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70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包括磁悬浮车体、第一静电释放装置和第二静电释放装置,所述磁悬浮车体包括依次相连的车头、车身和车尾;所述第一静电释放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身的纵向中心截面上,且处于所述车身的顶部,所述第二静电释放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尾的尖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电释放方法均无法满足高速飞行列车的静电释放需求的技术问题。释放需求的技术问题。释放需求的技术问题。

A maglev train with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


[0001]本技术涉及超高速磁悬浮列车静电释放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

技术介绍

[0002]高速运行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风雪、灰尘与车体的摩擦都会产生大量的静电,尤其是磁悬浮列车运行在强电磁环境下,也会在运行过程中造成车辆产生静电,静电放电产生的频带宽且电场幅度大,可淹没全部高、中、低频无线电讯号,致使无线电通讯、导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为减小静电对车辆造成影响,高速动车组及磁悬浮列车都需要实现静电释放。
[0003]目前,现有的轮轨式高速动车组,车辆通过转向架与大地接触,当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静电时,可以通过转向架及时将静电释放到大地。高速动车组的接地方案如图5所示,高速动车组接地系统由车体经过接地线与转向架相连,转向架通过接地碳刷与轮轨相连,实现动车组的工作接地及保护接地。
[0004]现有的上海磁悬浮列车采用第三接触轨的供电模式,如图6所示,车上供电及接地通过支撑轨上的动力轨(+/

)和动力轨(PE),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以通过动力轨(PE)导入大地,保证车载设备及车体安全。
[0005]但是,上述方法均不适用于高速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该列车采用“U”型轨道断面,列车悬浮在“U”断面轨道内,最高运行速度为1000km/h,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下,现有的轮轨接地和第三轨接地方式的容易造成车辆气动特性的变化及影响车辆的稳定运行,无法满足高速飞行列车的静电释放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电释放方法均无法满足高速飞行列车的静电释放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包括磁悬浮车体、第一静电释放装置和第二静电释放装置,所述磁悬浮车体包括依次相连的车头、车身和车尾;所述第一静电释放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身的纵向中心截面上,且处于所述车身的顶部,所述第二静电释放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尾的尖端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静电释放装置和所述第二静电释放装置沿所述车身与所述车尾的连接面对称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静电释放装置距离所述车身与所述车尾的连接面的距离为1m。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静电释放装置和所述第二静电释放装置均为静电放电刷。
[0011]优选的,第一静电放电刷的放电尖端距离所述车身的距离大于50mm;第二静电放电刷的放电尖端距离所述车尾的距离大于50mm。
[0012]优选的,第一静电放电刷通过粘接或螺接方式与所述车身相连,第二静电放电刷通过粘接或螺接方式与所述车尾相连。
[0013]优选的,所述磁悬浮列车还包括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磁悬浮车体的底部,所述支撑轮的轮胎为静电轮胎。
[0014]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磁悬浮车体的车身和车尾处设置静电释放装置,能够有效释放磁悬浮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并将静电电压下降到20kv以下,能够有效的防止地面维保人员在进行接地装置搭接的过程中发生电击事故,降低操作安全风险。同时,磁悬浮列车车身装有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静电释放装置,能够有效降低静电的射频干扰,提高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的侧视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的俯视图;
[001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悬浮列车低速滑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悬浮列车高速悬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示出了现有的动车组接地方案示意图;
[0021]图6示出了现有的磁悬浮列车接地方案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0、磁悬浮车体;11、车头;12、车身;13、车尾;
[0024]21、第一静电释放装置;22、第二静电释放装置;
[0025]30、支撑轮;40、支撑轨;50、U型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8]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包括磁悬浮车体10、第一静电释放装置21和第二静电释放装置22,所述磁悬浮车体10包括依次相连的车头11、车身12和车尾13;所述第一静电释放装置21设置在所述车身12的纵向中心截面上,且处于所述车身12的顶部,所述第二静电释放装置22设置在所述车尾13的尖端部。
[003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磁悬浮车体10的车身12和车尾13处设置静电释放装置,能够有效释放磁悬浮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并将静电电压下降到20kv以下,能够有效的防止地面维保人员在进行接地装置搭接的过程中发生电击事故,降低操作安全风险。同时,磁悬浮列车车身12装有无线通信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悬浮车体(10)、第一静电释放装置(21)和第二静电释放装置(22),所述磁悬浮车体(10)包括依次相连的车头(11)、车身(12)和车尾(13);所述第一静电释放装置(21)设置在所述车身(12)的纵向中心截面上,且处于所述车身(12)的顶部,所述第二静电释放装置(22)设置在所述车尾(13)的尖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装置(21)和所述第二静电释放装置(22)沿所述车身(12)与所述车尾(13)的连接面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磁悬浮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装置(21)距离所述车身(12)与所述车尾(13)的连接面的距离为1m。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毛凯查小菲李志军左平洋胡良辉沈胜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