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848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风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其包括出风通道、新风通道和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件、散热器和散冷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热端接触安装,所述散热器用于向流经所述出风通道内的空气散热;所述散冷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冷端接触安装,所述散冷器用于对流经所述新风通道的空气制冷。所述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通过半导体制冷模块调节流经新风通道的空气的温度,能向用户提供低温新风;利用出风通道的大出风量对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热端进行散热。所述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结构简单,新风温度可调节且冷风出风量更大,用户使用更加舒适。用户使用更加舒适。用户使用更加舒适。

A semiconductor fresh air refrig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空气净化系统,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外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新风系统可应用在卧室、客厅和厨房等。新风系统应用在厨房时,通常用户在烹饪过程中,在靠近灶具的温度较高,传统的新风系统无法向用户提供冷风,或向用户提供的冷风无法让用户在烹饪过程中感受到凉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能向用户提供冷风。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包括出风通道、新风通道和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出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散热出风口和散热进风口;所述新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冷风出风口和新风进风口;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件、散热器和散冷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热端接触安装,所述散热器用于向流经所述出风通道内的空气散热;所述散冷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冷端接触安装,所述散冷器用于对流经所述新风通道的空气制冷。
[0006]优选地,所述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还包括液体循环装置;所述出风通道设有液流管;所述散热器内设有液流冷却腔;所述液流冷却腔与所述液流管通过所述液体循环装置连通形成闭环液流回路,在所述液体循环装置的驱动下,液体在所述闭环液流回路中循环流动。
[0007]优选地,所述液体循环装置包括水泵和水箱;所述液流冷却腔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水箱的液体输入端连通;所述水箱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水泵的液体输入端连通;所述水泵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液流管的液体输出端连通;所述液流管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液流冷却腔的液体输入端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液流管为散热水排;散热水排设有若干条散热片;散热片间隔排列设置,散热片之间设有散热间隙;所述散热水排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散热水排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内空气流动方向垂直。
[0009]优选地,所述液流管为导热金属材质。
[0010]优选地,所述散冷器包括导冷座;所述导冷座内部设有制冷管腔;所述导冷座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使得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管腔与所述制冷管腔串联对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冷端紧贴所述导冷座安装。
[0011]优选地,所述制冷管腔的内设有若干翅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
的翅片;所述翅片之间设有制冷间隙。
[0012]优选地,所述导冷座正对的两侧面向所述制冷管腔凹陷设有安装槽;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有两个;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冷端分别紧贴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底面。
[0013]优选地,所述制冷器件至少包括两个半导体制冷芯片。
[0014]优选地,所述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还包括外壳、电路板、电源模块和散热风扇;所述外壳包裹于所述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的外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源模块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源模块吹风散热。
[0015]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0016]所述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通过半导体制冷模块调节流经新风通道的空气的温度,能向用户提供低温新风;此外,利用出风通道的大出风量,以及结合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冷散热方式,对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热端进行散热。用户只需要在现有新风系统的结构上加装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即可得到所述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所述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结构简单,新风温度可调节且冷风出风量更大,用户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按照A

A平面方向得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按照B

B平面方向得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与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出风通道110,散热出风口111,散热进风口112,液流管113,散热片114,新风通道120,冷风出风口121,新风进风口122,半导体制冷器件 131,散热器132,散冷器133,导冷座134,安装槽135,翅片组件136,水泵 141,水箱142,外壳143,电源模块144,电路板145,散热风扇146,加水窗口147。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7]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包括出风通道110、新风通道120和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出风通道110的两端分别设有散热出风口111和散热进风口112;所述新风通道120的两端分别设有冷风出风口121和新风进风口122;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件131、散热器132和散冷器133;所述散热器132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131的制热端接触安装,所述散热器132用于向流经所述出风通道110内的空气散热;所述散冷器133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131的制冷端接触安装,所述散冷器133用于对流经所述新风通道120的空气制冷;所述出风通道110和所述新风通道120 并排设置,
且两者内的空气流向相反。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和所述新风通道也可以不需要并排设置,所述出风通道和所述新风通道的气流方向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做特殊限定,所述出风管道和/或所述新风通道可以外接附加管道结构,也可以实现室外新风流经新风管道制冷后再进入室内,室内空气流经出风管道将热量带至室外的技术效果。
[0029]所述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还包括液体循环装置;所述出风通道110设有液流管113;所述散热器132内设有液流冷却腔;所述液流冷却腔与所述液流管 113通过所述液体循环装置连通形成闭环液流回路,在所述液体循环装置的驱动下,液体在所述闭环液流回路中循环流动。
[0030]具体的,所述液流冷却腔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液体循环装置的液体输入端连通;所述液体循环装置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液流管113的液体输入端连通;所述液流管113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液流冷却腔的液体输入端连通。
[0031]所述液体循环装置使得液体在所述散热器132和所述出风通道110之间循环流动,能将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131的制热端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出风通道110内,空气从室内向室外流动时,大量的空气会经过所述出风通道110,进而可以将出风通道1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通道、新风通道和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出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散热出风口和散热进风口;所述新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冷风出风口和新风进风口;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件、散热器和散冷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热端接触安装,所述散热器用于向流经所述出风通道内的空气散热;所述散冷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冷端接触安装,所述散冷器用于对流经所述新风通道的空气制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循环装置;所述出风通道设有液流管;所述散热器内设有液流冷却腔;所述液流冷却腔与所述液流管通过所述液体循环装置连通形成闭环液流回路,在所述液体循环装置的驱动下,液体在所述闭环液流回路中循环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循环装置包括水泵和水箱;所述液流冷却腔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水箱的液体输入端连通;所述水箱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水泵的液体输入端连通;所述水泵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液流管的液体输出端连通;所述液流管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液流冷却腔的液体输入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新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管为散热水排;散热水排设有若干条散热片;散热片间隔排列设置,散热片之间设有散热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高俊岭甘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