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01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涉及起动机技术领域。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线圈组件、芯轴、接线端子、动触片和压力弹簧,两个接线端子分别设有与动触片配合的静触点,动触片套在芯轴上,芯轴连接有定位面,定位面与动触片的第一端面抵接,压力弹簧位于动触片的第二端面和壳体之间,线圈组件用于驱动芯轴轴向移动以使动触片与静触点接触或脱离,压力弹簧用于推动动触片使动触片与定位面保持接触。由于动触片径向得到约束,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动触片径向移动的问题,从而可使动触片相对对称地与静触点及支撑盖接触,减少动触片的摆动量,可以降低振动试验时动触片与支撑盖之间产生的磨损量,继电器抗振能力强,起动机运行可靠。机运行可靠。机运行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继电器是起动机的关键部件,电磁继电器的动触片在电磁继电器的吸合和断开中承受着一定的冲击力,同时,还要承受起动机正常高频的振动。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芯轴3的端部抵靠在动触片5的端面上,动触片5和芯轴3之间无径向定位结构,在振动的过程中,动触片5相对支撑盖会发生较大的径向移动量,极易造成动触片与支撑盖接触位置产生移动磨损,而磨损的粉末堆积在动触片与接线端子的静触点之间,影响通电后动触片与接线端子的静触点的正常闭合导通,进而影响电磁继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解决了动触片径向移动的问题,避免了动触片与支撑盖之间的磨损。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线圈组件、芯轴、接线端子、动触片和压力弹簧,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分别设有与所述动触片配合的静触点,
[0007]所述动触片空套在所述芯轴上,所述芯轴连接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动触片的第一端面抵接,所述压力弹簧位于所述动触片的第二端面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线圈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芯轴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脱离,所述压力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动触片使所述动触片与所述定位面保持接触。
[0008]优选地,所述芯轴为阶梯轴,所述阶梯轴的台阶面为所述定位面。r/>[0009]优选地,所述芯轴外固定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端面与所述动触片的第一端面抵接,所述套筒的端面为所述定位面。
[0010]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定位柱,所述压力弹簧套在所述定位柱上。
[0011]优选地,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绕线筒,绕设在所述绕线筒上的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绕线筒内的铁芯,滑动设置在所述绕线筒内的衔铁,以及设置在所述铁芯与所述衔铁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芯轴固定在所述衔铁上。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止座,所述绕线筒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止座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壳本体开口端的支撑盖,所述线圈组件和所述止座设于所述壳本体内,所述定位柱、所述压力弹簧、所述动触片和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支撑盖内。
[00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继电器,将动触片空套在芯轴上,由芯轴对动触片径向定位,并在芯轴上设有定位动触片位置的定位面,动触片轴向定位于定位面和压力弹簧之间,
由于动触片径向得到约束,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动触片径向移动的问题,从而可使动触片相对对称地与静触点及支撑盖接触,减少动触片的摆动量,可以降低振动试验时动触片与支撑盖之间产生的磨损量,提高了继电器的抗振能力,保证起动机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电磁继电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电磁继电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壳本体;2、支撑盖;3、芯轴;31、定位面;4、接线端子;5、动触片;6、活动空间;7、压力弹簧;8、定位柱;9、止座;10、绕线筒;11、线圈;12、衔铁;13、铁芯;14、复位弹簧;15、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2所示,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线圈组件、芯轴3、接线端子4、动触片5和压力弹簧7,两个接线端子4分别设有与动触片5配合的静触点,动触片5空套在芯轴3上,芯轴3连接有定位面31,定位面31与动触片5的第一端面抵接,压力弹簧7位于动触片5的第二端面和壳体之间,线圈组件用于驱动芯轴3轴向移动以使动触片5与静触点接触或脱离,压力弹簧7用于推动动触片5使动触片与定位面31保持接触。
[0023]其中,芯轴3为阶梯轴,阶梯轴的台阶面为定位面31。
[0024]壳体设有定位柱8,压力弹簧7套在定位柱8上。
[0025]线圈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内的绕线筒10,绕设在绕线筒10上的线圈11,固定设置在绕线筒10内的铁芯,滑动设置在绕线筒10内的衔铁12,以及设置在铁芯13与衔铁12之间的复位弹簧14,芯轴3固定在衔铁12上。
[0026]壳体内固定设有止座9,绕线筒10固定于壳体和止座9之间。
[0027]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壳本体1和设置在壳本体1开口端的支撑盖2,线圈组件和止座9设于壳本体1内,定位柱8、压力弹簧7、动触片5和接线端子4位于支撑盖2内。
[0028]支撑盖2上设置有动触片5的活动空间6,动触片5的活动空间6位于两接线端子4之间。
[0029]当线圈11通电产生磁场,铁芯13吸引衔铁12靠近,衔铁12带动芯轴3向铁芯13方向运动,同时,压力弹簧7推动动触片5与静触点接触,当线圈11去电,复位弹簧14推动衔铁12远离铁芯13,衔铁12带动芯轴3和动触片5向远离铁芯13方向运动。
[0030]本申请中,由于动触片5空套在芯轴3上,使得动触片5有了径向限位,从根本上解决了动触片5径向移动的问题,从而可使动触片5相对对称地与静触点及支撑盖2接触,减少动触片5的摆动量,可以降低振动试验时动触片5与支撑盖2之间产生的磨损量,提高了继电器的抗振能力,保证起动机可靠运行。
[0031]实施例二
[0032]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芯轴3外固定有套筒15,套筒15的端面与动触片5抵接,套筒15的端面为定位面31。
[0033]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线圈组件、芯轴、接线端子、动触片和压力弹簧,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分别设有与所述动触片配合的静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空套在所述芯轴上,所述芯轴连接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动触片的第一端面抵接,所述压力弹簧位于所述动触片的第二端面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线圈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芯轴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脱离,所述压力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动触片使所述动触片与所述定位面保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为阶梯轴,所述阶梯轴的台阶面为所述定位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外固定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端面与所述动触片的第一端面抵接,所述套筒的端面为所述定位面。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旭陈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