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的四足钢筋绑扎纵横行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和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四足钢筋绑扎纵横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智能建造理念的推广,我国的建筑业将逐渐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水平,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钢筋绑扎与安装是钢筋工程中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0003]现有钢筋绑扎以人工手动绑扎和手持式绑扎机为主,均需人工参与,而普通施工现场进场钢筋通常有十万根以上,高强度和长时间工作,极大的危害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并且绑扎效率低,易出现漏绑、错绑等问题。同时由于钢筋绑扎是人为操作,且绑扎完成后也通常缺乏保护,经常由于人员来回行走而受到踩踏,导致钢筋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四足钢筋绑扎纵横行走装置,能解决人工绑扎钢筋过程中效率低下、易出现漏绑、错绑等问题,且能够适应不同间距及规格钢筋网的绑扎。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的四足钢筋绑扎纵横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底盘机构(1)、绑扎机构(2)、上筋行走机构(3)和下筋行走机构(4);所述机身底盘机构(1)包括中间底板(11)、设在中间底板(11)上的中间箱体(12)以及对称装在中间底板(11)两侧的两个侧边箱体(13);所述绑扎机构(2)包括绑扎驱动组件(21)和绑扎机(22),绑扎驱动组件(21)安装在中间箱体(12)上端,绑扎驱动组件(21)连接绑扎机(22)且绑扎机(22)下部穿过中间底板(11)上的贯通口,绑扎驱动组件(21)能驱动绑扎机(22)下移并进行绑扎;所述上筋行走机构(3)安装在侧边箱体(13)底部,每个侧边箱体(13)底部设有两个上筋行走机构(3),上筋行走机构(3)包括车轮(31)、车轮安装架(32)、车轮电机(33)、自适应连接组件(34)和缓冲组件(35);所述车轮(31)和车轮电机(33)安装在车轮安装架(32)上,所述自适应连接组件(34)上下两端分别与侧边箱体(13)的箱体底板(13
‑
5)和车轮安装架(32)相连,所述缓冲组件(35)设在车轮安装架(32)和自适应连接组件(34)上;车轮电机(33)能驱动车轮(31)以带动整个行走装置沿上筋(5)行走,自适应连接组件(34)能调整侧边箱体(13)底部两个车轮(31)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钢筋间距,缓冲组件(35)能减小上筋行走机构(3)落到钢筋上时对机身底盘机构(1)产生的刚性冲击;所述下筋行走机构(4)包括支撑架(41)和行走部件(42),所述支撑架(41)固定在中间底板(11)下表面,支撑架(41)两侧各有一组行走部件(42),行走部件(42)安装在侧边箱体(13)内并穿出侧边箱体(13)底部;行走部件(42)和支撑架(41)能交替支撑机身底盘机构(1)并带动整个行走装置沿下筋(6)行走;所述上筋行走机构(3)与下筋行走机构(4)的行走方向相互垂直以在钢筋上纵横行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四足钢筋绑扎纵横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箱体(13)包括相互平行的箱体竖板I(13
‑
1)、箱体竖板II(13
‑
2)和箱体竖板III(13
‑
3)且箱体竖板I(13
‑
1)垂直固定在中间底板(11)上,还包括固定在箱体竖板I(13
‑
1)、箱体竖板II(13
‑
2)和箱体竖板III(13
‑
3)两端的箱体端板(13
‑
4)、固定在箱体竖板II(13
‑
2)和箱体竖板III(13
‑
3)底部的箱体底板(13
‑
5)、盖在箱体竖板I(13
‑
1)、箱体竖板II(13
‑
2)和箱体竖板III(13
‑
3)上的箱体盖板(13
‑
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四足钢筋绑扎纵横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安装架(32)包括两个竖向且平行相对的车轮安装架侧板(32
‑
1)、连在两个车轮安装架侧板(32
‑
1)端部之间的竖向的车轮安装架端板(32
‑
2)以及连在两个车轮安装架侧板(32
‑
1)端部之间的水平的车轮安装架横板(32
‑
3);所述车轮(31)通过轮轴安装在两个车轮安装架侧板(32
‑
1)之间且轮轴垂直于车轮安装架侧板(32
‑
1);所述车轮电机(33)固定在车轮安装架侧板(32
‑
1)上并与轮轴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四足钢筋绑扎纵横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连接组件(34)包括连接架(34
‑
1)、连接块(34
‑
2)、长螺栓(34
‑
3)、横向弹簧(34
‑
4)和连接板(34
‑
5);所述连接架(34
‑
1)包括两个竖向且相对的连接架侧板、连在两个连接架侧板上端的连接架上横板以及连在两个连接架侧板下侧端部的连接架下横板;所述连接块(34
‑
2)位于两个连接架侧板之间,长螺栓(34
‑
3)垂直安装在两个连接架侧板上并贯穿连接块(34
‑
2),两个横向弹簧(34
‑
4)套在长螺栓(34
‑
3)上并位于连接块(34
‑
2)两侧,连接块(34
‑
2)上端连接有竖向连接柱,竖向连接柱上部穿过连接架上横板上的贯通长滑槽(34
‑
11)并连接
有连接板(34
‑
5),连接板(34
‑
5)能与箱体底板(13
‑
5)连接;所述贯通长滑槽(34
‑
11)的长度方向与轮轴的轴向平行;连接架(34
‑
1)、车轮安装架(32)和车轮(31)能相对于连接板(34
‑
5)沿贯通长滑槽(34
‑
11)移动;所述连接架(34
‑
1)套在车轮安装架(32)上部且两个连接架侧板分别与车轮安装架侧板(32
‑
1)铰接,车轮安装架横板(32
‑
3)位于连接架下横板上方;所述连接架(34
‑
1)、车轮安装架(32)和车轮(31)能相对于连接板(34
‑
5)沿贯通长滑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