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频耦合低噪声放大电路及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85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4: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频耦合低噪声放大电路及放大器,包括:输入分频电路、高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电路、输出耦合电路;输入分频电路包括第一双工器、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输出耦合电路包括第二双工器、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其中,输入分频电路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分离为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后,将高频信号输入至高频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将低频信号输入至低频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并经输出耦合电路将功率放大后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耦合后输出。本申请能够在不使用调节反馈开关的前提下实现对信号的多频处理,同时降低电路损耗。同时降低电路损耗。同时降低电路损耗。

A dual frequency coupled low noise amplifier circuit and ampl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频耦合低噪声放大电路及放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为一种双频耦合低噪声放大电路及放大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毫米波波段拥有更宽的频谱资源以及更快的传输速度等优点,会使得毫米波更多的应用在通信领域。低噪声放大器作为信号接收机的前端模块,其性能的好坏对于整个接收机的灵敏度、线性度等都会造成直接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如今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往往要面临特定的需求或不同的通信标准,导致通信终端设备里所需要的放大器电路越来越多,传统的单频放大器电路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可以减少芯片面积与损耗,并能兼容在更多更复杂的工作环境的双频放大器结构将成为通信技术行业的研究热点。
[0003]如图1所示,图1为将FET调节反馈开关应用于现有的双频段放大器的原理图,通过切换FET调节反馈开关,调节输入开关匹配和输出开关匹配来实现双频放大功能,但缺点是用于调节反馈开关的电路会产生大量额外的功耗,这样会导致整个电路的噪声偏大。并且每一个调节反馈开关都需要额外的电源,这会增加电路成本与复杂度。若是不使用调节反馈开关,则会导致放大电路无法实现多频段情况下的功率放大,造成实用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一种双频耦合低噪声放大电路及放大器,其能够在不使用调节反馈开关的前提下实现对信号的多频处理,同时降低电路损耗。
[0005]具体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双频耦合低噪声放大电路,包括:输入分频电路、高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电路、输出耦合电路;
[0007]所述输入分频电路包括第一双工器、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直通端口,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隔离端口,所述高频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耦合端口连接,所述低频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直通端口连接;
[0008]所述输出耦合电路包括第二双工器、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隔离端口,所述第四电容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直通端口,所述高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耦合端口连接,所述低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输入端口连接;
[0009]其中,所述输入分频电路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分离为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后,将所述高频信号输入至所述高频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将所述低频信号输入至所述低频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并经所述输出耦合电路将功率放大后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耦合后输出。
[0010]优选地,所述高频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子电路、第二放大子电路和第三放大子
电路,所述第一放大子电路、第二放大子电路和所述第三放大子电路依次电性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
[0012]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耦合端口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0013]所述第一电感电性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中间节点连接,另一端连接偏置电压;
[0014]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级连接,另一端接地;
[0015]所述第三电感和所述第六电容并联后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三电感还连接工作电压。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第七电容、第四电感、第五电感和第六电感;
[0017]所述第四电感电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连接偏置电压;
[0018]所述第五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另一端接地;
[0019]所述第六电感和所述第七电容并联后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六电感还连接工作电压。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三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三场效应管、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七电感、第八电感、第九电感和第一电阻;
[0021]所述第七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连接偏置电压;
[0022]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七电感盒所述第三场效应管之间的中间节点;
[0023]所述第九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0024]所述第八电感和所述第九电容并联后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九电容还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耦合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九电容和所述第二双工器之间的中间节点。
[0025]优选地,所述低频放大电路包括第四放大子电路和第五放大子电路,所述第四放大子电路和第五放大子电路电性连接。
[0026]优选地,所述第四放大子电路包括第四场效应管、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电感、第十一电感、第十二电感和第十三电感;
[0027]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直通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容和所述第一双工器之间的中间节点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还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
[0028]所述第十电感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双工器和所述第十一电容之间的中间节点,所述第十电感的另一端还接地,
[0029]所述第十一电感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之间的中间节点连接,另一端连接偏置电压;
[0030]所述第十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0031]所述第十二电容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
[0032]所述第十三电感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电容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之间的中间节点,所述第十三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工作电压。
[0033]优选地,所述第五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五场效应管、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四电感、第十五电感、第十六电感和第二电阻;
[0034]所述第十四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连接偏置电压;
[0035]所述第十五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0036]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组成并联端,所述并联端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四电容串联后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输出端口;
[0037]所述第十六电感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并联端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之间的中间节点,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
[0038]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分别接地。
[0039]一种双频耦合低噪声放大器,所述放大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路。
[004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一种双频耦合低噪声放大电路及放大器,包括输入分频电路、高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电路及输出耦合电路,输入分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频耦合低噪声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分频电路、高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电路、输出耦合电路;所述输入分频电路包括第一双工器、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直通端口,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隔离端口,所述高频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耦合端口连接,所述低频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直通端口连接;所述输出耦合电路包括第二双工器、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隔离端口,所述第四电容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直通端口,所述高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耦合端口连接,所述低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其中,所述输入分频电路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分离为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后,将所述高频信号输入至所述高频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将所述低频信号输入至所述低频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并经所述输出耦合电路将功率放大后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耦合后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子电路、第二放大子电路和第三放大子电路,所述第一放大子电路、第二放大子电路和所述第三放大子电路依次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耦合端口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电性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中间节点连接,另一端连接偏置电压;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感和所述第六电容并联后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三电感还连接工作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第七电容、第四电感、第五电感和第六电感;所述第四电感电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连接偏置电压;所述第五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感和所述第七电容并联后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六电感还连接工作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三场效应管、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七电感、第八电感、第九电感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七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连接偏置电压;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磊刘海亮张志浩章国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