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9863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包括:沿顶部坑槽四周侧壁铺设的并与主体结构顶部的顶板的水平面呈50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tion structure top pit backfi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顶部坑槽回填层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结构施工后,还需对车站结构顶部坑槽进行回填施工。传统的顶部坑槽回填是采用粘性土进行逐层摊铺晾晒、逐层碾压密实、逐层密实度检测,在粘性土回填施工期间经常受雨天或逐层摊铺晾晒、逐层碾压密实、逐层长时间密实度检测等因素制约,导致顶部坑槽回填施工工期延长;又因粘性土回填施工操作不当或在顶部坑槽坑壁边、角处联结不密实,造成地表水渗入顶部坑槽回填层和车站结构,影响车站结构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回填层所产生的施工工期长、回填不密实易渗水的质量缺陷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顶部坑槽包括处于坑槽侧壁的围护结构和处于坑槽基底的主体结构,回填结构包括:
[0006]沿顶部坑槽四周侧壁铺设的并与主体结构顶部的顶板的水平面呈50
°
~70
°
夹角的梯形锥台的隔离网;
[0007]布设在隔离网与主体结构的顶板的围合区域内的水泥混凝土层;
[0008]布设在隔离网与围护结构的围合区域内的泡沫混凝土层;在隔离网顶部与顶部坑槽的顶部外侧的地表平台外边缘之间铺设抗裂防沉降网层;
[0009]铺设在抗裂防沉降网层和水泥混凝土层上的防水层;
[0010]铺设在防水层上并带有雨水及污水管的粘土层;
[0011]铺设在粘土层上的道路路面结构层。
[0012]进一步地,隔离网的顶部延伸出顶部坑槽的顶部,隔离网延伸出顶部坑槽多余的基体向顶部坑槽外侧的地表平台外边缘方向弯折,并与地表平台齐平;抗裂防沉降网层铺设在地表平台、围护结构破除后的挡土墙顶面和泡沫混凝土层顶面上;抗裂防沉降网层与弯折后的隔离网搭接。
[0013]进一步地,抗裂防沉降网层在顶部坑槽的四周呈“回”字形结构。
[0014]进一步地,防水层包括:铺设在抗裂防沉降网层上的调平层,铺设在调平层上的防水卷材层,铺设在防水卷材层和水泥混凝土层顶面的防水砂浆层。
[0015]进一步地,调平层铺设在沿抗裂防沉降网层的宽度方向两侧各延伸1000mm的范围内;调平层靠近顶部坑槽的中间侧的高度高于靠近顶部坑槽的外侧四周的高度,形成顶部坑槽中间侧高顶部坑槽外侧四周低的坡面,以使得调平层在顶部坑槽的顶面四周呈“回”字
形结构。
[0016]进一步地,防水卷材层铺设在调平层上并在顶部坑槽的顶面四周呈“回”字形结构。
[0017]进一步地,防水砂浆层的中间高度高于四周高度,以在顶部坑槽的顶面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人字形坡面。
[0018]进一步地,雨水及污水管至粘土层底部距离大于等于500mm。
[0019]进一步地,雨水及污水管至粘土层顶部距离大于等于500mm。
[002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沿顶部坑槽四周侧壁铺设有类似“八字”的梯形锥台的隔离网,以隔离水泥混凝土层与围护结构接触,有利于水泥混凝土回填后形成梯形锥台,提高水泥混凝土层的整体稳定性,又有效控制自身容重,从而降低对车站结构主体结构顶板的承载荷载,降低安全风险。隔离网与顶部坑槽四周的围护结构的空间区域填充有泡沫混凝土,形成泡沫混凝土层,阻止水泥混凝土层与围护结构之间形成渗水通道,进而阻止地表水渗入主体结构内,影响车站结构的使用功能。通过在铺设抗裂防沉降网层、防水层和粘土层,有效防止水泥混凝土层沉降和渗水。
[002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铺设抗裂防沉降网层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隔离网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1、顶部坑槽;2、围护结构;3、主体结构;4、隔离网;5、水泥混凝土层;6、泡沫混凝土层;7、抗裂防沉降网层;8、防水层;81、调平层;82、防水卷材层;83、防水砂浆层;9、粘土层;10、雨水及污水管;11、道路路面结构层;12、固定支架;13、锚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0]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铺设抗裂防沉降网层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隔离网示意图。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顶部坑槽1包括处于坑槽侧壁的围护结构2和处于坑槽基底的主体结构3,回填结构包括:
[0032]沿顶部坑槽1四周侧壁铺设的并与主体结构3顶部的顶板的水平面呈50
°
~70
°

角的梯形锥台的隔离网4;
[0033]布设在隔离网4与主体结构3的顶板的围合区域内的水泥混凝土层5;
[0034]布设在隔离网4与围护结构2的围合区域内的泡沫混凝土层6;在隔离网4顶部与顶部坑槽1的顶部外侧的地表平台外边缘之间铺设抗裂防沉降网层7;
[0035]铺设在抗裂防沉降网层7和水泥混凝土层5上的防水层8;
[0036]铺设在防水层8上并带有雨水及污水管10的粘土层9;
[0037]铺设在粘土层9上的道路路面结构层11。
[0038]本技术的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沿顶部坑槽1四周侧壁铺设有类似“八字”的梯形锥台的隔离网4,以隔离水泥混凝土层5与围护结构2接触,有利于水泥混凝土回填后形成梯形锥台,即提高水泥混凝土层5的整体稳定性,又有效控制自身容重,从而降低对车站结构主体结构3顶板的承载荷载,降低安全风险。隔离网4与顶部坑槽1四周的围护结构2的空间区域填充有泡沫混凝土,形成泡沫混凝土层6,阻止水泥混凝土层5与围护结构2之间形成渗水通道,进而阻止地表水渗入主体结构3内,影响车站结构的使用功能。通过在铺设抗裂防沉降网层7、防水层8和粘土层9,有效防止水泥混凝土层5沉降和渗水。
[0039]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隔离网4的顶部延伸出顶部坑槽1的顶部,隔离网4延伸出顶部坑槽1多余的基体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顶部坑槽(1)包括处于坑槽侧壁的围护结构(2)和处于坑槽基底的主体结构(3),其特征在于,回填结构包括:沿顶部坑槽(1)四周侧壁铺设的并与主体结构(3)顶部的顶板的水平面呈50
°
~70
°
夹角的梯形锥台的隔离网(4);布设在所述隔离网(4)与所述主体结构(3)的顶板的围合区域内的水泥混凝土层(5);布设在所述隔离网(4)与所述围护结构(2)的围合区域内的泡沫混凝土层(6);在所述隔离网(4)顶部与所述顶部坑槽(1)顶部外侧的地表平台外边缘之间铺设抗裂防沉降网层(7);铺设在所述抗裂防沉降网层(7)和所述水泥混凝土层(5)上的防水层(8);铺设在所述防水层(8)上并带有雨水及污水管(10)的粘土层(9);铺设在所述粘土层(9)上的道路路面结构层(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网(4)的顶部延伸出所述顶部坑槽(1)的顶部,所述隔离网(4)延伸出顶部坑槽(1)多余的基体向所述顶部坑槽(1)外侧的地表平台外边缘方向弯折,并与地表平台齐平;所述抗裂防沉降网层(7)铺设在地表平台、围护结构(2)破除后的挡土墙顶面和泡沫混凝土层(6)顶面上;所述抗裂防沉降网层(7)与弯折后的隔离网(4)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环保的车站结构顶部坑槽的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防沉降网层(7)在顶部坑槽(1)的四周呈“回”字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胜梁文新罗桂军邹瑜黄华祥张胥钟光耀程敏何世林汤志坚苏汉斌何润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