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390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隔离开关包括至少两个层叠的触头极模块,每层触头极模块分别包括座体及装于座体的动触头组件及静触头组件,当动触头组件转动时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接触导通或分离断开,其中静触头组件布局方式为:同一层触头极模块的两组静触头组件同时左接或右接,相邻层触头极模块的静触头组件交替左接或右接,当左接时静触头头部与动触头接触部分从座体左侧延伸到座体纵向中间位置,当右接时静触头头部与动触头接触部分从座体右侧延伸到座体横向中间位置,同一层触头极模块的两组静触头组件分别设置于座体的对角线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可充分利用座体空间来布置灭弧机构而改善灭弧效果。构而改善灭弧效果。构而改善灭弧效果。

A static contact structure of Dis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伏逆变器通常需要配置旋转式隔离开关,其具有触头极及机构极,触头极由同轴的多组动触头和静触头构成,这些动触头和静触头相应连接至接线端子,机构极通过驱动触头旋转来与静触头离合,从而实现电路系统合闸及分闸。目前,市场上对隔离开关产品的灭弧能力、灭弧速度及触头极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隔离开关产品的触头结构主要是设置灭弧室来进行灭弧,但当前产品静触头布置不完善,其未充分利用座体的有限空间,导致灭弧室容量较小,由此影响灭弧效果,为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充分利用触头极座体空间的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隔离开关包括至少两个层叠的触头极模块,每层触头极模块分别包括座体及装于座体的动触头组件及静触头组件,当动触头组件转动时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隔离开关包括至少两个层叠的触头极模块,每层触头极模块分别包括座体及装于座体的动触头组件及静触头组件,当动触头组件转动时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接触导通或分离断开,其中静触头组件布局方式为:同一层触头极模块的两组静触头组件同时左接或右接,相邻层触头极模块的静触头组件交替左接或右接,当左接时静触头头部与动触头接触部分从座体左侧延伸到座体纵向中间位置,当右接时静触头头部与动触头接触部分从座体右侧延伸到座体横向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层触头极模块的两组静触头组件分别设置于座体的对角线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左接层的两组静触头组件和右接层的两组静触头组件分别对称分布于座体中心线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左接层的两组静触头头部中心线和右接层的两组静触头头部中心线垂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片,静触片的第一端固定于座体顶角位置,静触片的第二端横折出静触头头部来与动触头接触。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阅胡刚张进邓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