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52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包括:门框,其设置在墙体上;门体,其一侧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门框上,在所述门体的另一侧设有电控锁,所述电控锁的锁舌与门框相配合;转门驱动装置,其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带动门体转动;身份识别装置,其设置在所述门体上,并与所述电控锁电连接,用于验证身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电控锁和身份识别装置,能够防止无关人员等误入检测室;设有转门驱动装置节省人力;所述二连齿轮为储能齿轮,能够避免电机抱死。能够避免电机抱死。能够避免电机抱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磁共振成像也称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1H、11B、13C、17O、19F、31P,在物理、化学、医疗、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0003]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的应用成为现实,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
[0004]由于强磁场的原因,MRI对诸如体内有磁金属或起搏器的特殊病人却不能适用。此外,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生误入设备所在的检查室,会对检测的精确度造成影响或人员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因此,最好需要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其设有与转门驱动装置、电控锁和身份识别装置,能够防止无关人等误入检测室。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7]门框,其设置在墙体上;
[0008]门体,其一侧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门框上,在所述门体的另一侧设有电控锁,所述电控锁的锁舌与门框相配合;以及
[0009]转门驱动装置,其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带动门体转动;r/>[0010]身份识别装置,其设置在所述门体上,并与所述电控锁和转门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验证身份。
[0011]其中,所述转门驱动装置包括:
[0012]行星减速电机,其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上方,所述行星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蜗杆;
[0013]二联齿轮,其设置在所述蜗杆的一侧,所述二联齿轮中的大轮齿与所述蜗杆相啮合,所述二联齿轮中的小齿轮与转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二联齿轮为储能齿轮。
[0014]优选的是,所述二联齿轮包括:
[0015]大齿轮,其与所述蜗杆相啮合,在所述大齿轮的中心设有环形腔,在所述环形腔内镜像设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在所述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两侧分别设有左压簧和右压簧;
[0016]小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环形腔内,在所述小齿轮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插入左压簧和右压簧之间的凸柱。
[0017]优选的是,还包括:
[0018]控制器,其与所述行星减速电机和电控锁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行星减速电机的转速和旋转方向;
[0019]角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轴承的下端,用于检测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
[0020]触点开关,其设置在所述门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1]优选的是,还包括:
[0022]轴承,其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轴承;
[0023]多个滚轮,其设置在所述门体的下边缘,用于支撑所述门体。
[0024]优选的是,所述身份识别装置为指纹识别器、电子密码锁和磁卡识别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5]优选的是,还包括:
[0026]监控摄像头,其设置在门框的上方,用于采集门口处的图像信息。
[0027]优选的是,还包括:
[0028]语音播报装置,其设置在门框周围的墙体上,用于输出语音提示。
[0029]优选的是,还包括:
[0030]第一开关门开关,其设置在墙体内侧,并与所述电控锁和转门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在墙体内侧打开和关闭门体;
[0031]第二关门开关,其设置在所述墙体外侧,并与所述电控锁和转门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在墙体外侧关闭门体。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电控锁和身份识别装置,能够防止无关人等误入检测室;设有转门驱动装置节省人力;所述二联齿轮为储能齿轮,能够避免电机抱死。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技术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的立体图I。
[0034]图2是技术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的立体图II。
[0035]图3是技术中转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36]图4是技术中二联齿轮的立体图。
[0037]图5是技术中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9]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40]如图1

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41]门框110设置在墙体2上。门体120一侧通过转轴121设置在所述门框 110上,在所述门体的另一侧设有电控锁130,所述电控锁130的锁舌与门框 110相配合。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电控锁130的锁舌由齿条驱动。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门体120向外开合。作为进一步优选,轴承121a,其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轴承;多个滚轮122,其设置在所述
门体的下边缘,用于支撑所述门体。
[0042]转门驱动装置140与所述转轴12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121带动门体120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门驱动装置140包括:行星减速电机141 设置在所述转轴121的上方,所述行星减速电机141的输出轴上设有蜗杆 141a;二联齿轮设置在所述蜗杆141a的一侧,所述二联齿轮中的大轮齿142 与所述蜗杆141a相啮合,所述二联齿轮中的小齿轮143与转轴121通过花键连接;其中,所述二联齿轮为储能齿轮。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二联齿轮包括:大齿轮142与所述蜗杆141a相啮合,在所述大齿轮142的中心设有环形腔142a,在所述环形腔内镜像设有左限位块142b和右限位块142c,在所述左限位块142b和右限位块142c的两侧分别设有左压簧142d和右压簧142e;小齿轮143设置在所述环形腔142a内,在所述小齿轮143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插入左压簧141d和右压簧141e之间的凸柱143a。作为一种优选,控制器151,其与所述行星减速电机141和电控锁130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行星减速电机141的转速和旋转方向;角度传感器152设置在所述轴承121的下端,用于检测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触点开关153设置在所述门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器151电连接。作为进一步优选,还包括:第一开关门开关161设置在墙体内侧,并与所述电控锁130和转门驱动装置140电连接,用于在墙体内侧打开和关闭门体;第二关门开关162设置在所述墙体外侧,并与所述电控锁和转门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在墙体外侧关闭门体。
[0043]身份识别装置150设置在所述门体120上,并与所述电控锁130和转门驱动装置1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其设置在墙体上;门体,其一侧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门框上,在所述门体的另一侧设有电控锁,所述电控锁的锁舌与门框相配合;以及身份识别装置,其设置在所述门体上,并与所述电控锁和转门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验证身份;转门驱动装置,其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带动门体转动;其中,所述转门驱动装置包括:行星减速电机,其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上方,所述行星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蜗杆;二联齿轮,其设置在所述蜗杆的一侧,所述二联齿轮中的大轮齿与所述蜗杆相啮合,所述二联齿轮中的小齿轮与转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二联齿轮为储能齿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联齿轮包括:大齿轮,其与所述蜗杆相啮合,在所述大齿轮的中心设有环形腔,在所述环形腔内镜像设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在所述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两侧分别设有左压簧和右压簧;小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环形腔内,在所述小齿轮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插入左压簧和右压簧之间的凸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室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其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轴承;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启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