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78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包括设置于热管内的吸液芯主体,所述吸液芯主体包括第一多孔结构、第二多孔结构以及第三多孔结构;所述第二多孔结构设置于第一多孔结构的内圈,且第一多孔结构嵌入于第二多孔结构上;所述第三多孔结构设置于第二多孔结构的内圈,且第三多孔结构亦嵌入于第二多孔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层多孔结构以及增加沟槽从而增加液体工质回流的渗透率,提升吸液芯的性能,并通过微型锁紧螺丝将吸液芯主体固定,防止吸液芯主体在热管运行中易脱落,影响热管的传热效率。影响热管的传热效率。影响热管的传热效率。

A flexible ultra-thin wick with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液芯,具体涉及一种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其他微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其发热功率日益增长,而有效散热体积逐渐减小,电子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严峻。超薄热管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和超薄的厚度,是解决微电子器件散热难题的理想方案现有技术中的热管的吸液芯结构单一,吸液芯的材质为多孔软性材料,难以在管壳中固定,在热管运行中易脱落,影响热管的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已解决吸液芯难以在管壳中固定,在热管运行中易脱落,影响热管的传热效率的问题。
[0004]本技术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设置于热管内的吸液芯主体,吸液芯主体包括第一多孔结构、第二多孔结构以及第三多孔结构;
[0005]第二多孔结构设置于第一多孔结构的内圈,且第一多孔结构嵌入于第二多孔结构上;第三多孔结构设置于第二多孔结构的内圈,且第三多孔结构亦嵌入于第二多孔结构上。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多孔结构上横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沟槽,且沟槽内设置有超疏液薄膜。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热管上设置有微型固定螺丝,吸液芯主体上设置有与微型固定螺丝相对应的固定孔;吸液芯主体通过微型固定螺丝以及固定孔固定于热管内。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多孔结构和第三多孔结构上均匀分布有一级孔隙,且一级孔隙大小为毫米级;第二多孔结构上均匀分布有二级孔隙,且二级孔隙大小为微米级或纳米级。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多孔结构、第二多孔结构以及第三多孔结构均为金属丝网或金属纤维烧结毡所制成的柔性层。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多层多孔结构以及增加沟槽从而增加液体工质回流的渗透率,提升吸液芯的性能,并通过微型锁紧螺丝将吸液芯主体固定,防止吸液芯主体在热管运行中易脱落,影响热管的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吸液芯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15]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8]本技术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包括设置于热管2内的吸液芯主体1,吸液芯主体1包括第一多孔结构3、第二多孔结构4以及第三多孔结构5;
[0021]第二多孔结构4设置于第一多孔结构3的内圈,且第一多孔结构3嵌入于第二多孔结构4上;第三多孔结构5设置于第二多孔结构4的内圈,且第三多孔结构5亦嵌入于第二多孔结构4上。
[0022]本实施例中,第二多孔结构4上横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沟槽7,通过增加沟槽,从而增加液体工质回流的渗透率,提升吸液芯的性能,且沟槽7内设置有超疏液薄膜。
[0023]本实施例中,热管2上设置有微型固定螺丝6,吸液芯主体1上设置有与微型固定螺丝6相对应的固定孔;吸液芯主体1通过微型固定螺丝6以及固定孔固定于热管2内,使其固定牢固,不易松脱,增强吸液芯主体1的使用性能。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多孔结构3和第三多孔结构5上均匀分布有一级孔隙,且一级孔
隙大小为毫米级;第二多孔结构4上均匀分布有二级孔隙,且二级孔隙大小为微米级或纳米级。
[0025]本实施例中,第一多孔结构3、第二多孔结构4以及第三多孔结构5均为金属丝网或金属纤维烧结毡所制成的柔性层,使其具有一定的柔性。
[0026]有益效果如下:
[0027]本技术通过设置多层多孔结构以及增加沟槽从而增加液体工质回流的渗透率,提升吸液芯的性能,并通过微型锁紧螺丝将吸液芯主体固定,防止吸液芯主体在热管运行中易脱落,影响热管的传热效率。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包括设置于热管(2)内的吸液芯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主体(1)包括第一多孔结构(3)、第二多孔结构(4)以及第三多孔结构(5);所述第二多孔结构(4)设置于第一多孔结构(3)的内圈,且第一多孔结构(3)嵌入于第二多孔结构(4)上;所述第三多孔结构(5)设置于第二多孔结构(4)的内圈,且第三多孔结构(5)亦嵌入于第二多孔结构(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结构(4)上横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沟槽(7),且沟槽(7)内设置有超疏液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多孔结构的柔性超薄吸液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礼政张礼英
申请(专利权)人:锘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