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换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36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0:28
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换气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控制装置、板式换热器、进风装置和回风装置,壳体内进风装置和回风装置在板式换热器内交叉安装,板式换热器包括密封框架,密封框架内设有换热片,且换热片与密封框架之间设有支撑垫件,换热片内固定有回风分管,且回风分管设有不止一个,回风分管的两端分别与风腔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闭合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在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时候关闭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防止室外的风倒灌进室内,防止将过滤件上过滤的杂质倒灌进室内。过滤件上过滤的杂质倒灌进室内。过滤件上过滤的杂质倒灌进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换气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换气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新风除湿机包括单向流除湿机和双向流除湿机。单向流除湿机只有排风,利用室内负压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达到置换室内外空气的效果。双向流除湿机既有排风,也有送风,排风口不断排出污浊空气,送风口不断引入新鲜空气,送风口设有空气净化装置,保证引入室内的空气的洁净度。考虑功能和效果,较常用的是双向流除湿机。传统的双向流除湿机有两种形式:(1)将两个单向流除湿机组合安装,一个单向流除湿机将室内空气往室外排出,另一个单向流除湿机将室外新风往室内送入,该除湿机存在体积大、能耗高的缺陷;(2)采用全热交换芯体进行室内能量回收,该方式存在能量回收效率低的缺陷。且现有的新风机的室外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风大天容易发生倒灌现象,容易造成室外风从新风机室内排风口灌出,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且由于现有的板式换热器仅仅只是将进风管和出风管埋在内部,换热片与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小,热交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换气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控制装置、板式换热器、进风装置和回风装置,所述的壳体内进风装置和回风装置在板式换热器内交叉安装,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密封框架,所述的密封框架内设有换热片,且所述的换热片与密封框架之间设有支撑垫件,所述的换热片内固定有回风分管,且所述的回风分管设有不止一个,所述的回风分管的两端分别与风腔相连。/>[0004]所述的壳体内的一端的上方设有新风出风口,所述的新风出风口与过滤件的侧壁相连,所述的过滤件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过滤件的另一端与进风机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的过滤件上设有握把,所述的进风机的另一端与密封框架的一端相连,所述的密封框架的另一端与进风口相连,所述的进风口与密封框架之间设有连接管,且所述的连接管与进风口之间为活动密封连接,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闭合控制装置,所述的闭合控制装置包括闭合阀体,所述的闭合阀体设在连接管内,所述的闭合阀体的一侧与端面齿轮杆的一端相咬合,且所述的端面齿轮杆穿在轴承套内,所述的轴承套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连接管内,所述的端面齿轮杆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的中心轴相连,所述的传动轮套在连接管外壁上,且所述的传动轮与连接管之间为活动密封连接,所述的传动轮的外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咬合,所述的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的驱动电机设在壳体内壁上。
[0005]所述的壳体内的一端的下方设有回风口,所述的回风口与回风机的一端相连,所述的回风机的另一端与风腔的一端相连,所述的风腔的另一端通过回风分管与风腔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的风腔设有两个,所述的风腔的另一端与排风口相连,所述的风腔与排风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闭合控制装置。
[0006]所述的排风口和进风口上均设有摆动件,所述的排风口和进风口之间设有隔板,且所述的隔板设在壳体外壁上。
[0007]所述的换热板上设有进风孔,和回风孔,且所述的进风孔设有不止一个并规则排列。
[0008]所述的闭合阀体通过支撑罩固定在连接管内,所述的闭合阀体包括闭合壳体,所述的闭合壳体内设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上设有斜齿轮,且所述的斜齿轮鞋设有不止一个,所述的斜齿轮的一端与支撑杆相连,所述的斜齿轮的另一端上设有扇轴的一端,所述的扇轴的另一端通过轴座与支撑罩相连,所述的扇轴上设有闭合扇,所述的闭合扇之间相接触的边处设有密闭凸起,所述的轴座的一侧设有限位件,且所述的限位件才长度为闭合扇长弧边的一半。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换气设备,通过设置的闭合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在关闭本技术的时候关闭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防止室外的风倒灌进室内,防止将过滤件上过滤的杂质倒灌进室内;通过设置的过滤件可以对室外吸进室内的新空气进行过滤,防止室外空气内的杂质进入到室内,且由于过滤件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壳体上,实现了方便且快速的更换过滤件;通过设置的板式换热器实现了室内外空气中的热量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通过将板式换热器密封在密封框架内,且在换热片上设置的进风孔,提高了室外空气在进入室内空气时与换热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且由于多个出风分管的设置,提高了出风分管与换热片之间的接触面接,提高了热交换效率;通过设置在排风口和进风口外的摆动件,实现了在大风天时进风口和排风口的顺风排风和进风,防止倒灌的现象发生,且通过设置的隔板进一步控制进风口将排风口排出的空气再次吸入的现象;通过提高热交换率进而提高本技术的高效和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的闭合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的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新风出风口,2、进风机,3、密封框架,4、板式换热器,5、换热片,6、传动轮,7、轴承套,8、闭合阀体,9、驱动电机,10、排风口,11、隔板,12、摆动件,13、壳体,14、握把,15、过滤件,16、回风口,17、回风机,18、风腔,19、回风分管,20、支撑垫件,21、进风口,22、控制装置,51、进风孔,52、回风孔,81、闭合壳体,82、斜齿轮,83、闭合扇,84、扇轴,85、轴座,86、限位件,87、密闭凸起,88、支撑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16]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换气设备,包括壳体13,所述的壳体13内
设有控制装置22、板式换热器4、进风装置和回风装置,所述的壳体13内进风装置和回风装置在板式换热器4内交叉安装,所述的板式换热器4包括密封框架3,所述的密封框架3内设有换热片5,且所述的换热片5与密封框架3之间设有支撑垫件20,所述的换热片5内固定有回风分管19,且所述的回风分管19设有不止一个,所述的回风分管19的两端分别与风腔18相连。所述的壳体13内的一端的上方设有新风出风口1,所述的新风出风口1与过滤件15的侧壁相连,所述的过滤件15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3上,所述的过滤件15的另一端与进风机2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的过滤件15上设有握把14,所述的进风机2的另一端与密封框架3的一端相连,所述的密封框架3的另一端与进风口21相连,所述的进风口21与密封框架3之间设有连接管,且所述的连接管与进风口21之间为活动密封连接,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闭合控制装置22,所述的闭合控制装置22包括闭合阀体8,所述的闭合阀体8设在连接管内,所述的闭合阀体8的一侧与端面齿轮杆的一端相咬合,且所述的端面齿轮杆穿在轴承套7内,所述的轴承套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换气设备,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控制装置、板式换热器、进风装置和回风装置,所述的壳体内进风装置和回风装置在板式换热器内交叉安装,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密封框架,所述的密封框架内设有换热片,且所述的换热片与密封框架之间设有支撑垫件,所述的换热片内固定有回风分管,且所述的回风分管设有不止一个,所述的回风分管的两端分别与风腔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的一端的上方设有新风出风口,所述的新风出风口与过滤件的侧壁相连,所述的过滤件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过滤件的另一端与进风机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的过滤件上设有握把,所述的进风机的另一端与密封框架的一端相连,所述的密封框架的另一端与进风口相连,所述的进风口与密封框架之间设有连接管,且所述的连接管与进风口之间为活动密封连接,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闭合控制装置,所述的闭合控制装置包括闭合阀体,所述的闭合阀体设在连接管内,所述的闭合阀体的一侧与端面齿轮杆的一端相咬合,且所述的端面齿轮杆穿在轴承套内,所述的轴承套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连接管内,所述的端面齿轮杆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的中心轴相连,所述的传动轮套在连接管外壁上,且所述的传动轮与连接管之间为活动密封连接,所述的传动轮的外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咬合,所述的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正彬郭林秋李江黄卫国薛智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昊然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