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686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壳体,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提供一种具有储油功能,更方便工作人员添加润滑油的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包括有壳体、安装块、安装环、环形刷和进液管等;壳体上部均匀间隔连接有五个安装块,五个安装块上部之间连接有安装环,安装环内连接有环形刷,安装环左侧连接有进液管。空心环不断上下移动使得活塞不断上下滑动,进而使得储液框内的润滑油进入空心环,最后通过进液管进入安装环内,通过环形刷涂抹至壳体上连接的转轴处,进而提高转轴的润滑度,减少转轴或壳体磨损。减少转轴或壳体磨损。减少转轴或壳体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壳体,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

技术介绍

[0002]差速器是汽车动力系统的零部件,差速器的作用是为了调整汽车左右轮的转速差,当汽车转弯的时候或者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差速器的存在可以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从而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
[0003]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7961448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该差速器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左差速器壳体和右差速器壳体,所述左十字轴半槽与右十字轴半槽之间形成有十字轴轴孔;所述左差速器壳体的中部开设有左球面腔,所述左球面腔的一侧与左半轴轴孔相通,所述左球面腔的另一侧左差速器壳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左倒角;所述右差速器壳体的中部开设有右球面腔,所述右球面腔的一侧与右半轴轴孔相通,所述右球面腔的另一侧右差速器壳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右倒角;所述左倒角与右倒角对应设置,所述左倒角与右倒角之间形成有倒角润滑油槽。该差速器壳体通过开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孔槽将润滑油流通至差速器各处,从而实现优化润滑的目的,但是该差速器壳体不具备储存润滑油及输送润滑油的功能,当需要对差速器涂抹润滑油时,需要人工手动将润滑油涂到壳体与转轴的连接处,才能实现润滑工作,这就导致该差速器添加润滑油时操作起来较为不便。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储油功能,更方便工作人员添加润滑油的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差速器壳体不具备储存润滑油及输送润滑油的功能,导致该差速器添加润滑油时操作起来较为不便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具有储油功能,更方便工作人员添加润滑油的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
[0006]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包括有壳体、安装块、安装环、环形刷、进液管、储液机构和输液机构,壳体上部均匀间隔连接有五个安装块,五个安装块上部之间连接有安装环,安装环内连接有环形刷,安装环左侧连接有进液管,壳体下部设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液机构,储液机构上设有输液机构,输液机构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进液管处。
[0007]进一步,储液机构包括有储液框、缸体、进气管、出气管、活塞、推杆和进料管,壳体下部均匀间隔连接有四个储液框,储液框顶部的中部均连接有缸体,缸体下部均连接有带有单向阀的进气管,缸体底部均连接有带有单向阀的出气管,出气管均与相邻的储液框相连通,缸体内均滑动式连接有活塞,活塞顶部均连接有推杆,推杆上部均穿出相邻的缸体,储液框底部均连接有进料管。
[0008]进一步,输液机构包括有空心环、弹簧、连接管和出液管,四个推杆顶部之间连接有空心环,空心环与储液框之间均连接有弹簧,空心环底部与储液框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均伸入储液框内下部,空心环顶部左侧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与进液管连接。
[0009]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驱动空心环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有齿圈、推块、第一L型杆、安装座、驱动电机和齿轮,壳体下部转动式连接有齿圈,齿圈顶部均匀间隔连接有一圈推块,空心环前侧右部和后侧左部均连接有第一L型杆,推块转动均与第一L型杆接触,壳体底部的右前部位置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圈啮合。
[0010]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对壳体内部进行防尘的防尘机构,防尘机构包括有安装筒、转动环和第二L型杆,壳体下部连接有安装筒,安装筒外侧转动式连接有转动环,空心环内侧的右前部位置连接有第二L型杆,转动环右前侧位置开有斜槽,第二L型杆与斜槽滑动式连接,转动环上均匀间隔开一圈第一条形通孔,安装筒上均匀间隔开有一圈第二条形通孔,第二条形通孔与第一条形通孔呈错位设置,使得转动环与安装筒不相通。
[0011]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将润滑油抹匀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板、安装杆和转盘,转动环顶部的前后两部均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连接有安装杆,壳体顶部前后对称开有一字槽,安装杆上部均与相邻的一字槽滑动式连接,安装杆上部之间连接有转盘,转盘位于壳体内。
[0012]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对壳体内部进行降温的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有保护壳、马达和叶片,安装筒上部均匀间隔连接有四个保护壳,保护壳均与安装筒相连通,保护壳内均连接有马达,马达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叶片。
[0013]进一步,保护壳上均开有一圈散热孔。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空心环不断上下移动使得活塞不断上下滑动,进而使得储液框内的润滑油进入空心环,最后通过进液管进入安装环内,通过环形刷涂抹至壳体上连接的转轴处,进而提高转轴的润滑度,减少转轴或壳体磨损。
[0015]2、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通过齿轮带动齿圈转动,在第一L型杆与推块配合的作用下,能够驱动空心环不断进行上下移动。
[0016]3、安装筒与转动环配合能够对壳体内部进行遮挡,避免灰尘粘附在壳体上连接的转轴处,从而影响转轴的润滑度,当空心环不断上下移动能够使得转动环不断进行正反转,从而间歇的打开安装筒进行散热。
[0017]4、润滑油流到壳体上的转轴处时,润滑油会顺着转轴向下流,通过转动的转盘将润滑油抹匀。
[0018]5、马达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叶片转动,叶片转动对壳体内部进行吹风降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环和环形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储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储液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输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输液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防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筒和转动环的分离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杆和转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专利技术冷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壳体,2_安装块,3_安装环,4_环形刷,5_进液管,6_储液机构,61_储液框,62_缸体,621_进气管,622_出气管,63_活塞,64_推杆,65_进料管,7_输液机构,71_空心环,72_弹簧,73_连接管,74_出液管,8_驱动机构,81_齿圈,82_推块,83_第一L型杆,84_安装座,85_驱动电机,86_齿轮,9_防尘机构,91_安装筒,92_转动环,93_第二L型杆,94

斜槽,95

第一条形通孔,96

第二条形通孔,10_转动机构,101_安装板,102_安装杆,103_转盘,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包括有壳体(1)、安装块(2)、安装环(3)、环形刷(4)和进液管(5),壳体(1)上部均匀间隔连接有五个安装块(2),五个安装块(2)上部之间连接有安装环(3),安装环(3)内连接有环形刷(4),安装环(3)左侧连接有进液管(5),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储液机构(6)和输液机构(7),壳体(1)下部设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液机构(6),储液机构(6)上设有输液机构(7),输液机构(7)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进液管(5)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是,储液机构(6)包括有储液框(61)、缸体(62)、进气管(621)、出气管(622)、活塞(63)、推杆(64)和进料管(65),壳体(1)下部均匀间隔连接有四个储液框(61),储液框(61)顶部的中部均连接有缸体(62),缸体(62)下部均连接有带有单向阀的进气管(621),缸体(62)底部均连接有带有单向阀的出气管(622),出气管(622)均与相邻的储液框(61)相连通,缸体(62)内均滑动式连接有活塞(63),活塞(63)顶部均连接有推杆(64),推杆(64)上部均穿出相邻的缸体(62),储液框(61)底部均连接有进料管(6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是,输液机构(7)包括有空心环(71)、弹簧(72)、连接管(73)和出液管(74),四个推杆(64)顶部之间连接有空心环(71),空心环(71)与储液框(61)之间均连接有弹簧(72),空心环(71)底部与储液框(61)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73),连接管(73)均伸入储液框(61)内下部,空心环(71)顶部左侧连接有出液管(74),出液管(74)与进液管(5)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优化润滑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驱动空心环(71)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包括有齿圈(81)、推块(82)、第一L型杆(83)、安装座(84)、驱动电机(85)和齿轮(86),壳体(1)下部转动式连接有齿圈(81),齿圈(81)顶部均匀间隔连接有一圈推块(82),空心环(71)前侧右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羽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樟树市福铃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