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酸浓度的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634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酸浓度的调节系统,底座的上端固定装配有缓冲槽,缓冲槽的上端固定装配有防雨式排气盖板,缓冲槽前壁上端固定装配有溢流管,缓冲槽侧壁下端固定连通有排酸管路结构,防雨式排气盖板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酸管路结构,缓冲槽侧壁固定连通有液位计;不在额外使用耐酸泵,靠系统酸泵压力供酸,无设备损耗;所用酸浓为93%,一天打酸一次,一次10分钟,够三个班使用,降低了劳动强度;安全系数得到提高,作业范围变小,接触危险概率变小,补酸及时,指标稳定;无需采用配酸池进行配酸,避免了配酸时产生的酸雾和热量带来的弊端;采用的进酸管路结构通过支撑板对进酸管线进行支撑,保证进酸管线的畅通。保证进酸管线的畅通。保证进酸管线的畅通。

Regulating system for acid concen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酸浓度的调节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酸浓度的调节系统
,具体领域为用于酸浓度的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焙烧后的焙砂采用中酸浸出工艺,能够提高浸出指标,但是需要控制酸浸酸的浓度,现在补加酸方式为酸罐区旁配酸池内配30%稀酸,待冷却后再由操作人员将稀酸用泵打至水淬槽内。
[0003]现有技术存在下述缺点:
[0004]1、操作配酸时产生大量热量,必须待其冷却后方能补入流程;若不严加控制,会造成补酸不及。
[0005]2、配酸过程中反应剧烈,产生大量酸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6]3、酸泵腐蚀严重,市面对30%稀酸无有效防腐泵,维修量大,设备损耗严重。
[0007]4、操作工工作量太大,容易失误造成指标波动,补酸时安全隐患大,需要多人协调。
[0008]现有技术通过酸罐区旁配酸池内配30%稀酸,待冷却后再由操作人员将稀酸用泵打至水淬槽内,一个班打酸三次,至少占用两人四个小时,一天配酸一次,一次约2

3小时,占用两人,随时检查酸温是否降下来以备使用;每次打酸灌泵危险程度高;每次打酸上面必须有人罐口看管,管线从配酸池至缓冲槽至少100米,扬程约15

20米,每周两人修泵1

2次,每次更换备件视腐蚀程度而定,维修量、设备损耗大,且耐酸泵维修费用高,每天配酸一次,热容高,降温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酸浓度的调节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br/>[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酸浓度的调节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装配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上端固定装配有防雨式排气盖板,所述缓冲槽前壁上端固定装配有溢流管,且溢流管下端倾斜延伸至水淬槽内,所述缓冲槽侧壁下端固定连通有排酸管路结构,所述防雨式排气盖板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酸管路结构,且进酸管路结构上固定有循环酸泵,所述缓冲槽侧壁固定连通有液位计。
[0011]优选的,所述排酸管路结构包括固定连通于缓冲槽侧壁下端的排酸管,所述排酸管右端固定装配有放酸阀门,且放酸阀门的数量有两个,所述排酸管左端固定连通有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与循环酸泵输入管道固定连通,所述循环管路上固定连通有排酸管线,所述排酸管线延伸至水淬槽内,所述排酸管线上固定装配有旁路排酸阀门,且旁路排酸阀门的数量有两个,所述循环管路下端设有支撑架。
[0012]优选的,所述防雨式排气盖板包括固定装配于缓冲槽上端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表
面中部开设有排气通孔,所述盖板上表面均匀固定装配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装配有防雨罩,且防雨罩位于排气通孔上方。
[0013]优选的,所述进酸管路结构包括支柱,所述支柱上端固定装配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上表面后侧倾斜向下,所述支撑板上表面铺设有进酸管线,所述进酸管线输出端与防雨式排气盖板上表面固定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底座外侧设有防护栏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不在额外使用耐酸泵,靠系统酸泵压力供酸,无设备损耗;所用酸浓为93%,一天打酸一次,一次10分钟,够三个班使用,降低了劳动强度;安全系数得到提高,作业范围变小,接触危险概率变小,补酸及时,指标稳定。
[0017](2)无需采用配酸池进行配酸,避免了配酸时产生的酸雾和热量带来的弊端。
[0018](3)由循环酸泵开路,该泵流量、压头足够不影响流程,所有材质均采用不锈钢件防腐蚀,将此开路酸引至水淬槽附近缓冲槽,缓冲槽设翻板液位计便于观察,上部设溢流口引至水淬槽,防止溢槽。
[0019](4)旁路排酸阀门、缓冲槽放酸阀门均一用一备,确保安全,缓冲槽顶部设防雨式排气盖板,确保安全,缓冲槽设计容量足够,周边设置防护栏杆。
[0020](5)方案采用的进酸管路结构通过支撑板对进酸管线进行支撑,保证进酸管线的畅通。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防雨式排气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进酸管路结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底座、2

缓冲槽、3

防雨式排气盖板、31

盖板、32

支撑杆、33

防雨罩、4

液位计、5

进酸管路结构、51

支柱、52

支撑板、53

进酸管线、6

溢流管、7

排酸管路结构、71

放酸阀门、72

排酸管、73

循环管路、74

排酸管线、75

旁路排酸阀门、76

支撑架、8

防护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酸浓度的调节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固定装配有缓冲槽2,缓冲槽2的上端固定装配有防雨式排气盖板3,缓冲槽2前壁上端固定装配有溢流管6,且溢流管6下端倾斜延伸至水淬槽内,缓冲槽2侧壁下端固定连通有排酸管路结构7,防雨式排气盖板3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酸管路结构5,且进酸管路结构5上固定有循环酸泵,缓冲槽2侧壁固定连通有液位计4。
[0027]本装置不在额外使用耐酸泵,靠系统酸泵压力供酸,无设备损耗;所用酸浓为
93%,一天打酸一次,一次10分钟,够三个班使用,降低了劳动强度;安全系数得到提高,作业范围变小,接触危险概率变小,补酸及时,指标稳定;无需采用配酸池进行配酸,避免了配酸时产生的酸雾和热量带来的弊端。
[0028]具体而言,排酸管路结构7包括固定连通于缓冲槽2侧壁下端的排酸管72,排酸管72右端固定装配有放酸阀门71,且放酸阀门71的数量有两个,排酸管72左端固定连通有循环管路73,循环管路73与循环酸泵输入管道固定连通,循环管路73上固定连通有排酸管线74,排酸管线74延伸至水淬槽内,排酸管线74上固定装配有旁路排酸阀门75,且旁路排酸阀门75的数量有两个,循环管路73下端设有支撑架76。
[0029]旁路排酸阀门75、缓冲槽2的放酸阀门71均一用一备,确保安全,旁路排酸阀门75用于控制排酸管线74的开启关闭,放酸阀门71用于控制缓冲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酸浓度的调节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装配有缓冲槽(2),所述缓冲槽(2)的上端固定装配有防雨式排气盖板(3),所述缓冲槽(2)前壁上端固定装配有溢流管(6),且溢流管(6)下端倾斜延伸至水淬槽内,所述缓冲槽(2)侧壁下端固定连通有排酸管路结构(7),所述防雨式排气盖板(3)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酸管路结构(5),且进酸管路结构(5)上固定有循环酸泵,所述缓冲槽(2)侧壁固定连通有液位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酸浓度的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酸管路结构(7)包括固定连通于缓冲槽(2)侧壁下端的排酸管(72),所述排酸管(72)右端固定装配有放酸阀门(71),且放酸阀门(71)的数量有两个,所述排酸管(72)左端固定连通有循环管路(73),所述循环管路(73)与循环酸泵输入管道固定连通,所述循环管路(73)上固定连通有排酸管线(74),所述排酸管线(74)延伸至水淬槽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新蒋广黎秦家勇张伟杨尧晟
申请(专利权)人:西部黄金伊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