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75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属于煤渣上料技术领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底部设置行走轮,所述车架前端设置煤渣采集斗,所述煤渣采集斗内设置有螺旋扒料器;螺旋上料机具有水平段、提升段和排料段,所述煤渣采集斗的后端与所述螺旋上料机的水平段相连通,位于所述螺旋上料机后侧的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动力源,所述螺旋扒料器和所述螺旋上料机的动力均由所述动力源提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的卧式上料设备代替人工井下上料,不仅上料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而且螺旋上料机的水平段采用连通设置在煤渣采集斗后端的卧式安装结构,能够降低本煤渣上料设备的重心高度。能够降低本煤渣上料设备的重心高度。能够降低本煤渣上料设备的重心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煤渣上料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煤矿开采前对煤层内的瓦斯进行抽采,是保证煤矿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目前,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通常采用钻机在煤层中钻出数量众多的瓦斯抽采孔的方式。在利用钻机进行钻孔切削时会排出大量的湿煤渣,这些湿煤渣随着钻杆的排屑通道散落在井道地上,最后形成大量的湿煤渣堆。这些散落在井道内的湿煤渣需要及时地转运到输送带上,并由输送带将湿煤渣输送到矿井外煤仓内。
[0003]然而,由于井道内的空间狭窄,而且没有现有的专用煤渣上料设备,目前只能采用人工使用铁铲的方式,将湿煤渣由地面上料至输送带上,这种上料方式不仅需要很多工人进行上料,而且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应用在煤矿井下的煤渣上料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采用自动化的卧式上料设备代替人工井下上料,不仅上料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而且螺旋上料机的水平段采用连通设置在煤渣采集斗后端的卧式安装结构,能够降低本煤渣上料设备的重心高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底部设置行走轮,所述车架前端设置煤渣采集斗,所述煤渣采集斗内设置有螺旋扒料器;螺旋上料机具有水平段、提升段和排料段,所述煤渣采集斗的后端与所述螺旋上料机的水平段相连通,位于所述螺旋上料机后侧的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动力源,所述螺旋扒料器和所述螺旋上料机的动力均由所述动力源提供。
[0006]进一步地,所述煤渣采集斗包括铲斗形状的斗体,所述斗体的两侧板上同轴心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螺旋扒料器的转轴的轴孔,所述斗体的弧形板的后侧贯通设置有筒形过料仓,所述过料仓的前端侧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螺旋上料机的水平段的弧形安装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斗体的两侧板的前端中部分别带有一个向外凸出的延展板,两个延展板上同轴心开设有所述轴孔,所述螺旋上料机的转轴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延展板的轴孔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扒料器包括所述转轴、一对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一马达,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斗体的两侧板上的轴孔内,一对第一螺旋叶片呈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马达设置在所述煤渣采集斗的侧板上,且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的一端传动联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边缘呈锯齿状。
[0010]进一步地,所述螺旋上料机包括依次连通在一起的位于水平段的第一管体、位于提升段的第二管体和位于排料段的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
一管体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过料仓相连通的缺口,所述第一管体的外端设置有轴板,所述第一管体内转动设置有第一叶片轴,所述轴板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叶片轴的外端的第二马达,所述第二管体内转动设置有第二叶片轴,所述第一叶片轴和所述第二叶片轴上均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叶片轴和所述第二叶片轴之间安装有弹簧绞龙。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采用旋转连接方式相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体的前端底部开设有排料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上设置安全护栏,所述安全护栏的后端设置扶手。
[0014]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采用自带动力式轮子,或者采用无动力式轮子。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采用液压泵站,或者气动泵站,或者蓄电池。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马达采用液压马达,或者气动马达,或者电动马达。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马达采用液压马达,或者气动马达,或者电动马达。
[001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采用自动化的卧式上料设备代替人工井下上料,不仅上料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而且螺旋上料机的水平段采用连通设置在煤渣采集斗后端的卧式安装结构,能够降低本煤渣上料设备的重心高度。
[0020]2、本技术采用将煤渣采集斗、螺旋扒料器、螺旋上料机和动力源集成在车架上的集约化整体结构,能够最大化地减小本煤渣上料设备的体积,以便于通过本煤渣上料设备在狭窄的井道内轻松自如地进行湿煤渣的扒集和上料。
[0021]3、本技术在利用螺旋上料机将湿煤渣由煤渣采集斗内输送至输送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本煤渣上料设备相对于输送带的位置,通过旋转第二管体来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煤渣采集斗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螺旋扒料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螺旋上料机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车架100;安全护栏110;扶手120;行走轮200;煤渣采集斗300;斗体310;延展板311;轴孔320;过料仓330;安装槽340;螺旋扒料器400;转轴410;第一螺旋叶片420;第一马达430;螺旋上料机500;第一管体510;第二管体520;第三管体530;缺口540;轴板550;第一叶片轴560;第二马达570;第二叶片轴580;第二螺旋叶片590;弹簧绞龙591;排料口592;动力源6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

6,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
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

6所示: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底部设置行走轮,所述车架前端设置煤渣采集斗,所述煤渣采集斗内设置有螺旋扒料器;螺旋上料机具有水平段、提升段和排料段,所述煤渣采集斗的后端与所述螺旋上料机的水平段相连通,位于所述螺旋上料机后侧的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动力源,所述螺旋扒料器和所述螺旋上料机的动力均由所述动力源提供。
[0032]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包括车架100,所述车架100底部设置行走轮200,所述车架100前端设置煤渣采集斗300,所述煤渣采集斗300内设置有螺旋扒料器400;螺旋上料机500具有水平段、提升段和排料段,所述煤渣采集斗300的后端与所述螺旋上料机500的水平段相连通,位于所述螺旋上料机500后侧的所述车架100上设置有动力源600,所述螺旋扒料器400和所述螺旋上料机500的动力均由所述动力源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0),所述车架(100)底部设置行走轮(200),所述车架(100)前端设置煤渣采集斗(300),所述煤渣采集斗(300)内设置有螺旋扒料器(400);螺旋上料机(500)具有水平段、提升段和排料段,所述煤渣采集斗(300)的后端与所述螺旋上料机(500)的水平段相连通,位于所述螺旋上料机(500)后侧的所述车架(100)上设置有动力源(600),所述螺旋扒料器(400)和所述螺旋上料机(500)的动力均由所述动力源(600)提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渣采集斗(300)包括铲斗形状的斗体(310),所述斗体(310)的两侧板上同轴心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螺旋扒料器(400)的转轴(410)的轴孔(320),所述斗体(310)的弧形板的后侧贯通设置有筒形过料仓(330),所述过料仓(330)的前端侧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螺旋上料机(500)的水平段的弧形安装槽(34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310)的两侧板的前端中部分别带有一个向外凸出的延展板(311),两个延展板(311)上同轴心开设有所述轴孔(320),所述螺旋上料机(500)的转轴(410)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延展板(311)的轴孔(320)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矿用煤渣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扒料器(400)包括所述转轴(410)、一对第一螺旋叶片(420)和第一马达(430),所述转轴(410)的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斗体(310)的两侧板上的轴孔(320)内,一对第一螺旋叶片(420)呈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轴(410)上,所述第一马达(430)设置在所述煤渣采集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亚锋吴团辉付建王奇飞范麦轲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市安泰华矿用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