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09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涉及到版辊领域,包括包括版辊,所述版辊包括版辊印刷体和版辊油墨体,所述版辊印刷体呈套筒形设置,所述版辊油墨体呈圆柱形设置,所述版辊印刷体可拆卸套设在版辊油墨体的外侧,所述版辊油墨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卡接组件,所述版辊印刷体的上下两个内侧壁均开设有一组卡接槽,两组所述卡接组件中的卡接杆可分别插入两个卡接槽中,所述版辊油墨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对版辊印刷体和版辊油墨体进行拆装更换,避免整体更换,便于节约材料和资源,便于人们实用。便于人们实用。便于人们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版辊
,具体为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印刷设备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
[0003]目前,人们在印刷时,一般通过版辊转动进行印刷,而油墨一般填充在版辊的内部,且版辊一般为一体式制作,表面的印刷部分无法进行拆卸,从而导致,当版辊表面损坏需要更换时,需要将整个版辊进行更换,造成材料和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版辊一般为一体式制作,表面的印刷部分无法进行拆卸,从而导致,当版辊表面损坏需要更换时,需要将整个版辊进行更换,造成材料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包括版辊,所述版辊包括版辊印刷体和版辊油墨体,所述版辊印刷体呈套筒形设置,所述版辊油墨体呈圆柱形设置,所述版辊印刷体可拆卸套设在版辊油墨体的外侧,所述版辊油墨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卡接组件,所述版辊印刷体的上下两个内侧壁均开设有一组卡接槽,两组所述卡接组件中的卡接杆可分别插入两个卡接槽中,所述版辊油墨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
[0006]优选的,每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双向螺纹杆、两个梯形移动块及两个卡接杆,所述版辊油墨体的上下两个侧壁内部均开设有条形空腔,两个所述梯形移动块均可滑动设置同一条形空腔中,且两个梯形移动块靠近版辊印刷体的一侧均开设有倾斜设置在T形滑槽,两个所述T形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T形滑块,两个所述T形滑块靠近版辊印刷体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卡接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条形空腔的相反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圆孔,两个所述卡接杆分别穿过两个圆孔并延伸至版辊油墨体的外部,所述双向螺纹杆横向设置在条形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梯形移动块分别与双向螺纹杆的杆壁两端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分别与条形空腔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且双向螺纹杆的左端延伸至版辊油墨体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驱动块。
[0007]优选的,每个所述条形空腔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竖直设置的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位于两个梯形移动块的左右两侧,且两个限位板均通过第二轴承与双向螺纹杆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版辊油墨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条形限位杆,所述版辊印刷体的前内侧壁开设有可供条形限位杆滑动插入的限位通槽。
[0009]优选的,所述版辊印刷体的后侧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凹槽的槽底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定位块的外端为圆头形设置,所述版辊印刷体的后内侧壁中部开设有可供定位块活动插入的弧形定位槽。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均与定位块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通过设有的版辊印刷体、版辊油墨体及两组卡接组件的相互配合,在安装时,将版辊印刷体套设在版辊油墨体的外侧,通过螺丝刀依次转动两个驱动块,驱动块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转动能够带动两个梯形移动块相对移动,两个梯形移动块相对移动会带动其上的两个T形滑块向版辊印刷体的一侧进行移动,两个T形滑块分别带动两个卡接杆向版辊印刷体的一侧进行移动,使两个卡接杆分别插入版辊印刷体内侧的两个卡接槽中,继而能够使版辊印刷体与版辊油墨体进行固定安装,拆卸时,只需将两个驱动块反向转动,继而能够使两组卡接杆分别从两组卡接槽中移出,从而便于将版辊印刷体和版辊油墨体进行拆卸,不需要进行整体更换,节约资源和材料,便于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梯形移动块和卡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版辊印刷体;2、版辊油墨体;3、卡接杆;4、双向螺纹杆;5、梯形移动块;6、T形滑块;7、限位板;8、条形限位杆;9、定位块;10、弹簧;11、导向块;12、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包括版辊,版辊包括版辊印刷体1和版辊油墨体2,版辊印刷体1呈套筒形设置,版辊油墨体2呈圆柱形设置,版辊印刷体1可拆卸套设在版辊油墨体2的外侧,版辊油墨体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卡接组件,版辊印刷体1的上下两个内侧壁均开设有一组卡接槽,两组卡接组件中的卡接杆3可分别插入两个卡接槽中,版辊油墨体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2,版辊油墨体2的内部设置有油墨腔,版辊印刷体1和版辊油墨体2的表面均开设有多个油墨孔,图中未画出。
[0021]如图1和图3示,每组卡接组件包括双向螺纹杆4、两个梯形移动块5及两个卡接杆3,版辊油墨体2的上下两个侧壁内部均开设有条形空腔,两个梯形移动块5均可滑动设置同一条形空腔中,且两个梯形移动块5靠近版辊印刷体1的一侧均开设有倾斜设置在T形滑槽,两个T形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T形滑块6,两个T形滑块6靠近版辊印刷体1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卡接杆3固定连接,两个条形空腔的相反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圆孔,两个卡接杆3分别穿过两个圆孔并延伸至版辊油墨体2的外部,双向螺纹杆4横向设置在条形空腔的内部,两个
梯形移动块5分别与双向螺纹杆4的杆壁两端螺纹连接,双向螺纹杆4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分别与条形空腔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且双向螺纹杆4的左端延伸至版辊油墨体2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驱动块。
[0022]如图1示,每个条形空腔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竖直设置的限位板7,两个限位板7分别位于两个梯形移动块5的左右两侧,且两个限位板7均通过第二轴承与双向螺纹杆4转动连接,避免通过条形空腔中的两个梯形移动块5反向移动时与两个T形滑块6脱离。
[0023]如图2和图4示,版辊油墨体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条形限位杆8,版辊印刷体1的前内侧壁开设有可供条形限位杆8滑动插入的限位通槽,便于对版辊印刷体1和版辊油墨体2套设时进行定位,使两组卡接杆3分别与两组卡接槽横向对齐。
[0024]如图2和图5示,版辊印刷体1的后侧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定位块9,定位块9与凹槽的槽底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包括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版辊包括版辊印刷体(1)和版辊油墨体(2),所述版辊印刷体(1)呈套筒形设置,所述版辊油墨体(2)呈圆柱形设置,所述版辊印刷体(1)可拆卸套设在版辊油墨体(2)的外侧,所述版辊油墨体(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卡接组件,所述版辊印刷体(1)的上下两个内侧壁均开设有一组卡接槽,两组所述卡接组件中的卡接杆(3)可分别插入两个卡接槽中,所述版辊油墨体(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双向螺纹杆(4)、两个梯形移动块(5)及两个卡接杆(3),所述版辊油墨体(2)的上下两个侧壁内部均开设有条形空腔,两个所述梯形移动块(5)均可滑动设置同一条形空腔中,且两个梯形移动块(5)靠近版辊印刷体(1)的一侧均开设有倾斜设置在T形滑槽,两个所述T形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T形滑块(6),两个所述T形滑块(6)靠近版辊印刷体(1)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卡接杆(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条形空腔的相反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圆孔,两个所述卡接杆(3)分别穿过两个圆孔并延伸至版辊油墨体(2)的外部,所述双向螺纹杆(4)横向设置在条形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梯形移动块(5)分别与双向螺纹杆(4)的杆壁两端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波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精艺彩色制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