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263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所述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分为弯坡接近段、弯坡曲线段和弯坡驶离段,所述弯坡接近段和所述弯坡驶离段的隧道壁上设置有平行反光环,所述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设置有凹凸型反光环,所述弯坡接近段和弯坡驶离段隧道壁下部设置有垂直型反光条,所述弯坡曲线段两侧地面设置有螺旋型黄黑立面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反光环、反光条、指示灯、轮廓标、反光标记等视线诱导设施的组合设计,强化了驾驶人对“弯”和“坡”的感知,提升了驾驶员的速度感、方向感、车道保持能力和对坡度的敏感性,缓解了驾驶人在隧道行驶过程的疲劳感,保障了隧道弯坡路段的交通安全。交通安全。交通安全。

Line of sight guidance system in curved slope section of Expressway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公路隧道的建设总里程也在不断增加,但隧道由于其所处地理环境及其半封闭性往往易引发交通事故,同时其环境单调、光环境不良易造成二次事故,故所造成的损失往往高出公路普通路段很多。
[0003]隧道可克服山区的地形限制从而改善道路线形,但也因此会受到山路地质等条件的制约而存在弯道、坡道及弯坡路段组合的情况。驾驶员在隧道弯坡路段行驶时,往往会因为其弯坡的线形组合而产生弯道错觉和坡道错觉。与公路其他路段环境相比,隧道弯坡路段不仅具有隧道相对封闭、环境单一、空间狭小等特点,还具有弯道与坡道易产生错觉等特点,所以对隧道和普通路段弯道、坡道改善措施不能直接应用于隧道弯坡路段。
[0004]目前针对隧道交通安全有多种改善措施,但针对隧道弯坡路段的改善措施却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驾驶员的速度感、方向感、车道保持能力和对坡度的敏感性,缓解驾驶人在隧道行驶过程的疲劳感,保障隧道弯坡路段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所述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分为弯坡接近段、弯坡曲线段和弯坡驶离段,所述弯坡接近段和所述弯坡驶离段的隧道壁上设置有平行反光环,所述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设置有凹凸型反光环,所述弯坡接近段和弯坡驶离段隧道壁下部设置有垂直型反光条,所述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内侧下部和外侧下部都设置有倾斜式反光条,所述弯坡接近段隧道壁中部设置有间断式叶茎型,所述弯坡曲线段隧道壁中部设置有彩色连续式叶茎型,所述弯坡驶离段隧道壁中部设置有无色连续式叶茎型,所述弯坡曲线段入口前和出口处的外侧底面都分别设置有红外线感应,所述弯坡曲线段侧面上部设置有颜色渐变箭头照明灯,所述弯坡接近段和弯坡驶离段设置有高度均衡轮廓标,所述弯坡曲线段设置有高度渐变轮廓标,所述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地面边线内侧和地面中线两侧设置有反光标线,所述弯坡曲线段两侧地面设置有螺旋型黄黑立面标。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弯坡接近段为距离弯坡前缓和曲线200m的直线段,所述弯坡驶离段为距离弯坡后缓和曲线200m的直线段。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凹凸型反光环为部分宽度渐变式,所述凹凸型反光环包括设置在隧道壁内侧的凹型反光段、设置在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外侧的凸型反光段和设置在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顶部的方型反光段。
[0009]按上述方案,所述凹凸型反光环上凹型反光段和凸型反光段设置在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高度5m处至隧道路面,所述凹型反光段和凸型反光段顶部和底部宽度为0.15m,所述凹型反光段的中点处反光环宽度为0.05m,所述凸型反光段的中点处反光环宽度为0.25m,所述凹型反光段呈凹形对称式,所述凸型反光段呈凸形对称式,所述凹型反光段端点至中点的渐变形式为旋转单叶双曲面式弧线,所述方型反光段宽度为0.15m,所述凸型反光段端点至中点的渐变形式为椭圆曲线式的弧线;相邻的所述凹凸型反光环之间的间距为60~100m
[0010]按上述方案,所述垂直型反光条与隧道路面呈90
°
夹角;所述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内侧下部倾斜式反光条按行车方向与隧道路面呈60
°
~80
°
夹角;所述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外侧下部倾斜式反光条按行车方向与隧道道路面呈100
°
~120
°
夹角;所述垂直型反光条和倾斜式反光条均以2~3个等距设置于相邻的凹凸型反光环之间,所述垂直型反光条和倾斜式反光条宽度为0.1m,所述垂直型反光条和倾斜式反光条分别都与连续式叶茎型相接。
[0011]按上述方案,所述间断式叶茎型为长度为1~2m的非对称式弧度反光腰带线,相邻的所述间断式叶茎型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断式叶茎型包括与隧道地面平行的颜色为白色、宽度为0.1m的水平反光条、与隧道地面倾斜的弧度式反光条,所述水平式反光条设置于隧道地面高度为2m处,所述水平式反光条与弧度式反光条之间间距为0.6m~1m,在所述水平式反光条与弧度式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绿色反光油漆,所述间断式叶茎型上均设置3个间距相等的白色反光箭头,所述白色反光箭头宽度为10cm,长度为20cm,角度为90
°
;所述弯坡接近段内侧壁上弧度式反光条设置于水平反光条之下,所述弯坡接近段外侧壁上弧度式反光条设置于水平反光条之上;
[0012]当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为上坡时,所述弧度式反光条与行车方向水平线夹角为10
°
~20
°

[0013]当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为下坡时,所述弧度式反光条与行车方向水平线夹角为160
°
~170
°

[0014]按上述方案,所述彩色连续式叶茎型和无色连续式叶茎型为宽度0.1m的非对称式弧度反光腰带线,所述彩色连续式叶茎型的反光条颜色为黄色,所述无色连续式叶茎型反光条颜色为白色,所述彩色连续式叶茎型设置在弯坡驶离段相邻的平行反光环之间,所述无色连续式叶茎型设置在弯坡驶离段相邻的凹凸型反光环之间,所述彩色连续式叶茎型和无色连续式叶茎型包括与隧道地面平行的弦、与隧道地面呈弧度的弧,所述彩色连续式叶茎型的弦与弧之间设置有反光油漆,所述无色连续式叶茎型的弦与弧之间设置无色,所述彩色连续式叶茎型和无色连续式叶茎型的弦与路面水平线平行且高为2m;
[0015]所述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转弯内侧壁上所述弧中点在其弦下方0.6m~1m处,所述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转弯外侧上所述弧中点在其弦上方0.6m~1m处;所述彩色连续式叶茎型和无色连续式叶茎型的弧上设置5个间距相等的反光箭头;所述反光箭头宽度为0.1m,长度为0.2m,角度为90
°

[0016]按上述方案,所述颜色渐变箭头照明灯设置于弯坡曲线段外侧壁高度4.5~5m处,相邻的所述颜色渐变箭头照明灯之间间隔为10~15m,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于弯坡接近段入口前50~100m处、和弯坡接近段出口的侧壁;有车辆时,所述颜色渐变箭头照明灯设置在弯坡曲线段,由弯坡曲线段的弯坡起始处至弯坡终止处由暖黄色渐变至白色再渐变至暖
黄色,无车辆时则关闭隧道外侧车灯。
[0017]按上述方案,所述高度均衡轮廓标和高度渐变轮廓标设置在隧道地面高0.6m~1m处,相邻的所述高度均衡轮廓标和高度渐变轮廓标之间间隔4m~10m,所述高度均衡轮廓标和高度渐变轮廓标高度为0.15m;
[0018]当弯坡曲线段为上坡时,所述弯坡曲线段从起点处为以5个为一组按0.03m的间距渐变式增高的设置高度渐变轮廓标,直至所述弯坡曲线段终点处;
[0019]当弯坡曲线段为下坡时,所述弯坡曲线段从起点处为以5个为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所述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分为弯坡接近段、弯坡曲线段和弯坡驶离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坡接近段和所述弯坡驶离段的隧道壁上设置有平行反光环,所述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设置有凹凸型反光环,所述弯坡接近段和弯坡驶离段隧道壁下部设置有垂直型反光条,所述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内侧下部和外侧下部都设置有倾斜式反光条,所述弯坡接近段隧道壁中部设置有间断式叶茎型,所述弯坡曲线段隧道壁中部设置有彩色连续式叶茎型,所述弯坡驶离段隧道壁中部设置有无色连续式叶茎型,所述弯坡曲线段入口前和出口处的外侧底面都分别设置有红外线感应,所述弯坡曲线段侧面上部设置有颜色渐变箭头照明灯,所述弯坡接近段和弯坡驶离段设置有高度均衡轮廓标,所述弯坡曲线段设置有高度渐变轮廓标,所述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地面边线内侧和地面中线两侧设置有反光标线,所述弯坡曲线段两侧地面设置有螺旋型黄黑立面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坡接近段为距离弯坡前缓和曲线200m的直线段,所述弯坡驶离段为距离弯坡后缓和曲线200m的直线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型反光环为部分宽度渐变式,所述凹凸型反光环包括设置在隧道壁内侧的凹型反光段、设置在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外侧的凸型反光段和设置在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顶部的方型反光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型反光环上凹型反光段和凸型反光段设置在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高度5m处至隧道路面,所述凹型反光段和凸型反光段顶部和底部宽度为0.15m,所述凹型反光段的中点处反光环宽度为0.05m,所述凸型反光段的中点处反光环宽度为0.25m,所述凹型反光段呈凹形对称式,所述凸型反光段呈凸形对称式,所述凹型反光段端点至中点的渐变形式为旋转单叶双曲面式弧线,所述方型反光段宽度为0.15m,所述凸型反光段端点至中点的渐变形式为椭圆曲线式的弧线;相邻的所述凹凸型反光环之间的间距为60~100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型反光条与隧道路面呈90
°
夹角;所述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内侧下部倾斜式反光条按行车方向与隧道路面呈60
°
~80
°
夹角;所述弯坡曲线段的隧道壁外侧下部倾斜式反光条按行车方向与隧道道路面呈100
°
~120
°
夹角;所述垂直型反光条和倾斜式反光条均以2~3个等距设置于相邻的凹凸型反光环之间,所述垂直型反光条和倾斜式反光条宽度为0.1m,所述垂直型反光条和倾斜式反光条分别都与连续式叶茎型相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隧道弯坡路段的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式叶茎型为长度为1~2m的非对称式弧度反光腰带线,相邻的所述间断式叶茎型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断式叶茎型包括与隧道地面平行的颜色为白色、宽度为0.1m的水平反光条、与隧道地面倾斜的弧度式反光条,所述水平式反光条设置于隧道地面高度为2m处,所述水平式反光条与弧度式反光条之间间距为0.6m~1m,在所述水平式反光条与弧度式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刚秦小琳许富强王首硕吴坤霖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