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开忠专利>正文

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多功能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45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微型化无触点的多功能控制电路.是一种应用双向可控硅的交流开关电路,在过流关断电路中的电流取样控制电路里,分别加上适当的电容或各种敏感元件,电路就具有了相应的自动控制功能,电路的电源是由与本电路共同串联在交流电源电路中的另一双向可控硅电路所组成,也可以用所配用主机的变压器低压绕组电源供给.电路可以用手动或脉冲自动触发,用脉冲自动触发时,电路可以自动复位.(*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多功能控制电路,特别是具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微型化无触点的多功能控制电路。是一种应用双向可控硅的开关电路,由双向可控硅和输入交流电源共同串联的电流取样控制电路组成过流关断电路,在过流关断电路中的电流取样控制电路里,分别加上适当的电容或各种敏感元件,电路就具有了相应的自动控制功能。本电路可设计成手动触发有过流关断作用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和能自动复位的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本电路的电源,可以由串联在交流输入电源中的另一双向可控硅电路供给,也可以由所配用主机的变压器低压绕组供给。在电子线路中,实现过流保护的通常办法是在输出控制电路中加上各种保护电路,但由于有些电器低压输出时电流较大,需要使用价格较高的大功率器件;同时,由于过流保护电路设计在输出控制电路中,当控制电路关闭后,控制线路部份还要继续消耗一些电能;也有人在输入交流电源上加上限流保护电路,虽已取得成功,但是仍需使用耐压较高的交流继电器作有触点开关,这就存在寿命短、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为使用户能够合理与经济地使用设备,在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中,人们努力搞出尽可能多用途的自动控制线路,例如既可用于过流保护,又可用于光、热、磁、湿等的自动控制。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微型多功能控制电路,该电路能根据整机的需要限定电流预定值的大小而快速自动关断电源,在过流关断电路上,只要适当的分别加上电容或各种敏感元件,电路就具有了相应的延时,光控、温控、磁控、湿控等自动控制功能;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特殊的供给双向可控硅获得同步电源的方法,因而实现了整个电路的微型化。其解决的方案是用双向可控硅为开关元件,并由该开关元件及其和输入交流电源共同串联的电流取样电路组成过流关断电路;在过流关断电路的控制晶体管的发射结或集电结上适当的分别加上电容或各种敏感元件,电路就具有了相应的自动控制功能。有过流关断作用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的电源,由另一串联在交流输入电源中的双向可控硅电路构成。整个电路的启动和复位是由手动触发按扭进行。有过流关断作用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的电源,也可以用所配用主机的变压器低压绕组电源供给。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根据需要设定限定电流关断值的大小,线路对多种功能控制适应灵巧方便,控制灵敏度高、无触点,允许通过的电流容量大,电压适应范围宽、自动功耗低、压降低、省电,用本方法制造的控制装置成本低、体积小(只有火柴盒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在限流关断电路上,用一个以晶体三极管雪崩效应原理设计的自动复位脉冲触发电路代替手动触发按扭,以实现自动复位功能。附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实施例附图1手动触发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图。附图2能自动复位的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图。附图3随车带用充电机自动控制装置原理图。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4变压器低压绕组电源供给的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图。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电源输入端(20)和(10),双向可控硅(T1)的两极(A1)与输入端(10)连接,(A2)与接点(C)连接,双向可控硅(T1)控制极与接点(B)间依次连接电阻(R1)、二极管(D1)、三极管(BG1)集电极与接点(B)连接,接点(C)与接点(A)间依次连接二极管(D2)、电阻(R2),三极管(BG1)基极与接点(A)连接,三极管(BG1)发射极即接点(D)与接点(C)间连接电阻(R4),接点(C)和输入端(10)间接有手动按扭(K);接点(D)和(B)间接稳压二极管(D3),接点(B)和接点(F)间接电阻(R6),接点(F)和(D)间接电容(C1),接点(D)和接点(E)间接电阻(R5),接点(E)和(F)间接二极管(D4);接点(D)和(E)分别接双向可控硅(T2)的两个极(A2′)和(A1′),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接点(E)间依次连接电阻(R6)、二极管(D5),接点(E)和输入端(20)间接负载(RL),至此整个电路完成。由电阻(R1)、(R2)、(R4)和二极管(D1)、(D2)以及三极管(BG1)、双向可控硅(T1)、按扭(K)组成了多功能控制措施(Ⅰ);由电阻(R2)、(R5)、(R6)和二极管(D3)、(D4)、(D5)以及双向可控硅(T2)、电容(C1)组成了电源供给措施(Π)。图1中,双向可控硅(T1)是过流关断电路的开关元件,电阻(R4)为电流取样电阻。当按扭(K)按下后,电流在电阻(R5)两端形成交流压降(~VDE),其正半周经二极管(D4)整流后对电容(C1)充电,电容(C1)上的正电压经电阻(R3)、二极管(D1)、电阻(R1)加在双向可控硅(T1)的控制极上,电容(C1)上的负电压经电组(R4)加在双向可控硅(T1)的一个极(A2)上,使双向可控硅导通。由双向可控硅(T2)、电阻(R6)和二极管(D5)所组成的是一个辅助电源电路,(~VDE)的负半周经二极管(D5)整流后的负压经电阻(R6)加在双向可控硅(T2)的控制极上,正压加在双向可控硅(T2)的一个极(A2′)上,这时双向可控硅(T1)在电源的负半周为主导通。由于双向可控硅(T1)和(T2)的控制极上加的控制电压极性相反,使得经(T1)、(T2)后的交流电压正负半周波形基本一致,其对称失真度小于5%,如果没有这一辅助电源电路,则经双向可控硅(T1)后的波形对称失真度将达30-40%,而且电流允许流过的电流很小,否则在电阻(R5)上的压降损失将太大。正是由于本电路使用了这种特殊的供给双向可控硅获得同步电源的方法,既能使电路实现大电流输出,又实现了整个电路的微型化,电路中(~VDE)值的大小,由稳压管(D3)确定。限流断电电路的工作过程是当超过设定电流时,电阻(R4)上的压降(~VCD)将大于预定值,此电压经二极管(D2)整流后,通过电阻(R2)加在三极管(BG1)的发射结即接点(A)和(D)上,使三极管(BG1)导通,随后电容(C1)通过三极管(BG1)放电,使接点(D)和(B)间电压(-VDB)降至双向可控硅(T1)的控制极维持导通电压以下时,双向可控硅(T1)关闭,从而实现了过流保护的功能。设定电流关断值的大小,由电阻(R4)确定。多功能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在三极管(BG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入一敏感器件,例如光敏二极管,当光敏二极管受光照射后,阻值下降,使三极管(BG1)的基极电流增加,这一电流经三极管(BG1)放大而使(BG1)导通,随之导致双向可控硅(T1)关闭,从而实现了光电关断控制功能;根据同样原理,在三极管(BG1)的集电极和基极接入热敏电阻,在(BG1)基极和发射极间接入可调电阻,就可实现对温度敏感的超温关断电路,将此电路制成的微型装置串入电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中,并将热敏电阻安置在被保护电机绕组上或电机外壳上,能可靠的起到电机超温保护作用。本超温关断装置无触点,寿命长、价格低,而且灵敏度、可靠性都较高。感温元体积小,便于安装,该装置的引出线少,接线十分简单。如图2所示,是一种有自动复位功能的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图。它与图1所示的基本电路相同,所不同的是用一晶体管雪崩效应原理设计的脉冲触发电路,代替了图1中的按扭(K),以实现自动复位的功能。电路是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特别是具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微型化无触点多功能控制电路,其特征是用双向可控硅(T↓〔1〕)为开关元件,并由双向可控硅(T↓〔1〕)、三极管(BG↓〔1〕)、二极管(D↓〔2〕)、电阻(R↓〔2〕)、(R↓〔4〕)组成过流关断电路,它们的连接方法是:双向可控硅(T↓〔1〕)的一个极(A↓〔2〕)即接点(C)与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即接点(D)间接一电阻(R↓〔4〕),接点(C)与三极管(BG↓〔1〕)基极间依次连接二极管(D↓〔2〕和电阻(R↓〔2〕),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与接点(B)连接,在三极管(BG↓〔1〕)的发射结即接点(A)、(D)间或集电结即接点(A)、(B)间适当的分别加上电容或各种敏感元件,电路就具有了相应的自动控制功能,以上电路的电源是由电阻(R↓〔5〕)、(R↓〔6〕)、(R↓〔3〕),二极管(D↓〔5〕)、(D↓〔4〕)、(D↓〔3〕,电容(C↓〔1〕)以及双向可控硅(T↓〔2〕)构成,它们的连接方法是:接点(D)和(E)间并接有电阻(R↓〔5〕)和双向可控硅(T↓〔2〕)的两个极,双向可控硅(T↓〔2〕)的控制极与接点(E)间依次接有电阻(R↓〔5〕)和二极管(D↓〔5〕),接点(E)和(F)间接二极管(D↓〔4〕),接点(D)和(F)间接电容(C↓〔1〕),接点(B)和(F)间接有电阻(R↓〔3〕),接点(D)和(B)间接有稳压管(D↓〔3〕),在双向可控硅(T↓〔1〕)的控制极与接点(B)间依次连接电阻(R↓〔1〕)和二极管(D↓〔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特别是具有过流保护作用的微型化无触点多功能控制电路,其特征是用双向可控硅(T1)为开关元件,并由双向可控硅(T1)、三极管(BG1)、二极管(D2)、电阻(R2)、(R4)组成过流关断电路,它们的连接方法是双向可控硅(T1)的一个板(A2)即接点(C)与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即接点(D)间接一电阻(R4),接点(C)与三极管(BG1)基极间依次连接二极管(D2)和电阻(R2),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与接点(B)连接,在三极管(BG1)的发射结即接点(A)、(D)间或集电结即接点(A)、(B)间适当的分别加上电容或各种敏感元件,电路就具有了相应的自动控制功能,以上电路的电源是由电阻(R5)、(R6)、(R3),二极管(D5)、(D4)、(D3),电容(C1)以及双向可控硅(T2)构成,它们的连接方法是接点(D)和(E)间并接有电阻(R5)和双向可控硅(T2)的两个极,双向可控硅(T2)的控制极与接点(E)间依次接有电阻(R5)和二极管(D5),接点(E)和(F)间接二极管(D4),接点(D)和(F)间接电容(C1),接点(B)和(F)间接有电阻(R3),接点(D)和(B)间接有稳压管(D3),在双向可控硅(T1)的控制极与接点(B)间依次连接电阻(R1)和二极管(D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在双向可控硅(T1)的两个极(A1)和(A2)间接有一手动触发按扭(K)。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在双向可控硅(T1)上接有一脉冲触发电路,以实现自动复位的功能,电路是这样连接的接点(C)串联电容(C2)后与晶体管(BG2)集电极连接,(BG2)集电极与输入端(10)间串联一个电阻(R7)和一个二极管(D6),(BG2)发射极和接点(B)之间接电阻(R9),(BG2)基极和接点(C)间接电阻(R8)。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在接点(A)和(D)间接有一可调电阻,接点(A)和(B)间接有一热敏电阻。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开忠
申请(专利权)人:孙开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