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293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 I S气室结构,包括G I S气室主体,G I S气室主体下侧设置L型板的横向部且L型板的竖向部处在G I S气室主体左侧,G I S气室主体与L型板的横向部之间等距安装多个支撑架,G I S气室主体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倒U型架,倒U型架上安装监测设备,L型板的竖向部左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吹风设备且吹风设备延伸至L型板的竖向部右端,利用吹风设备,可使风向改变,从而选择“上风向”、“下风向”两个模式,并通过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可以监视判断操作人员处于上风向还是下风向,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有效避免操作人员长期处于下风口位置,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提升安全性能。提升安全性能。提升安全性能。

A multifunctional remote monitoring GIS air chamb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


[0001]本技术是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属于GIS气室


技术介绍

[0002]GIS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配置灵活、安装方便、安全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维护工作量很小,其主要部件的维修间隔小,对于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应具备使用便携式SF6气体综合分析仪,对GIS气室内绝缘气体进行检测分析的能力,以满足变电站运维现场异常及事故处理的需要。出于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要求,变电站内带电运行的GIS设备不适合进行现场培训,常利用气室分析培训的GIS气室结构来进行培训,并且保证GIS气室的安全,一般采用远程监测机构来对GIS气室进行实时监测。
[0003]现有技术中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在培训时,易出现操作人员长时间与泄漏气体接触现象,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性能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气室分析培训的GIS气室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有效避免操作人员长期处于下风口位置,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提升安全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包括GIS气室主体,所述GIS气室主体下侧设置L型板的横向部且L型板的竖向部处在GIS气室主体左侧,所述GIS气室主体与L型板的横向部之间等距安装多个支撑架,所述GIS气室主体左右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法兰盖,位于右侧的所述法兰盖右端安装带控制阀的补气管道且补气管道穿过法兰盖与GIS气室主体连通,所述补气管道上设置带远程通讯模块的密封监视设备,所述GIS气室主体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倒U型架,所述倒U型架上安装监测设备,所述L型板的竖向部左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吹风设备且吹风设备延伸至L型板的竖向部右端。
[0006]进一步地,所述L型板下端滑动连接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下侧等距转动连接多个横向布置的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外端对称螺纹连接两个螺母座且螺母座滑动连接在箱体内部底端,两个所述螺母座上端均活动安装倾斜布置的支臂且两个支臂均活动设置在L型板的横向部下端,两个所述支臂呈V形布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下端四个棱角位置均安装滚动构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左端上侧安装推手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前端上侧边缘位置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用于封堵箱体开口的盖板。
[0010]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双向螺杆外端左侧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链轮且链轮处在螺母座左侧,所述箱体内部左侧活动安装链条且链条内壁啮合多个链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左端下侧固定连接驱动设备的固定部,且驱动设备的活动部穿过箱体并与一个双向螺杆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部底端左侧固定连接L型隔板的竖向部且L型隔板处在螺母座左侧,所述L型隔板的横向部固定在箱体内部右壁上,所述L型隔板内设置多个链轮以及链条,多个所述双向螺杆均贯穿L型隔板的竖向部并与L型隔板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部前后两壁均等距固定连接多个凸条,所述L型板的横向部前后两端均等距开设多个滑槽且滑槽与凸条滑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设备下端中间位置安装中空螺杆,所述中空螺杆设置在倒U型架上端并延伸入倒U型架内,所述中空螺杆外端螺纹连接两个紧固螺母,且两个紧固螺母分别设置在倒U型架横向部上下两端。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
[0016]1、利用过轴流风扇,可使风向改变,从而选择“上风向”、“下风向”两个模式,并通过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可以监视判断操作人员处于上风向还是下风向,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有效避免操作人员长期处于下风口位置,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提升安全性能,另外可利用摄像头,监控现场的人员动向,可对现场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进行监控。
[0017]2、可利用密度继电器监测GIS气室主体内部的SF6气体的密度,当数值达到设定值时报警,利用远程通讯模块,进行实时远传数据,从而实现对GIS气室主体内部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的功能。
[0018]3、能将中空螺杆安插到倒U型架上,并在倒U型架上调节中空螺杆上下位置,再对两个紧固螺母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个紧固螺母贴合到倒U型架的横向部上下两端,进而将中空螺杆与倒U型架之间紧固安装,从而对摄像头进行安装,达到调整摄像头高度的目的,实用性好。
[0019]4、先利用驱动设备,驱动双向螺杆旋转,从而使两个螺母座向内移动,进而使两个支臂发生运动,并在两个支臂作用下,进而带动L型板沿着箱体向下移动,从而将L型板以及L型板上安装的GIS气室主体等部件进入箱体内,达到对GIS气室主体进行隐藏保护的目的,提升使用寿命。
[0020]5、利用电机,进而驱动一个双向螺杆旋转,从而使相应的链轮进行转动,并在链条作用下,使多个链轮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多个双向螺杆进行同步旋转,达到双向螺杆进行机械式同步转动的目的。
[0021]6、可对推手架进行握持,在进行推动,从而在箱体下端的万向轮作用下,实现移动功能,能够使GIS气室主体移动方便,适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中箱体的剖视图;
[0025]图3为图2中A

A向剖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中摄像头与倒U型架的装
配图。
[0027]图中:1

箱体、2

L型板、3

密度继电器、4

法兰盖、5

GIS气室主体、6

摄像头、7

倒U型架、8

轴流风扇、9

支撑架、11

盖板、12

万向轮、13

电机、14

双向螺杆、15

螺母座、16

支臂、31

换补气接口、61

中空螺杆、62

紧固螺母、141

链轮、142

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包括GIS气室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GIS气室主体(5)下侧设置L型板(2)的横向部且L型板(2)的竖向部处在GIS气室主体(5)左侧,所述GIS气室主体(5)与L型板(2)的横向部之间等距安装多个支撑架(9),所述GIS气室主体(5)左右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法兰盖(4),位于右侧的所述法兰盖(4)右端安装带控制阀的补气管道且补气管道穿过法兰盖(4)与GIS气室主体(5)连通,所述补气管道上设置带远程通讯模块的密封监视设备,所述GIS气室主体(5)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倒U型架(7),所述倒U型架(7)上安装监测设备,所述L型板(2)的竖向部左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吹风设备且吹风设备延伸至L型板(2)的竖向部右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板(2)下端滑动连接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下侧等距转动连接多个横向布置的双向螺杆(14),所述双向螺杆(14)外端对称螺纹连接两个螺母座(15)且螺母座(15)滑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底端,两个所述螺母座(15)上端均活动安装倾斜布置的支臂(16)且两个支臂(16)均活动设置在L型板(2)的横向部下端,两个所述支臂(16)呈V形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下端四个棱角位置均安装滚动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左端上侧安装推手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远程监测式GIS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杰赵义术刘朝阳王仕韬邢凤民陈裕楠蔡元鹏姜立林孝宝黄祯德宋志明贾涛张红颜晨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