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84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包括加热炉、辅助钢球和滚筒热脱附炉体。该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使用时,加热炉对辅助钢球进行加热,与污染土壤按照一定的球土质量比混合后传送至滚筒热脱附炉体的进料口,辅助钢球具有协同加热和研磨的作用;滚筒炉体壁焊接推进式螺旋与内加热管连接为一体,在推进式螺旋的作用下,混合物料在滚筒热脱附炉体中传送至混合物出料口;滚筒热脱附炉体对混合物料进行内外复合加热,加热炉产生的高温热烟气利用引风机通入滚筒热脱附炉体的内加热管中进行内加热,燃烧室内配置的燃烧器点燃后直接对滚筒热脱附炉体进行外加热。后直接对滚筒热脱附炉体进行外加热。后直接对滚筒热脱附炉体进行外加热。

An efficient ectopic thermal desorption device for remedi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ted cohesive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要,我国已逐步实施“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产业转移”等政策,许多大中城市正面临重污染工业企业的关闭和搬迁,由此出现大量工业遗留和遗弃场地。这些场地因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设备相对落后,加之生产过程中管理粗放、环保措施缺乏或不完善等情况,造成了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多环芳烃、石油烃、苯系物、氯代烃等挥发与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污染场地中常见的高风险污染物,极易产生诸多的环境风险与危害。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已成为我国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
[0003]针对高风险的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是一种高效的土壤修复技术手段。异位热脱附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解交换,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温度,以使有机污染物从污染介质上得以挥发或分离,进入气液处理系统的过程。但是,现有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修复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包括加热炉、辅助钢球、进料传送通道、引风机、滚筒热脱附炉体、内加热管、推进式螺旋、燃烧器、尾气处理模块、筛分装置和钢球回收通道,所述辅助钢球设在加热炉内,进料传送通道设在滚筒热脱附炉体与加热炉之间,进料传送通道上设有污染土壤进料口,内加热管贯穿设置在滚筒热脱附炉体的内侧,推进式螺旋设在内加热管与滚筒热脱附炉体的内壁之间,滚筒热脱附炉体上设有燃烧室,燃烧器设在燃烧室内,滚筒热脱附炉体的尾端设有脱附尾气出气口和混合物出料口,尾气处理模块设在脱附尾气出气口的外侧且与脱附尾气出气口连接,筛分装置设在混合物出料口的外侧且与混合物出料口连接,钢球回收通道设在筛分装置与加热炉之间,引风机设在内加热管的一端外侧且其出风口与内加热管连通,引风机的进风口与加热炉的烟气出口相连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钢球、引风机和燃烧器共同组成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用于对土壤异位热脱附系统提供热源,燃烧器可以通过天然气或者燃油点火。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传送通道、推进式螺旋和钢球回收通道共同构成物料传送模块。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炉用于对辅助钢球进行加热,并供给引风
机热烟气,引风机用于将热烟气供给给内加热管,加热炉可以通过电能、天然气或者燃油供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传送通道用于传送污染土壤和加热后的辅助钢球至滚筒热脱附炉体进料口,钢球回收通道用于回收筛分装置筛分出槽辅助钢球并输送到加热炉。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筛分装置用于分离滚筒热脱附炉体从混合物出料口排出的处理后的土壤和辅助钢球,筛分装置为高频振动筛且高频振动筛的筛孔粒径小于辅助钢球。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筒热脱附炉体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进料传送通道对应,尾气处理模块包括脱附尾气处理单元、冷凝液处理单元,尾气处理模块用于对滚筒热脱附炉体产生的脱附尾气进行冷凝,同时净化后达标排放。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热脱附模块采用内外复合加热的模式,显著增大了容积热功率并提高了物料的加热效果。
[0015]2、进料中添加辅助加热后的钢球,对污染土壤进行协同加热和研磨,强化污染物的脱附效果,尤其适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中滚筒热脱附炉体的横切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中滚筒热脱附炉体的竖切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加热炉;2、辅助钢球;3、进料传送通道;4、引风机;5、滚筒热脱附炉体;6、内加热管;7、推进式螺旋;8、燃烧器;9、尾气处理模块;10、筛分装置;11、钢球回收通道;12、燃烧室;13、脱附尾气出气口;14、混合物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包括加热炉1、辅助钢球2、进料传送通道3、引风机4、滚筒热脱附炉体5、内加热管6、推进式螺旋7、燃烧器8、尾气处理模块9、筛分装置10和钢球回收通道11,辅助钢球2设在加热炉1内,进料传送通道3设在滚筒热脱附炉体5与加热炉1之间,进料传送通道3上设有污染土壤进料口,内加热管6贯穿设置在滚筒热脱附炉体5的内侧,推进式螺旋7设在内加热管6与滚筒热脱附炉体5的内壁之间,滚筒热脱附炉体5上设有燃烧室12,燃烧器8设在燃烧室12内,滚筒热脱附炉体5的尾端设有脱附尾气出气口13和混合物出料口14,尾气处理模块9
设在脱附尾气出气口13的外侧且与脱附尾气出气口13连接,筛分装置10设在混合物出料口14的外侧且与混合物出料口14连接,钢球回收通道11设在筛分装置10与加热炉1之间,引风机4设在内加热管6的一端外侧且其出风口与内加热管6连通,引风机4的进风口与加热炉1的烟气出口相连通。
[0022]辅助钢球2、引风机4和燃烧器8共同组成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用于对土壤异位热脱附系统提供热源,燃烧器8可以通过天然气或者燃油点火。
[0023]进料传送通道3、推进式螺旋7和钢球回收通道11共同构成物料传送模块。
[0024]加热炉1用于对辅助钢球2进行加热,并供给引风机4热烟气,引风机4用于将热烟气供给给内加热管6,加热炉1可以通过电能、天然气或者燃油供能。
[0025]进料传送通道3用于传送污染土壤和加热后的辅助钢球2至滚筒热脱附炉体5进料口,钢球回收通道11用于回收筛分装置10筛分出槽辅助钢球2并输送到加热炉1。
[0026]筛分装置10用于分离滚筒热脱附炉体5从混合物出料口14排出的处理后的土壤和辅助钢球2,筛分装置10为高频振动筛且高频振动筛的筛孔粒径小于辅助钢球2。
[0027]滚筒热脱附炉体5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进料传送通道3对应,尾气处理模块9包括脱附尾气处理单元、冷凝液处理单元,尾气处理模块9用于对滚筒热脱附炉体5产生的脱附尾气进行冷凝,同时净化后达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包括加热炉(1)、辅助钢球(2)、进料传送通道(3)、引风机(4)、滚筒热脱附炉体(5)、内加热管(6)、推进式螺旋(7)、燃烧器(8)、尾气处理模块(9)、筛分装置(10)和钢球回收通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钢球(2)设在加热炉(1)内,进料传送通道(3)设在滚筒热脱附炉体(5)与加热炉(1)之间,进料传送通道(3)上设有污染土壤进料口,内加热管(6)贯穿设置在滚筒热脱附炉体(5)的内侧,推进式螺旋(7)设在内加热管(6)与滚筒热脱附炉体(5)的内壁之间,滚筒热脱附炉体(5)上设有燃烧室(12),燃烧器(8)设在燃烧室(12)内,滚筒热脱附炉体(5)的尾端设有脱附尾气出气口(13)和混合物出料口(14),尾气处理模块(9)设在脱附尾气出气口(13)的外侧且与脱附尾气出气口(13)连接,筛分装置(10)设在混合物出料口(14)的外侧且与混合物出料口(14)连接,钢球回收通道(11)设在筛分装置(10)与加热炉(1)之间,引风机(4)设在内加热管(6)的一端外侧且其出风口与内加热管(6)连通,引风机(4)的进风口与加热炉(1)的烟气出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有机污染粘性土壤修复的高效异位热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钢球(2)、引风机(4)和燃烧器(8)共同组成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用于对土壤异位热脱附系统提供热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栋黄沈发杨洁郭琳李青青司马菁珂叶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