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242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8
本申请提供一种断路器,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第一模块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内腔的第一操作机构、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第一触头组件可以接入一条线路,第二触头组件也可以接入一条线路,因此,便可以使得第一模块具有两极,且两极共用同一个腔室(第一内腔)。在此基础上,由第一操作机构分别与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驱动连接,也即,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由同一操作机构(第一操作机构)驱动,换言之,两极只对应有一个操作机构,因此,能够有效的提高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合分闸时的同步性,降低零部件的数量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低压电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于用电安全有了更高的需求。断路器可以安装于终端配电线路。同时其也能够接通、承载以及分断正常或非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对线路及电器设备形成有效的保护。

2、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现有断路器通常具有多极子模块,以便于形成1pn、2p、3p等形式的断路器,其中,在多极子模块层叠拼装时,均是以1p为最小的拼接单元进行拼接,每个1p均具有一套独立的操作机构和触头组件,虽然多极子模块的操作机构会进行联动,但是受限于操作机构的数量较多、安装间隙等因素影响,使得断路器整体的合分闸同步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断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第一模块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内腔的第一操作机构、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第一操作机构分别与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同步合分闸。

4、可选的,第一内腔沿第一模块的层叠方向划分为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分别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操作机构位于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

5、可选的,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至少位于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之间。

6、可选的,第一腔体为保护极腔体,第二腔体为中性极腔体;或,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为保护极腔体。

7、可选的,第一触头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静触头和第一动触头,第二触头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静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断路器还包括与第一操作机构驱动连接的动触头支架,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分别设置于动触头支架。

8、可选的,断路器还包括与第一模块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模块,第二模块包括具有第二内腔的第二模块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二内腔的第二操作机构和第三触头组件,第二操作机构和第三触头组件驱动连接,且第一操作机构和第二操作机构联动。

9、可选的,第二内腔为中性极腔体或保护极腔体。

10、可选的,第一操作机构和第二操作机构通过联动件联动,以使第三触头组件与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同步合分闸。

11、可选的,相邻的第一模块壳体和第二模块壳体通过连接件连接。

12、可选的,在第一内腔中还设置有与第一操作机构驱动配合的漏电测试模块,或,在第二内腔中还设置有与第二操作机构驱动配合的漏电测试模块。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包括第一模块壳体、第一操作机构、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其中,第一模块壳体具有第一内腔,第一操作机构、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均位于第一内腔,第一触头组件可以接入一条线路,第二触头组件也可以接入一条线路,因此,便可以使得第一模块具有两极,且两极共用同一个腔室(第一内腔)。在此基础上,由第一操作机构分别与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驱动连接,也即,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由同一操作机构(第一操作机构)驱动,换言之,两极只对应有一个操作机构,因此,能够有效的提高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合分闸时的同步性,降低零部件的数量和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模块(100),所述第一模块(100)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第一模块壳体(10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操作机构(110)、第一触头组件(130)和第二触头组件(160),所述第一操作机构(110)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同步合分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沿所述第一模块(100)的层叠方向划分为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操作机构(11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20),所述分隔板(120)至少位于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为保护极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为中性极腔体;或,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均为保护极腔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静触头(132)和第一动触头(131),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静触头(162)和第二动触头(161),所述断路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110)驱动连接的动触头支架(140),所述第一动触头(131)和所述第二动触头(161)分别设置于所述动触头支架(140)。

6.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模块(100)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模块(200),所述第二模块(200)包括具有第二内腔的第二模块(200)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二操作机构和第三触头组件,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和所述第三触头组件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操作机构(110)和所述第二操作机构联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为中性极腔体或保护极腔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110)和所述第二操作机构通过联动件联动,以使所述第三触头组件与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同步合分闸。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模块壳体(101)和所述第二模块(200)壳体通过连接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腔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110)驱动配合的漏电测试模块,或,在所述第二内腔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操作机构驱动配合的漏电测试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模块(100),所述第一模块(100)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第一模块壳体(10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操作机构(110)、第一触头组件(130)和第二触头组件(160),所述第一操作机构(110)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同步合分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沿所述第一模块(100)的层叠方向划分为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操作机构(11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20),所述分隔板(120)至少位于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为保护极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为中性极腔体;或,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均为保护极腔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组件(13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静触头(132)和第一动触头(131),所述第二触头组件(16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勇兵唐付龙吴永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