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散体及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81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涂覆后立即形成动摩擦阻力小的涂膜的水分散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包含水分散体,所述水分散体含有聚烯烃(A)、不饱和羧酸聚合物(B)、酰胺系蜡(C)及水。酰胺系蜡(C)及水。酰胺系蜡(C)及水。

Aqueous dispersion and lamin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水分散体及层叠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分散体及层叠体,详细而言,涉及水分散体、及使用该水分散体而得到的层叠体。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各种产业领域中,通过热和压力将塑料膜、蒸镀膜、金属箔、纸、无纺布等基材彼此或者基材与其他被粘物贴合(即,进行热封)是已知的。在进行热封时,通常使用将基材彼此、或者基材与被粘物直接贴合的方法,但为了改善基材与被粘物的热封性,也利用了下述方法:预先在基材上形成热封剂(粘接剂)层,介由粘接剂层将这些基材彼此、或者基材与其他被粘物贴合。
[0003]作为可用于这样的热封的粘接剂,例如,提出了含有树脂成分和水的水分散体,作为树脂成分,包含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具有丙烯酸酯单元作为聚合单元的聚合物、和乙烯
·
乙酸乙烯酯系共聚物,另外,也提出了将该水分散体涂布于基材并干燥从而在基材表面形成涂膜的层叠体(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4299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从提高层叠体在作业场所的搬送容易性、或内容物的填充效率的的观点考虑,对于形成于基材表面的涂膜(热封剂),要求其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小。另外,还期望在刚形成涂膜后涂膜的动摩擦系数小。
[0009]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涂覆后立即形成动摩擦阻力小的涂膜的水分散体,以及提供基材与动摩擦阻力小的涂膜的层叠体。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的[1]~[7]。
[0012][1]水分散体,其含有聚烯烃(A)、不饱和羧酸聚合物(B)、酰胺系蜡(C)及水。
[0013][2]如上述[1]所述的水分散体,其中,相对于上述水分散体的成分(A)+成分(B)=100质量份而言,上述酰胺系蜡(C)的浓度为0.15~3.0质量份。
[0014][3]如上述[1]或[2]的水分散体,其中,上述不饱和羧酸聚合物(B)为选自由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b1)及/或其盐(B1)、以及(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B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15][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分散体,其中,上述不饱和羧酸聚合物(B)为包含上述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b1) 及/或其盐(B1)以及上述丙烯酸酯聚合物(B2)的复合粒子。
[0016][5]层叠体,其具备基材、和层叠于上述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粘接剂层,上述粘接剂层由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分散体的干燥物形成。
[0017][6]如上述[5]的层叠体,其还具备层叠于上述粘接剂层的与上述基材侧相反的表面上的被粘物层。
[0018][7]如上述[5]或[6]的层叠体,其中,上述基材由铝形成。
[001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水分散体,能够在涂覆于基材后立即形成动摩擦阻力小的涂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涂膜的动摩擦阻力小。
附图说明
[0021][图1]图1示出实施例1及比较例1中的蜡向水分散体的添加量与由水分散体形成的涂膜的动摩擦系数的关系。
[0022][图2]图2示出实施例1、2及比较例2中的、水分散体涂覆后的放置时间与由水分散体形成的涂膜的动摩擦系数的关系。
[0023][图3]图3示出实施例1、2及比较例2中的、水分散体涂覆后的放置时间与由水分散体形成的涂膜的动摩擦系数的保持率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5][水分散体][0026]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水分散体的特征在于,含有聚烯烃(A)、不饱和羧酸聚合物(B)、酰胺系蜡(C)及水。
[0027]<聚烯烃(A)>
[0028]上述聚烯烃(A)为烯烃的均聚物、二种以上的烯烃彼此的共聚物、或者烯烃与二烯的共聚物。
[0029]作为上述聚烯烃(A),例如,可举出:
[0030]以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聚丙烯、聚1

丁烯、聚3

甲基
‑1‑
丁烯、聚4

甲基
‑1‑
戊烯、聚3

甲基
‑1‑
戊烯、乙烯
·
丙烯共聚物、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

LDPE)等乙烯
·1‑
己烯共聚物、丙烯
·1‑
丁烯共聚物为代表的、乙烯、丙烯、1
‑ꢀ
丁烯、3

甲基
‑1‑
丁烯、4

甲基
‑1‑
戊烯、3

甲基
‑1‑
戊烯、1

庚烯、1

己烯、1

癸烯、1

十二碳烯等碳原子数2~12的α

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等;及
[0031]以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乙烯
·
乙叉降冰片烯共聚物、乙烯
·
丙烯
·
丁二烯3元共聚物、乙烯
·
丙烯
·
二环戊二烯3元共聚物、乙烯
·
丙烯
·
1,5

己二烯3元共聚物为代表的α

烯烃与共轭二烯或非共轭二烯的共聚物等。
[0032]从提高动摩擦系数的保持率的方面考虑,作为上述聚烯烃系聚合物(A),包含密度为900kg/m3以上、940kg/m3以下的乙烯的均聚物、或者以乙烯为主体的乙烯与α

烯烃的共聚物即乙烯系聚合物(A1) 是一个优选方式。
[0033]上述乙烯系聚合物(A1)的密度优选为900kg/m3以上、935kg/m3以下。
[0034]上述乙烯系聚合物(A1)的、以下述条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法(DSC)测定的熔
点优选为95℃以上、14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上、130℃以下。
[0035]〔DSC测定条件〕
[0036]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将约5.0mg的试样在氮气氛下从30℃以 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00℃,于该温度保持10分钟。进而以 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30℃,于该温度保持5分钟后,以10℃/ 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00℃。将该第2次升温时观测到的吸热峰作为熔融峰,将熔融峰出现的温度作为熔点。熔融峰为多峰性的情况下,将最高温侧的熔融峰出现的温度作为熔点。
[0037]作为能够成为乙烯系聚合物(A1)的乙烯
·
α

烯烃共聚物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水分散体,其含有聚烯烃(A)、不饱和羧酸聚合物(B)、酰胺系蜡(C)及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体,其中,相对于所述水分散体的成分(A)+成分(B)=100质量份而言,所述酰胺系蜡(C)的浓度为0.15~3.0质量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分散体,其中,所述不饱和羧酸聚合物(B)为选自由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b1)及/或其盐(B1)、以及(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B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村一浩田村拓也楠本征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