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种PWM脉冲信号发生器,属自动控制与电子设备领域。技术背景PWM脉冲信号发生器主要有数字与模拟二种形式。数字形式的PWM脉冲信号发生器通常采用单片机实现,比较复杂,占用CPU 资源也较多。模拟形式的PWM脉冲信号发生器通常由电压比较器与三角波发生器组成,通过 将控制信号与三角波比较得到PWM脉冲信号,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临界时会出现 过窄的脉冲,应用于功率驱动时将增加驱动电路无益的开关损耗。另一种模拟形式的PWM脉冲信号发生器(如专利200380103747.X)仅采用电压 比较器与积分电路组成,结构简单,但其振荡频率等指标依赖于不易确定的比较器的 分布参数,致使PWM脉冲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等指标出现较大的离散性,抗干扰能力 较差,且输出波形跃变时的陡度也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三种PWM脉冲信号发生器。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PWM脉冲信号发生器,为接地型PWM脉冲信号发生器,采用双电源供电, 有二个信号输入端即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二个电源端即负电源端-Pv与正电源 端+Pv、 一个接地端GND、 一个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WM脉冲信号发生器,为接地型PWM脉冲信号发生器,采用双电源供电,有二个信号输入端即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二个电源端即负电源端(-Pv)与正电源端(+Pv)、一个接地端(GND)、一个信号输出端;其特征在于:PWM脉冲信号发生器由电压比较器A1、电压跟随器A2和A3、电容C1和C2、电阻R0、R1、R2、R3组成,比较器A1的负电源端与电压跟随器A2和A3的负电源端相连接并接为PWM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负电源端(-Pv),比较器A1的正电源端与电压跟随器A2和A3的正电源端相连接并接为PWM脉冲信号发生器的正电源端(+Pv);电压跟随器A2的输入端接为PWM脉冲信号发生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陈觉晓,张金龙,陈怡,司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