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缆载吊机反力预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91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缆载吊机反力预压装置,包括预压底座和分配梁,所述预压底座对称设置在塔顶门架正下方的地面上,预压底座的顶面埋设预埋件并在预埋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分配梁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分配梁顶端设置有下行走梁,下行走梁的底部连接有下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之间固定设置有下桁架,下承重梁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锚具;所述下行走梁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顶端连接有上行走梁,上行走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承重梁,上承重梁之间固定设置有上桁架,上承重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加力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大型免堆载、工期短、简便高效的地面反力预压装置。简便高效的地面反力预压装置。简便高效的地面反力预压装置。

A reaction preloading device for large cable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缆载吊机反力预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缆载吊机反力预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悬索桥跨度、设计荷载持续加大,悬索桥钢梁重量也在不断增长,对缆载吊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缆载吊机作为非常规起重设备,基本不进行静载预压试验,而是直接拼装完成后进行钢梁试吊来检验缆载吊机安全性。传统的预压方法主要采用沙袋、水箱、钢材或者限位反拉来进行预压,由于缆载吊机为大吨位非常规起重设备,拼装工期长,预压材料投入多且吊装工期长,对场地条件要求高。人员需要多,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安全难以保证,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因此,现亟需一种大型免堆载、工期短、简便高效的地面反力预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大型免堆载、工期短、简便高效的地面反力预压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5]一种大型缆载吊机反力预压装置,包括预压底座和分配梁,所述预压底座对称设置在塔顶门架正下方的地面上,预压底座的顶面埋设预埋件并在预埋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分配梁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分配梁顶端设置有下行走梁,下行走梁的底部连接有下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之间固定设置有下桁架,下承重梁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锚具;所述下行走梁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顶端连接有上行走梁,上行走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承重梁,上承重梁之间固定设置有上桁架,上承重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加力装置,下承重梁和上承重梁均由三角形桁架构成;所述加力装置与锚具之间固定连接有钢绞线,加力装置能够让钢绞线顶端向上移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力装置由两台400T千斤顶构成,所述钢绞线的顶端与千斤顶的升降套筒连接,加力装置的施力标准为单侧承重梁和行走梁组合吊装最大荷载的60%、80%、100%、110%和125%。
[000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技术中的缆载吊机由承重梁和行走梁构成,下侧的缆载吊机设置在地面的预压底座上,另一台缆载吊机通过第二支撑柱拼在下侧的缆载吊机上方。通过让位于上侧的千斤顶的升降套筒提升钢绞线顶端,使钢绞线向上拉升锚具带动下侧的缆载吊机和下桁架上移,从而让上桁架和下桁架、上行走梁和下行走梁之间相互挤压,完成静载预压试验。预压底座、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为施工现场常用材料,可以周转,降低了施工成本。预压完成后缆载吊机可直接在原位拆解后,利用塔顶门架起吊、安装就位,节约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中预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
[0012]1‑
预压底座,2

第一支撑柱,3

预埋件,4

分配梁,5

第二支撑柱,6

下承重梁,7

加力装置,8

上桁架,9

下行走梁,10

钢绞线,11

锚具,12

下桁架,13

上承重梁,14

上行走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型缆载吊机反力预压装置,包括预压底座1和分配梁4,所述预压底座1对称设置在塔顶门架正下方的地面上,预压底座1的顶面埋设预埋件3并在预埋件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所述分配梁4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的顶端,分配梁4顶端设置有下行走梁9,下行走梁9的底部连接有下承重梁6;所述下承重梁6之间固定设置有下桁架12,下承重梁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锚具11;所述下行走梁9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5的顶端连接有上行走梁14,上行走梁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承重梁13,上承重梁13之间固定设置有上桁架8,上承重梁1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加力装置7,下承重梁6和上承重梁13均由三角形桁架构成;所述加力装置7与锚具11之间固定连接有钢绞线10,加力装置7能够让钢绞线10顶端向上移动。
[0015]其中,所述加力装置7由两台400T千斤顶构成,所述钢绞线10的顶端与千斤顶的升降套筒连接,加力装置7的施力标准为单侧承重梁和行走梁组合吊装最大荷载的60%、80%、100%、110%和125%。加力装置7按单侧承重梁和行走梁组合最大荷载的百分比进行加载,加载共分为5级:1级为60%最大荷载,2级为80%最大荷载,3级为100%最大荷载,4级为110%最大荷载,5级为125%最大荷载。
[0016]本技术的缆载吊机预压施工流程为:
[0017]①
承重梁和行走梁在工厂加工构缆载吊机成后运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按施工位安装置预压底座1、第一支撑柱2和分配梁4。
[0018]②
将下行走梁9的底部支撑在分配梁4上,并在下行走梁9的底部连接下承重梁6,在两个下承重梁6之间安装下桁架12,完成下侧的缆载吊机和桁架的拼装。
[0019]③
在下行走梁9上安装第二支撑柱5,在第二支撑柱5的顶端安装上行走梁14,并在上行走梁14的顶部连接上承重梁13,在两个上承重梁13之间安装上桁架8,完成上侧的缆载吊机和桁架的拼装。
[0020]④
在下承重梁6的顶部固定设置锚具11,并在锚具11上固定连接钢绞线10,在上承重梁13的底部固定设置千斤顶构成的加力装置7,钢绞线10的顶端与千斤顶的升降套筒固定连接,当升降套筒向上提升钢绞线10顶端,使钢绞线10向上拉升锚具11带动下侧的缆载吊机和下桁架12上移,上侧的缆载吊机和上桁架8保持高度不变,从而让上桁架8和下桁架12、上行走梁14和下行走梁9之间相互挤压,完成静载预压试验。
[0021]⑤
加力装置7按单侧承重梁和行走梁组合最大荷载的百分比进行加载,预压荷载为60%最大荷载、80%最大荷载、100%最大荷载、110%最大荷载、125%最大荷载。预压过
程中采用传感器进行下承重梁6、上承重梁13、上桁架8和下桁架12监测点的位移、应力监测,根据预压监测结果,比较分级荷载作用下各监测点位移、应力实际值与承重梁及桁架允许位移、材料的设计强度对比,确保预压施工的安全和预压效率。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缆载吊机反力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压底座(1)和分配梁(4),所述预压底座(1)对称设置在塔顶门架正下方的地面上,预压底座(1)的顶面埋设预埋件(3)并在预埋件(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所述分配梁(4)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的顶端,分配梁(4)顶端设置有下行走梁(9),下行走梁(9)的底部连接有下承重梁(6);所述下承重梁(6)之间固定设置有下桁架(12),下承重梁(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锚具(11);所述下行走梁(9)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5)的顶端连接有上行走梁(14),上行走梁(14)的顶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浩吴宝初陈文陈诗祥刘康朱军杨毅辉熊港张涛耿文宾王新川呙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桥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