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61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灯总成及车辆,包括两个照明模组,每个照明模组均包括光学支架和光源,光学支架形成有容置腔和透光区域,光源设于容置腔,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容置腔的侧壁反射至透光区域,并由透光区域向外扩散形成光斑。两个照明模组形成的容置腔相互独立,且两个照明模组形成的透光区域相互独立。定义其中一个照明模组为远光模组,另一个照明模组为近光模组,远光模组中的光源为激光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了远光照明的距离,同时能实现通过最简单的控制逻辑进行远近光的启闭切换。闭切换。闭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车灯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前大灯作为汽车的眼睛,不仅关系到车辆的外观品质,更与夜间开车或坏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紧密联系。出于对照明亮度、安装体积、响应速度、使用寿命和节能效果的考虑,LED大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远光照度和加长照射距离的方面,LED光源也存在显著的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提升在夜间或复杂路况下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能见度,激光光源逐渐应用在远光照明之中。
[0003]现有采用激光光源的前大灯,一般都是将激光光源作为远光的辅助光源,其配合LED光源使用,继而达到提升远光照度和照明距离的目的。但是,现有采用激光光源的前大灯,在远近光照明切换时,对于激光光源的点亮需要遵循特定的点亮条件,控制逻辑比较繁琐;并且,激光光源作为辅助光源,也没有起到充分提升照明距离的作用,难以达到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总成及车辆,旨在简化远近光照明切换时激光光源的控制逻辑,并能充分提升远光照明的照明距离。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灯总成,包括:
[0007]两个照明模组,每个照明模组均包括光学支架和光源,所述光学支架形成有容置腔和透光区域,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容置腔的侧壁反射至所述透光区域,并由所述透光区域向外扩散形成光斑;
[0008]其中,两个所述照明模组形成的所述容置腔相互独立,且两个所述照明模组形成的所述透光区域相互独立;
[0009]定义其中一个所述照明模组为远光模组,另一个所述照明模组为近光模组,所述远光模组中的所述光源为激光光源。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支架包括:
[0011]散热支架,所述光源设于所述散热支架;
[0012]反射罩,罩设于所述光源,并连接于所述散热支架,所述反射罩和所述散热支架之间形成具有出光口的所述容置腔;以及
[0013]凸透镜,盖设于所述出光口,并形成所述透光区域。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射罩之内形成与所述光源对应的光学作用面,所述光学作用面分为正对所述光源出光方向的反射面,以及衔接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凸透镜的遮光面。
[00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射面为曲面。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远光模组中的所述光源并排设有多个,所述光学作用面也于所述反射罩上对应的并排分布有多个。
[00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近光模组对应的所述光源包括并排布设的近光激光光源和近光LED光源,所述光学作用面包括与所述近光激光光源对应的第一近光作用面,以及与所述近光LED光源对应的第二近光作用面。
[00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近光LED光源并排布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近光作用面也于所述反射罩上对应的并排分布有多个。
[001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射罩分为顺次衔接的连接体和光学作用体;
[0020]所述光学作用体罩设于所述光源,并与所述散热支架连接;
[0021]所述连接体为环状构件,所述连接体远离所述光学作用体的开口形成所述出光口;
[0022]所述光学作用体形成所述反射面,所述光学作用体与所述连接体共同形成所述遮光面。
[002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体的出光侧形成第一连接法兰,所述凸透镜的外周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适配的第二连接法兰。
[0024]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远光模组的光源设置为激光光源,使得激光成为远光照明的主要光线来源,最大程度的提升了远光照明的距离;同时,将远光模组的照明与近光模组的照明相互隔离,远光模组中的激光光源的启闭不受近光模组或其他形式光源的影响,能实现通过最简单的控制逻辑进行远近光的启闭切换。
[002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灯总成。
[0026]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车灯总成,能有效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同时远近光照明的启闭切换控制逻辑简单,提升了启闭切换的相应速度,继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品质感。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两个照明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近光模组的爆炸分解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近光模组中的反射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近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近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的A

A剖视图;
[0033]图7为图5的B

B剖视图;
[00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远光模组的爆炸分解图;
[00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远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远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为图10的C

C剖视图;
[0038]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灯总成的装配结构爆炸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0、照明模组;10a、远光模组;10b、近光模组;
[0041]100、光学支架;110、散热支架;111、散热翅片;120、反射罩;121、连接体;122、光学作用体;123、第一连接法兰;130、凸透镜;131、第二连接法兰;140、光学作用面;141、反射面;142、遮光面;140a、第一近光作用面;140b、第二近光作用面;150、散热风扇;
[0042]200、光源;210、近光激光光源;220、近光LED光源;
[0043]20、灯壳;
[0044]30、配光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车灯总成进行说明。所述车灯总成,包括两个照明模组10,每个照明模组10均包括光学支架100和光源200,光学支架100形成有容置腔和透光区域,光源200设于容置腔,光源200发出的光线经容置腔的侧壁反射至透光区域,并由透光区域向外扩散形成光斑。其中,两个照明模组10形成的容置腔相互独立,且两个照明模组10形成的透光区域相互独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照明模组,每个照明模组均包括光学支架和光源,所述光学支架形成有容置腔和透光区域,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容置腔的侧壁反射至所述透光区域,并由所述透光区域向外扩散形成光斑;其中,两个所述照明模组形成的所述容置腔相互独立,且两个所述照明模组形成的所述透光区域相互独立;定义其中一个所述照明模组为远光模组,另一个所述照明模组为近光模组,所述远光模组中的所述光源为激光光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支架包括:散热支架,所述光源设于所述散热支架;反射罩,罩设于所述光源,并连接于所述散热支架,所述反射罩和所述散热支架之间形成具有出光口的所述容置腔;以及凸透镜,盖设于所述出光口,并形成所述透光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之内形成与所述光源对应的光学作用面,所述光学作用面分为正对所述光源出光方向的反射面,以及衔接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凸透镜的遮光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曲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俊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