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38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包括第一钢管,第一钢管的一端内壁设有倒角,第一钢管的表面设有翻边部,第一钢管的另一端设有喇叭部,翻边部插置有第三钢管,喇叭部插置有钢换热管,第一钢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钢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结构通过第一钢管的一端内壁设有倒角,同时为保证钎焊合理均匀焊接;本结构还通过第一钢管的表面设有翻边部,起到提高第三钢管与第一钢管之间的熔深长度;本结构通过第一钢管的另一端设有喇叭部,保证钢换热管与第一钢管的同心,同时有足够的熔池便于钎料添加与堆积,形成足够的熔深,有效保证焊接质量、降低钎焊点漏率、焊接时间缩短和减少焊剂残渣附着焊点。焊接时间缩短和减少焊剂残渣附着焊点。焊接时间缩短和减少焊剂残渣附着焊点。

A steel sleeve structure for coaxial sleev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同轴套管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相对于钎焊式板式换热器,具有很多优势,耐脏,耐腐蚀,耐冻,不易堵塞,适应不同水质要求。
[0003]同轴套管换热器内部的多头螺旋槽换热管材质可以是紫铜,不锈钢(直饮水),白铜(耐海水),钛合金(耐海水,耐强酸碱),使得套管换热器适合空气能热泵,水地源热泵,制冰机,冷库,污水余热回收,化工反应釜,泳池,饮水机,海洋平台,游艇空调,军工战舰等。近些年北方煤改电项目也大批量应用。
[0004]为提高同轴套管换热器结构可靠性与换热器钎焊点质量要求,公司经过多年经验累积对钢套进行改进,在使用过程中确实得到了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
[0006]本技术描述的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包括第一钢管,第一钢管的一端内壁设有倒角,第一钢管的表面设有翻边部,第一钢管的另一端设有喇叭部,翻边部插置有第三钢管,喇叭部插置有钢换热管,第一钢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钢管。
[0007]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钢管的表面均匀设有定位凹点。
[0008]具体进一步,所述钢换热管的一端设有螺旋部,螺旋部穿过第二钢管内。
[0009]具体进一步,所述倒角的内表面与第二钢管的内壁不相接触。
[0010]具体进一步,所述喇叭部的内壁面与钢换热管的外表面之间留有填料空间。
[0011]具体进一步,所述钢换热管的外表面与第一钢管的内壁留有间隙。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结构通过第一钢管的一端内壁设有倒角,同时为保证钎焊合理均匀焊接;本结构还通过第一钢管的表面设有翻边部,起到提高第三钢管与第一钢管之间的熔深长度;本结构通过第一钢管的另一端设有喇叭部,保证钢换热管与第一钢管的同心,同时有足够的熔池便于钎料添加与堆积,形成足够的熔深,有效保证焊接质量、降低钎焊点漏率、降低焊接难度、焊接时间缩短、钎剂的用量也大为减少、减少焊剂残渣附着焊点和显著提高后续改善焊点而延长涂漆层寿命。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第一钢管、翻边部、喇叭部、第二钢管、钢换热管和第三钢管相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图3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图3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如下:
[0022]第一钢管1、翻边部101、喇叭部102、定位凹点103、倒角104、间隙105、填料空间106、第二钢管2、钢换热管3、第三钢管4、螺旋部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和图7所示,本技术描述的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包括第一钢管1,第一钢管1的一端内壁设有倒角104,第一钢管1的表面设有翻边部101,第一钢管1的另一端设有喇叭部102,翻边部101插置有第三钢管4,喇叭部102插置有钢换热管3,第一钢管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钢管2。
[0025]本结构通过第一钢管1的一端内壁设有倒角104,同时为保证钎焊合理均匀焊接;本结构还通过第一钢管1的表面设有翻边部101,起到提高第三钢管4与第一钢管1之间的熔深长度;本结构通过第一钢管1的另一端设有喇叭部102,保证钢换热管3与第一钢管1的同心,同时有足够的熔池便于钎料添加与堆积,形成足够的熔深,有效保证焊接质量、降低钎焊点漏率、降低焊接难度、焊接时间缩短、钎剂的用量也大为减少、减少焊剂残渣附着焊点和显著提高后续改善焊点而延长涂漆层寿命。
[0026]本结构所述第一钢管1的表面均匀设有定位凹点103。定位凹点103令第一钢管1的内壁顶于第二钢管2的表面,使第二钢管2不能脱离第一钢管1,起到固定作用。
[0027]本结构所述钢换热管3的一端设有螺旋部5,螺旋部5穿过第二钢管2内。螺旋部5的表面与第二钢管2内壁相互不接触 。螺旋部5增加接触面积而提升热交换效率。第二钢管2与螺旋部5一同延伸并绕成换热器,如附图1所示。
[0028]本结构所述倒角104的内表面与第二钢管2的内壁不相接触。本结构所述喇叭部102的内壁面与钢换热管3的外表面之间留有填料空间106。填料空间106用于填充钎剂,并且提升填充量。
[0029]本结构所述钢换热管3的外表面与第一钢管1的内壁留有间隙105。
[0030]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包括第一钢管(1),其特征在于:第一钢管(1)的一端内壁设有倒角(104),第一钢管(1)的表面设有翻边部(101),第一钢管(1)的另一端设有喇叭部(102),翻边部(101)插置有第三钢管(4),喇叭部(102)插置有钢换热管(3),第一钢管(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钢管(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1)的表面均匀设有定位凹点(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用的钢套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锐光
申请(专利权)人:丰隆新兴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