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627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39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11)、上游侧分支部(12a、121、122、123)、加热部(13、30、30a、133)、减压部(14a、14b、14c)、旁路通路(21a)、旁路流量调整部(14d)及混合部(23、24、25、26)。混合部(23、24、25、26)使从旁路流量调整部(14d)流出的旁路侧制冷剂与从减压部(14a、14b、14c)流出的减压部侧制冷剂混合而向压缩机(11)的吸入口侧流出。而且,混合部(23、24、25、26)使旁路侧制冷剂与减压部侧制冷剂以如下的方式混合:实际被吸入压缩机(11)的吸入侧制冷剂的焓减去均匀地混合后的理想的混合制冷剂的焓得到的焓差值在预先确定的基准值以下。到的焓差值在预先确定的基准值以下。到的焓差值在预先确定的基准值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19年11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

211146号、2020年3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

53930号以及2020年10月1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

174371号,在此援用它们的记载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焓值不同的制冷剂彼此混合而吸入至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0005]更详细而言,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在室外热交换器产生结霜时,为了抑制结霜的进行而切换为使从散热器流出的高压制冷剂的流动分支的制冷剂回路。室外热交换器是使制冷剂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散热器是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与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加热送风空气的热交换器。
[0006]而且,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使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减压,经由旁路通路流入储液器。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缩机(11),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上游侧分支部(12a、121、122、123),该上游侧分支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动分支;加热部(13、30、30a、113),该加热部将在所述上游侧分支部分支出的一方的所述制冷剂作为热源而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减压部(14a、14b、14c),该减压部使从所述加热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减压;旁路通路(21a),该旁路通路将在所述上游侧分支部分支出的另一方的所述制冷剂导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侧;旁路流量调整部(14d),该旁路流量调整部对在所述旁路通路流通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以及混合部(23、24、25、26),该混合部使从所述旁路流量调整部流出的旁路侧制冷剂与从所述减压部流出的减压部侧制冷剂混合而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侧流出,所述混合部使所述旁路侧制冷剂与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以如下的方式混合:实际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侧流出的吸入侧制冷剂的焓减去将所述旁路侧制冷剂与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均匀地混合后的混合制冷剂的焓而得到的焓差值的绝对值为预先确定的基准值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24)具有润湿面积扩大部件(242),该润湿面积扩大部件使流入所述混合部的内部的液相制冷剂的润湿面积扩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25)具有:旁路侧制冷剂入口部(233a),该旁路侧制冷剂入口部供所述旁路侧制冷剂流入;减压部侧制冷剂入口部(233b),该减压部侧制冷剂入口部供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流入;以及通路形成部件(251),该通路形成部件形成供流入所述混合部内部的所述旁路侧制冷剂和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流通的多个细径通路,所述细径通路的当量直径形成为比所述旁路侧制冷剂入口部的当量直径和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入口部的当量直径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具有热交换器(23),该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部件(231a、231b),该热交换部件通过使所述旁路侧制冷剂与该热交换部件的一方的面接触并且使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与该热交换部件的另一方的面接触,从而使所述旁路侧制冷剂与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是热交换部(19、23、26),该热交换部构成为能够使所述旁路侧制冷剂、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以及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吸热部(15、119),该吸热部使由所述减压部(14a)减压后的所述制冷剂与热源流体进行热交换而蒸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下游侧分支部(12b),该下游侧分支部使从所述加热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动分支;以及分支回路切换部(22a),该分支回路切换部对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下游侧分支部的一方的流出口流出的制冷剂回路和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下游侧分支部的另一方的流出口流出的制冷剂回路进行切换,所述减压部具有使在所述下游侧分支部分支出的一方的所述制冷剂减压的第一减压部(14a)和使在所述下游侧分支部分支出的另一方的所述制冷剂减压的第二减压部(14b),所述吸热部使由所述第一减压部减压后的所述制冷剂蒸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辅助蒸发部(18),该辅助蒸发部使由所述第二减压部(14b)减压后的所述制冷剂蒸发,所述辅助蒸发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混合部的出口侧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具有供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流入的减压部侧制冷剂入口部(233b)和供所述制冷剂从所述混合部流出的混合制冷剂流出部(233c),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辅助蒸发部(18),该辅助蒸发部使由所述第二减压部(14b)减压后的所述制冷剂蒸发;混合部迂回通路(21e),该混合部迂回通路使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从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入口部侧绕过所述混合部而导向所述混合制冷剂流出部侧;以及迂回通路开闭部(22c),该迂回通路开闭部对所述混合部迂回通路进行开闭,所述辅助蒸发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入口部侧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高压侧气液分离部(13b、28),该高压侧气液分离部对从所述加热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贮存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以及制冷剂流量控制部(60b),该制冷剂流量控制部控制所述减压部和所述旁路流量调整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工作,在通过所述加热部加热所述加热对象物的运转模式下,所述制冷剂流量控制部控制所述减压部和所述旁路流量调整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工作,以使所述混合部的出口侧的所述制冷剂的过热度(SH)接近预先确定的基准过热度(KSH)。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低压侧气液分离部(27),该低压侧气液分离部对从所述混合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贮存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并使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侧流出;以及制冷剂流量控制部(60b),该制冷剂流量控制部控制所述减压部和所述旁路流量调整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工作,在制冷剂暖机模式下,所述制冷剂流量控制部控制所述减压部和所述旁路流量调整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工作,以使所述旁路侧制冷剂的旁路侧流量多于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的减压部侧流量,所述制冷剂暖机模式是在起动所述压缩机时对在所述混合部使所述旁路侧制冷剂与所述减压部侧制冷剂混合而被吸入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加热的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热介质回路(40、40a、40b、40c),该热介质回路供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循环,所述热介质回路与发热设备热交换部(70a、71a)连接,该发热设备热交换部使在工作时发热的发热设备(70、71)与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回路(40a)具有使从所述发热设备热交换部流出的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绕过所述混合部而流动的热介质旁路通路(43)和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枝弘稻叶淳加见佑一桑原干治中岛雅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