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翻转机构、机盖装置及车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1775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连接铰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链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连杆组,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连杆组展开以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从初始位置外伸翻转至打开位置;通过第一安装座连接在农机固定端上,第二安装座连接在翻转部件上,比如拖拉机机盖、收获机侧门等,本方案连杆组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采用双杆结构,在翻转部件打开时,通过双杆结构使铰接位处的受力更平衡,比如本方案通过第一外连杆和第一内连杆铰接在上连杆末端的两侧,来使第一连杆作用在上连杆末端的作用力均布在上连杆两侧,从而使各连杆铰接处的强度提升,以提升整个铰链翻转机构的支撑强度。支撑强度。支撑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链翻转机构、机盖装置及车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连接铰链的
,尤其涉及一种铰链翻转机构以及具有该铰链翻转机构的机盖装置以及车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铰链翻转机构被广泛应用于车门的开闭设计中,一些重型机械,例如拖拉机、收获机等农业机械的机盖同样可以采用铰链翻转机构来实现打开或闭合。
[0003]然而,现有的铰链翻转机构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铰链翻转机构中各连杆一般采用单个直杆,由于铰链翻转机构展开后,各连杆需要支撑机盖在打开位置,而单个直杆的结构,其受力点在铰接处,且在铰接处仅有一侧受力,在重型机械的机盖较大以及较重的使用环境下,连杆的铰接位置容易松动或损坏,影响铰链翻转机构展开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翻转机构,采用双杆结构,从而使各连杆铰接处的强度提升,以提升整个铰链翻转机构的支撑强度。
[0005]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铰链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连杆组,所述连杆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安装座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运动,使所述第二安装座从初始位置外伸翻转至打开位置;
[0006]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上连杆、下连杆;
[0007]所述上连杆首端铰接于第一安装座上;
[0008]所述第一连杆首端与所述上连杆末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末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0009]所述第二连杆首端铰接于第一安装座上;
[0010]所述下连杆首端与所述第二连杆末端铰接,所述下连杆末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0011]所述第一连杆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外连杆和第一内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外连杆和第二内连杆,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上连杆末端均铰接于所述第一外连杆和第一内连杆之间,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下连杆首端均铰接于第二外连杆和第二内连杆之间,所述第一外连杆、第一内连杆、第二外连杆、第二内连杆还相互铰接,使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形成交叉布置。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所述第一内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二外连杆和第二内连杆之间,所述第一外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二内连杆的外侧。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还包括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包括;
[0014]第一自润滑衬套,套设于所述上连杆与第一安装座的第一铰接轴上,且位于所述上连杆与所述第一铰接轴之间;
[0015]第二自润滑衬套,套设于所述上连杆与第一连杆首端的第二铰接轴上,且位于所述上连杆与所述第二铰接轴之间;
[0016]第三自润滑衬套、第四自润滑衬套、第五自润滑衬套、第六自润滑衬套,均套设于所述第二外连杆、第一内连杆、第二内连杆、第一外连杆相互铰接的第三铰接轴上,且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二外连杆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第一内连杆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第二内连杆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第一外连杆与第三铰接轴之间;
[0017]第七自润滑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末端与第二安装座的第四铰接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四铰接轴之间。
[0018]如上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所述铰接组件还包括;
[0019]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套设于所述上连杆与第一安装座的第一铰接轴上,且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杆的两侧;
[0020]第三垫圈、第四垫圈,套设于所述上连杆与第一连杆首端的第二铰接轴上,且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杆的两侧;
[0021]第五垫圈、第六垫圈、第七垫圈、第八垫圈,均套设于所述第二外连杆、第一内连杆、第二内连杆、第一外连杆相互铰接的第三铰接轴上,且分别对应位于第二外连杆与第一内连杆之间、第一内连杆与第二内连杆之间、第二内连杆与第一外连杆之间和第一外连杆的外侧;
[0022]第九垫圈、第十垫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末端与第二安装座的第四铰接轴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两侧。
[0023]如上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连接底座、从第一连接底座上凸起的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连接底座、从第二连接底座上凸起的第二铰接部;
[0024]所述上连杆铰接于第一铰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杆末端与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下连杆的末端铰接于第二铰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首端与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第一铰接部共面。
[0025]如上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上连杆、下连杆上均开设有镂空部。
[0026]如上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所述第二连接底座上设有用于连接翻转部件的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位于与第二铰接部相反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安装座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连接端面相对于初始位置时的翻转夹角为120
°
至135
°

[0027]如上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所述第二连杆整体呈“L”型。
[002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盖装置,包括机盖本体,所述机盖本体上设有如上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
[002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门装置,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上设有如上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
[0030]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铰链翻转机构,其通过第一安装座连接在农机固定端上,第二安装座连接在翻转部件上,比如拖拉机机盖、收获机侧门等,本方案连杆组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采用双杆结构,在翻转部件打开时,通过双杆结构使铰接位处的受力更平
衡,比如本方案通过第一外连杆和第一内连杆铰接在上连杆末端的两侧,来使第一连杆作用在上连杆末端的作用力均布在上连杆两侧,从而使各连杆铰接处的强度提升,以提升整个铰链翻转机构的支撑强度。
[0032]2、本技术一种铰链翻转机构,在通过连杆组组成的七转动幅结构中,通过双杆结构使支撑强度提升后,连杆组可展开的开度更大,从而使第二安装座可带动翻转部件伸展较大的开度,满足较小的连杆机构实现大角度打开,而且解决了翻转部件在打开时与机身或托架干涉的问题。
[0033]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盖装置以及一种车门装置,其在机盖或车门上采用上述铰链翻转机构,同样具备连接稳固、转动开度大、解决了翻转时与机身或托架干涉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图1中A部铰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图1中B部铰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图1中C部铰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座(1)、第二安装座(2)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座(1)和第二安装座(2)之间的连杆组,所述连杆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安装座(2)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1)运动,使所述第二安装座(2)从初始位置外伸翻转至打开位置;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上连杆(5)、下连杆(6);所述上连杆(5)首端铰接于第一安装座(1)上;所述第一连杆(3)首端与所述上连杆(5)末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末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上;所述第二连杆(4)首端铰接于第一安装座(1)上;所述下连杆(6)首端与所述第二连杆(4)末端铰接,所述下连杆(6)末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上;所述第一连杆(3)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外连杆(31)和第一内连杆(32),所述第二连杆(4)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外连杆(41)和第二内连杆(42),所述第二安装座(2)与所述上连杆(5)末端均铰接于所述第一外连杆(31)和第一内连杆(32)之间,所述第一安装座(1)与所述下连杆(6)首端均铰接于第二外连杆(41)和第二内连杆(42)之间,所述第一外连杆(31)、第一内连杆(32)、第二外连杆(41)、第二内连杆(42)还相互铰接,使所述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形成交叉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连杆(32)铰接于所述第二外连杆(41)和第二内连杆(42)之间,所述第一外连杆(31)铰接于所述第二内连杆(42)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第一自润滑衬套(721),套设于所述上连杆(5)与第一安装座(1)的第一铰接轴上,且位于所述上连杆(5)与所述第一铰接轴之间;第二自润滑衬套,套设于所述上连杆(5)与第一连杆(3)首端的第二铰接轴上,且位于所述上连杆(5)与所述第二铰接轴之间;第三自润滑衬套(723)、第四自润滑衬套(724)、第五自润滑衬套(725)、第六自润滑衬套(726),均套设于所述第二外连杆(41)、第一内连杆(32)、第二内连杆(42)、第一外连杆(31)相互铰接的第三铰接轴上,且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二外连杆(41)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第一内连杆(32)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第二内连杆(42)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第一外连杆(31)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第七自润滑衬套(727),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3)末端与第二安装座(2)的第四铰接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3)与所述第四铰接轴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余张洋周桂珊陈海忠陈亚欢丁雷雷邓清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皓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