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管与输液帽自动组装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管与输液帽自动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一种输液管(如图1所示),需要将该输液管与输液帽组装起来,输液帽有两种型号输液帽一如图2所示,输液帽二如图3所示,两种输液帽可以分别与输液管组成不同型号的产品。传统的组装方式为人工组装,不仅精度很低,而且费时费力;由于输液管帽为医用品,对产品的卫生要求较高,人工组装容易造成污染,导致产品报废,既浪费材料又增加了成本。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输液管与输液帽自动组装设备来实现输液管与输液帽的自动组装。
[0003]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管与输液帽自动组装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管与输液帽自动组装设备,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输液帽上料模组、输液帽中转模组、输液帽变距模组、输液帽组装模组和输液管定位模组,所述输液帽上料模组和所述输液帽变距模组均位于所述输液帽中转模组的取放料行程范围内,所述输液帽变距模组和所述输液管定位模组均位于所述输液帽组装模组的取放料行程范围内;所述输液帽上料模组包括可移动式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翻转模组,所述翻转模组包括翻转固定板,所述翻转固定板上设置有旋转气缸安装板,所述旋转气缸安装板上设置有上料旋转气缸,所述上料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与一旋转承接板相连,所述旋转承接板上固定有可以对接振动盘的上料接料块,所述上料接料块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输液帽的接料槽,所述上料接料块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上料压板,所述上料接料块的一侧设置有可来回运动的上料推板;所述输液帽中转模组包括取料模组,所述取料模组包括可上下运动的取料头固定板,所述取料头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取料针头,所述取料头固定板与第一中转气缸相连并实现上下运动,所述取料头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放料推板,所述放料推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取料针头一一对应的针头孔,所述取料针头穿过对应的针头孔设置,所述放料推板与第二中转气缸相连并实现上下运动;所述第二中转气缸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中转气缸上且随所述取料头固定板一起上下运动,所述第一中转气缸固定在中转安装立板上,所述中转安装立板与一水平设置的第三中转气缸传动相连并实现水平往复运动;所述输液帽变距模组包括水平移动式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变距底板,所述变距底板的外侧面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变距导轨、第二变距导轨、第三变距导轨和第四变距导轨,所述变距底板的中部开设有水平的变距对接长孔,所述第一变距导轨和第二变距导轨位于所述变距对接长孔的上方,所述第三变距导轨和第四变距导轨位于所述变距对接长孔的下方;所述变距底板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移动块且分布在所述第一变距导轨、第二变距导轨、第三变距导轨和第四变距导轨上;所述变距底板的内侧设置有水平交叉伸缩组件,所述水平交叉伸缩组件由若干交叉设置的变距传动连杆组成,所述变距传动连杆交叉的位置设置有变距连接轴,各变距连接轴穿过所述变距对接长孔分别与各移动块一一对应相连;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水平动作的第一变距气缸,所述第一变距气缸与移动块传动连接并带动其左右往复运动;各移动块上均设置有变距放置件,所述变距放置件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输液帽的变距定位孔;当所述水平交叉伸缩组件为收缩状态时,所述变距放置件并拢设置且各变距定位孔间距相等;当所述水平交叉伸缩组件为伸展状态时,所述变距放置件分离设置且各变距定位孔间距相等;所述输液帽组装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水平移载模组,所述水平移载模组上设置有升降模组,所述升降模组上设置有旋转模组,所述旋转模组上设置有安装模组;所述安装模组包括安装在所述旋转模组上的取料底板,所述取料底板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导针推板,所述导针推板的一侧与第一安装气缸相连,所述导针推板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卞德华,杨清斌,王磊,李平平,
申请(专利权)人:亿模塑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