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107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18
本申请涉及食品添加剂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包括褐藻酸钠20~30份;聚丙烯酸钠30~60份;瓜尔胶10~20份;可得然胶30~60份;魔芋胶3~5份;大豆分离蛋白10~20份;氯化钾1~2份;另外,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将相应重量分数的各组分依次过筛后,送入混合机内混合均匀,混合后分装即可,具有增稠效果好、增稠效果稳定、成本低廉的优点。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食品添加剂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增稠剂又称胶凝剂,是一种能增加胶乳、液体黏度的物质,增稠剂可以提高物系黏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或形成凝胶。食品增稠剂被广泛地用在调味酱、果酱、冰淇淋、罐头等中提高食品黏度或形成凝胶。
[0003]传统的食品增稠剂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稠剂往往指标不稳定,导致增稠剂稳定性差。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复配增稠剂,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0005]优选的,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5~25份的糯米粉。
[0006]优选的,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8~10份的葫芦巴胶。
[0007]优选的,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3~5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
[0008]优选的,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0~15份的木薯粉。
[0009]优选的,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15份的卡拉胶。
[0010]上述含有复配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将相应重量分数的各组分依次过筛后,送入混合机内混合均匀,混合后分装即可。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配增稠剂通过各单组分相互间的协同作用,将这些增稠剂进行合理复配,不仅得到了具有粘稠高、抗剪切、保水性能好、透明度高的复配产品,而且成本低廉,适宜推广。从而代替传统的淀粉、果胶类等单组分增稠剂,提升了食品的粘稠性、保水性。
[001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稠剂中,增稠剂中含有的可得然胶具有热成胶性、热稳定性、耐冷冻性。在食品加工业中,可得然胶可以高度胶体的形式被利用,并且在高温加热条件下以及冷冻条件下均具有超高的的稳定性。
[0013]同时,糯米粉吸水力大,遇水即黏连,具有良好的增稠效果,并且将其复配在增稠
剂中能够协同提升保水性以及抗剪切效果。葫芦巴胶溶液为非牛顿流体,其剪切稀化具有瞬时恢复性,能够极大地提升增稠剂的抗剪切效果,并且其与褐藻酸钠能够协同增效,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极强的相互增效的协同效应,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0014]木薯粉在加水遇热煮熟后会形成清澈透明的浆糊,不仅保水性好,并且口感带有弹性,能够有效改善食品的口感。卡拉胶与水结合粘度会增加,并且能够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起乳化作用,使增稠剂的增稠效果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
[0016]实施例1:一种复配增稠剂,其原料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并通过如下操作制备:将相应重量分数的各组分依次过60~80目筛后,送入V形混合机内混合均匀,混合后分装即可。
[0017]实施例2~3:一种复配增稠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其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0018]表1实施例1

3中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褐藻酸钠202530聚丙烯酸钠304560瓜尔胶101520可得然胶304560魔芋胶345大豆分离蛋白101520氯化钾11.52实施例4:一种复配增稠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20份的糯米粉。
[0019]实施例5:一种复配增稠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25份的葫芦巴胶。
[0020]实施例6:一种复配增稠剂,与实施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
[0021]实施例7:一种复配增稠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0份的木薯粉。
[0022]实施例8:一种复配增稠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其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0份的卡拉胶。
[0023]对比例对比例1:一种复配增稠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褐藻酸钠
ꢀꢀꢀꢀ
30份;聚丙烯酸钠
ꢀꢀ
50份;
瓜尔胶
ꢀꢀꢀꢀꢀꢀ
20份。
[0024]性能检测试验试验样品:采用实施例1

8中获得的增稠剂作为试验样品1

8,采用对比例1获得的增稠剂作为对照样品1。
[0025]试验方法:1、将试验样品1

8与对照样品1与去离子水按照1:2的比例混合均匀,使用以RVDV
‑Ⅱ
型Brookfield粘度仪测定粘度(转子AC4

21),转速12r/min,室温下测定5min内的粘度平均值。
[0026]2、静置分层率定实验:购买同一天生产的果粒橙饮料,分别等量盛放于10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第1

8杯中分别放入试验样品1

8,第9杯中放入对照样品1,第10杯作为空白对照组(不添加增稠剂)。10杯中放入增稠剂的重量相同,且摇匀,静置5天后观察,测出析出水层的高度和样品总高度,静置分层率=析出水层的高度/样品总高度,静置分层率越大,稳定性越差;3、浑浊稳定性实验:购买同一天生产的果粒橙饮料,分别等量盛放于10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第1

8杯中分别放入试验样品1

8,第9杯中放入对照样品1,第10杯作为空白对照组(不添加增稠剂),10杯中放入增稠剂的重量相同,且摇匀。
[0027]静置5h,再次摇匀,在600nm下测定每一组的初始吸光值,然后将每组均并称取一定量,分别用去离子水进行1:1稀释,然后将混匀的稀释液以100r/min离心15min,在600nm下测定离心后的吸光值,浑浊稳定性=离心后的吸光值/初始吸光值,浑浊稳定性越接近1说明体系有越高的稳定性。
[0028]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项目第1杯第2杯第3杯第4杯第5杯粘度(cp)956.26962.54958.161369.821298.97静置分层率00000浑浊稳定性0.76410.76340.77130.90160.8431项目第6杯第7杯第8杯第9杯第10杯粘度(cp)1630.261205.611195.45573.62278.51静置分层率0008.596.64浑浊稳定性0.91610.83840.83060.46160.1813数据分析:通过粘度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未添加增稠剂的果粒橙饮料本身粘度较低,加入试验样品1

8后饮料粘度明显上升,而加入对照样品1时粘度虽有上升,但远不如加入试验样品1

8的效果。
[0029]通过静置分层率可以看出,未添加增稠剂的空白对照组果粒沉降很快,稳定性差,加入试验样品1

8后静置基本已不分层,而添加了对照样品1的实验组虽然稳定性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效果仍然不及加入试验样品1

8后的对照组。
[0030]通过浑浊稳定性可以看出,未添加增稠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配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褐藻酸钠
ꢀꢀꢀꢀꢀꢀꢀꢀꢀꢀꢀ
20~30份;聚丙烯酸钠
ꢀꢀꢀꢀꢀꢀꢀꢀꢀ
30~60份;瓜尔胶
ꢀꢀꢀꢀꢀꢀꢀꢀꢀꢀꢀꢀꢀ
10~20份;可得然胶
ꢀꢀꢀꢀꢀꢀꢀꢀꢀꢀꢀ
30~60份;魔芋胶
ꢀꢀꢀꢀꢀꢀꢀꢀꢀꢀꢀꢀꢀ
3~5份;大豆分离蛋白
ꢀꢀꢀꢀꢀꢀꢀ
10~20份;氯化钾
ꢀꢀꢀꢀꢀꢀꢀꢀꢀꢀꢀꢀꢀ
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增稠剂,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教德刘俩德吴千红温菊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闽得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