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和微波消解赶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155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热器和微波消解赶酸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器包括:箱体;套筒,所述套筒设置有侧壁腔室和散热孔,所述侧壁腔室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一正极接脚和第一负极接脚;以及充电组件,包括外壳、控制组件、插头和接电线圈,所述接电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二正极接脚和第二负极接脚;所述接电线圈在通电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正极接脚与所述第二负极接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接脚与所述第二正极接脚电性连接,使所述电热丝通电发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将套筒从箱体上随意取出,用于对试管内溶液进行保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微波消解赶酸装置。解赶酸装置。解赶酸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器和微波消解赶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赶酸
,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器和应用所述加热器的微波消解赶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往往需要将样品放入试管中加酸、加热使其分解并赶出多余的酸液,赶酸的作用是一方面是降低溶样杯中添加的多余酸液避免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避免加入的强酸对后续设备造成腐蚀,试管加热方式主要有水浴或电热板加热。
[0003]现有赶酸装置多采用电热板加热方式,具体地,电热板表面设置有用于插设试管的内腔,电热板接电产生热量,将热量传递至试管表面实现加热功能。
[0004]实际应用中,做实验时,需要多次将试管从电热板上取出,会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加速降低,不利于溶液进行化学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消解赶酸装置,旨在可将套筒从箱体上取出,用于对试管内溶液进行保温。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微波消解赶酸装置,包括:
[0007]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第一内腔;
[0008]套筒,所述套筒插接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套筒用于承载试管,所述套筒设置有第二内腔,所述套筒的外周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之间设置有侧壁腔室,所述内周壁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所述侧壁腔室和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侧壁腔室相连通的穿线孔,所述侧壁腔室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沿所述侧壁腔室的表面呈螺旋式延伸设置,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所述正极导线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穿线孔后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部,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正极接脚和第一负极接脚,所述第一正极接脚与所述正极导线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接脚与所述负极导线连接;
[0009]以及充电组件,包括外壳、控制组件、插头和接电线圈,所述外壳设置有第三内腔,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接电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三内腔中,所述插头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插头和所述接电线圈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接电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二正极接脚和第二负极接脚,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正极接脚和所述第二负极接脚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0010]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接电线圈在通电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正极接脚与所述第二负极接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接脚与所述第二正极接脚电性连接使电路呈闭合回路,使所述电热丝通电发热。
[0011]可选地,所述底座的表面设置通孔,所述正极导线和所述负极导线穿过所述通孔。
[0012]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弹性结构。
[0013]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为弹簧。
[0014]可选地,所述箱体的表面设置有保温棉材料层。
[0015]可选地,所述套筒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微波消解赶酸装置,包括所述的加热器。
[0017]实际应用中,试管插设在套筒内(当然,套筒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开口,供试管插入套筒内),接电线圈在通电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正极接脚与所述第二负极接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接脚与所述第二正极接脚电性连接使电路呈闭合回路,使所述电热丝通电发热,电热丝的热量从套筒内周壁上的散热孔散发出,以对试管表面加热,使内部试剂溶液升温后进行赶酸处理。当需要取下试管提取其内部试剂溶液时,可同时将套筒从箱体上取出,试管不与套筒分离,可使套筒及电热丝持续对试管内试剂溶液进行保温。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微波消解赶酸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微波消解赶酸装置一实施例中电热丝接电原理结构示意图(部分零件为剖面结构);
[0021]图3为本技术微波消解赶酸装置一实施例中接电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名称标号名称标号箱体1第一正极接脚331套筒2第一负极接脚332侧壁腔室21充电组件4散热孔22外壳41电热丝3插头42正极导线31接电线圈43负极导线32第二正极接脚431底座33第二负极接脚432
[002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加热器,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设置有第一内腔(图中未标出);套筒2,所述套筒2插接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套筒2用于承载试管(图中未画出),所述套筒2设置有第二内腔(图中未标出),所述套筒2的外周壁与所述套筒2的内周壁之间设置有侧壁腔室21,所述内周壁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孔22,所述散热孔22、所述侧壁腔室21和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所述套筒2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侧壁腔室21相连通的穿线孔(图中未画出),所述侧壁腔室21内设置有电热丝3,所述电热丝3沿所述侧壁腔室21的表面呈螺旋式延伸设置,所述电热丝3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正极导线31和负极导线32,所述正极导线31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线32的一端穿过所述穿线孔后设置在所述套筒2的外部,所述套筒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3,所述底座3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正极接脚331和第一负极接脚332,所述第一正极接脚331与所述正极导线31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接脚332与所述负极导线32连接;以及充电组件4,包括外壳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微波消解赶酸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第一内腔;套筒,所述套筒插接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套筒用于承载试管,所述套筒设置有第二内腔,所述套筒的外周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之间设置有侧壁腔室,所述内周壁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所述侧壁腔室和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侧壁腔室相连通的穿线孔,所述侧壁腔室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沿所述侧壁腔室的表面呈螺旋式延伸设置,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所述正极导线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穿线孔后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部,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正极接脚和第一负极接脚,所述第一正极接脚与所述正极导线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接脚与所述负极导线连接;以及充电组件,包括外壳、控制组件、插头和接电线圈,所述外壳设置有第三内腔,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接电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三内腔中,所述插头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插头和所述接电线圈分别与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骥任燕秋李纠纠王秋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安博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