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52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2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CPE在发送第一报文时,可以对第一报文进行内层封装和外层封装,其中,内层隧道为第一CPE和第二CPE之间的端到端隧道,外层隧道封装中的第二目的地址即可以为GW的地址。可见,在本申请中第一CPE和第二CPE之间可以建立有端到端的内层隧道,且该内层隧道可在外层隧道建立第一CPE和GW互通的基础上,经过GW穿过骨干网,再到第二CPE。这样,上述内层隧道是一条端到端的隧道,便可以经过SLA质量检测,使得该内层隧道与其他端到端的隧道之间可以基于SLA质量实现自动切换。SLA质量实现自动切换。SLA质量实现自动切换。

Method,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of message forwar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企业业务不断向云端转移的趋势下,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in a wide area network,SD

WAN)应运而生。
[0003]SD

WAN组网通常由运营商在骨干网边缘部署SD

WAN网关(Gate Way,GW),企业分支边缘设备(Edge)与SD

WAN GW之间建立overlay隧道,实现企业分支或总部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侧与骨干网的互通。例如,某企业的分支和总部的用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分别与一个SD

WAN GW建立overlay隧道,这样,分支和总部之间形成了overlay隧道、骨干网、overlay隧道组成的分段数据传输路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用户前置设备CPE和第二用户前置设备CPE,所述方法由所述第一CPE执行,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报文,获取所述第一报文的初始目的地址;确定所述初始地址对应的内层隧道的第一源地址和第一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内层隧道封装,其中,所述内层隧道为所述第一CPE和所述第二CPE之间的端到端隧道;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外层隧道的第二源地址和第二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二源地址和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对所述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外层隧道封装;对经过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路由反射器RR发送的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二源地址和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建立所述外层隧道,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对应的端口的路由域与所述第二源地址对应的端口的路由域相同;接收所述RR发送的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建立所述内层隧道,其中,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端口的路由域与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端口的路由域相同;生成所述内层隧道在所述第一CPE中的路由信息,所述路由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源地址和第二目的地址的对应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overlay VRF配置消息,在所述第一CPE中建立第一overlay VRF和第二overlay VRF;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underlay VRF配置消息,在所述第一CPE中建立第一underlay VRF;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端口关联消息,将所述第二overlay VRF与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端口进行关联,将所述第一underlay VRF与所述第二源地址进行关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初始地址对应的内层隧道的第一源地址和第一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内层隧道封装,包括:所述第一overlay VRF确定所述初始目的地址对应的内层隧道的第一源地址和第一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内层隧道封装,其中,所述内层隧道为所述第一CPE和第二CPE之间的端到端隧道;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overlay VRF将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第二overlay VRF;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外层隧道的第二源地址和第二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二源地址和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对所述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外层隧道封装,还包括:所述第二overlay VRF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外层隧道的第二源地址和第二目
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二源地址和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对所述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外层隧道封装;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overlay VRF将经过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二源地址对应的第一underlay VRF;所述对经过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包括:所述第一underlay VRF对经过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overlay VRF配置消息,在所述第一CPE中建立第一overlay VRF和第二overlay VRF;接收控制器发送的underlay VRF配置消息,在所述第一CPE中建立第一underlay VRF和第二underlay VRF;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端口关联消息,将所述第二underlay VRF与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端口进行关联,将所述第一underlay VRF与所述第二源地址进行关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初始地址对应的内层隧道的第一源地址和第一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内层隧道封装,包括:所述第一overlay VRF确定所述初始目的地址对应的内层隧道的第一源地址和第一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内层隧道封装,其中,所述内层隧道为所述第一CPE和第二CPE之间的端到端隧道;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overlay VRF将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第二underlay VRF;所述第二underlay VRF将所述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CPE中与所述第二underlay VRF相连接的第二overlay VRF;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外层隧道的第二源地址和第二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二源地址和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对所述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外层隧道封装,还包括:所述第二overlay VRF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外层隧道的第二源地址和第二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二源地址和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对所述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外层隧道封装;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overlay VRF将经过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二源地址对应的第一underlay VRF;所述对经过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包括:所述第一underlay VRF对经过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nderlay VRF与所述第二overlay VRF通过外环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nderlay VRF与所述第二
overlay VRF通过对应的物理端口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nderlay VRF与所述第二overlay VRF通过内环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nderlay VRF与所述第二overlay VRF通过对应的loopback端口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消息携带有所述第二underlay VRF的标识和所述第二overlay VRF的标识;建立所述第二underlay VRF对应的loopback端口与所述第二overlay VRF对应的loopback端口之间的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overlay VRF配置消息,在所述第一CPE中建立第一overlay VRF;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underlay VRF配置消息,在所述第一CPE中建立第一underlay VRF;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端口关联消息,将所述第一underlay VRF与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端口和所述第二源地址进行关联。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初始地址对应的内层隧道的第一源地址和第一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内层隧道封装,包括:所述第一overlay VRF确定所述初始目的地址对应的内层隧道的第一源地址和第一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内层隧道封装;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overlay VRF将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第一underlay VRF;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外层隧道的第二源地址和第二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二源地址和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对所述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外层隧道封装,包括:所述第一underlay VRF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外层隧道的第二源地址和第二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二源地址和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对所述经过内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外层隧道封装;所述对经过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包括:所述第一underlay VRF对经过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初始目的地址对应的内层隧道的第一源地址和第一目的地址,包括:在所述初始目的地址对应的多条内层隧道中,确定隧道服务质量最高的内层隧道,并确定所述隧道服务质量最高的内层隧道的第一源地址和第一目的地址。15.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用户前置设备CPE,网关GW以及第二CPE,所述方法由所述GW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CPE发送的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报文包括内层隧道封装和外层隧道封装,所述内层隧道为所述第一CPE和所述第二CPE之间的端到端隧道;去除所述第一报文的外层隧道封装;基于所述第一报文的内层隧道封装中的第一目的地址,对去除外层隧道封装后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关联所述第二CPE。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报文的内层隧道封装中的第二目的地址,对去除外层隧道封装后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报文的内层隧道封装中的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外层隧道的第三源地址和第三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三源地址和所述第三目的地址,对所述去除外层隧道封装后的第一报文进行再次外层隧道封装;对经过再次外层隧道封装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RR发送的关联所述第二CPE的第三目的地址,基于所述第三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三源地址,建立外层隧道,其中,所述第三源地址和所述第三目的地址对应的端口的路由域相同;建立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与所述外层隧道的第三源地址和第三目的地址的对应关系。18.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用户前置设备CPE,网关GW和第二CPE,所述方法由所述第二CPE执行,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报文来自于所述第一CPE,且所述第一报文包括内层隧道封装和外层隧道封装,所述内层隧道为所述第一CPE和所述第二CPE之间的端到端隧道;去除所述第一报文的外层隧道封装;对所述去除外层隧道封装后的第一报文去除内层隧道封装,对去除内层隧道封装后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报文,包括:通过所述第二CPE中的第一underlay VRF,接收第一报文;所述去除所述第一报文的外层隧道封装,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nderlay VRF,去除所述第一报文的外层隧道封装;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nderlay VRF,将去除外层隧道封装后的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CPE中的第一overlay VRF;所述对所述去除外层隧道封装后的第一报文去除内层隧道封装,对去除内层隧道封装后的第一报文进行转发,包括:通过所述第一overlay VRF,对所述去除外层隧道封装后的第一报文去除内层隧道封装,对去除内层隧道封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