、钙质角毛藻、绿色巴夫藻、亚心形扁藻,按2:2:1:1的比例投喂,日投饵2次,浓度为2.5

3.5万细胞/mL
·
次,隔天投喂复合维生素B 0.1

0.3mg/L。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恒廖永山梁飞龙邓岳文陈伟耀黄荣莲杨创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