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勤怡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931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包括上颈椎按摩主体和下胸椎按摩主体,所述上颈椎按摩主体为开口环形,上颈椎按摩主体和下胸椎按摩主体的表面均包被有银纤维针织布,上颈椎按摩主体与下胸椎按摩主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上颈椎按摩主体和下胸椎按摩主体的内部均设置有按摩组件,上颈椎按摩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组件。该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通过设置上颈椎按摩主体、下胸椎按摩主体、石墨烯发热板和按摩凸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按摩和热敷结合为一体,且能够同时作用在颈部与上胸椎部两个部位,对于颈肩部位亚健康人群来说,能够有效改善颈肩部位的亚健康状态,防止颈肩部位生理曲度的改变。颈肩部位生理曲度的改变。颈肩部位生理曲度的改变。

A neck shoulder massage instrument for introduc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


[0001]本技术涉及按摩仪
,具体为一种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信息时代使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较大的改变,久坐、维持较长时间低头伏案状态已在社会中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健康造成了威胁。容易导致脊柱矢状面曲度变化,出现驼背、圆肩、头前探和颅颈角增加等上交叉综合征不良身体姿态,导致颈椎部位肌肉疼痛和偏头痛。
[0003]临床中发现,一般颈曲改变的颈椎病患者,自觉有胸背疼痛、麻痹或不适的症状,因此按摩仪有做到胸椎的必要,在现有技术中没有利用肩颈和背部的相互关系,少有同时对颈椎和胸椎进行按摩的仪器,按摩处理功能单一,且没有运用相应药材有效治疗,对于穴位的把控不够准确,现有颈椎按摩仪主要采用机械按摩的手段、低频脉冲技术,机械按摩技术力度难以把控,而低频脉冲技术会有电流刺痛感,敏感人群和老人要谨慎选择。
[0004]针对颈椎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且市面上现有产品良莠不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导入颈椎按摩仪,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包括上颈椎按摩主体和下胸椎按摩主体,所述上颈椎按摩主体为开口环形,上颈椎按摩主体和下胸椎按摩主体的表面均包被有银纤维针织布,上颈椎按摩主体与下胸椎按摩主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上颈椎按摩主体和下胸椎按摩主体的内部均设置有按摩组件,上颈椎按摩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组件;
[0007]所述按摩组件分别包括固定连接在上颈椎按摩主体和下胸椎按摩主体中央位置的固定按摩块以及设置在固定按摩块两侧的可移动按摩块,可移动按摩块通过滑轨分别与上颈椎按摩主体和下胸椎按摩主体滑动连接,固定按摩块与可移动按摩块之间设置有气囊;
[0008]所述固定按摩块和可移动按摩块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基底层、石墨烯发热板、测温装置、艾板、导电半透膜、中药液包和药用热塑弹性体垫片,药用热塑弹性体垫片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压感装置和大小不一的按摩凸起;
[0009]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上颈椎按摩主体左侧壁的触屏开关以及右侧壁的触屏显示屏,上颈椎按摩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充电口。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上颈椎按摩主体两端的两个弹力绳以及固定连接在上颈椎按摩主体底端的弹力带,两个弹力绳远离上颈椎按摩主体的两端与下胸椎按摩主体的两侧固定连接,弹力带的底端与下胸椎按摩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基底层的制作材料为保温隔热材料,测温装置包括设置在石墨烯发热板表面的测温探头。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按摩块和可移动按摩块的内部均开设有中药离子渗出孔。
[0013]优选的,所述导电半透膜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电半透膜分别设置在中药液包的正面和背面。
[0014]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上颈椎按摩主体内部的主控制板、内部线路和移动电源。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通过设置上颈椎按摩主体、下胸椎按摩主体、石墨烯发热板和按摩凸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按摩和热敷结合为一体,且能够同时作用在颈部与上胸椎部两个部位,对于颈肩部位亚健康人群来说,能够有效改善颈肩部位的亚健康状态,防止颈肩部位生理曲度的改变。
[0018]2.该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通过设置药用热塑弹性体垫片,实行中药离子导入技术实现给药,选用两层导电半透膜包被中药液包,在保证中药离子有效接触皮肤的同时,阻挡了液体的漏出。
[0019]3.该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接触皮肤的材料采用了银纤维针织布,具有弹性好,透气性好,保温防辐射的优点。
[0020]4.该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针对不同人群穴位相对位置的差异,本颈椎按摩仪采用了可移动按摩块,并依据不同穴位特点设计了不同大小的按摩凸起。
[0021]5.该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为防止过热的问题,本颈椎按摩仪采用了石墨烯发热板,并添加基底层用来隔热,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上颈椎按摩主体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上颈椎按摩主体和下胸椎按摩主体仰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可移动按摩块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固定按摩块和可移动按摩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上颈椎按摩主体、2下胸椎按摩主体、3固定按摩块、4可移动按摩块、5滑轨、6气囊、7基底层、8石墨烯发热板、9艾板、10导电半透膜、11中药液包、12热塑弹性体垫片、13压感装置、14按摩凸起、15触屏开关、16触屏显示屏、17弹力绳、18弹力带、19测温探头、20中药离子渗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包括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上颈椎按摩主体1为开口环形,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的表面均包被有银纤维针织布,接触皮肤的材料采用了银纤维针织布,具有弹性好,透气性好,保温防辐射的优点。
[0030]上颈椎按摩主体1与下胸椎按摩主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上颈椎按摩主体1两端的两个弹力绳17以及固定连接在上颈椎按摩主体1底端的弹力带18,两个弹力绳17远离上颈椎按摩主体1的两端与下胸椎按摩主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弹力带18的底端与下胸椎按摩主体2的顶端固定连接。
[0031]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的内部均设置有按摩组件,上颈椎按摩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组件。
[0032]按摩组件分别包括固定连接在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中央位置的固定按摩块3以及设置在固定按摩块3两侧的可移动按摩块4,可移动按摩块4通过滑轨5分别与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滑动连接,固定按摩块3与可移动按摩块4之间设置有气囊6,通过气囊6充放气使可移动按摩块4出现一个受到外力以及外力消失的的过程,从而实现可移动按摩块4的移动。
[0033]固定按摩块3和可移动按摩块4的内部均开设有中药离子渗出孔20。
[0034]固定按摩块3和可移动按摩块4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基底层7、石墨烯发热板8、测温装置、艾板9、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导入颈肩按摩仪,包括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颈椎按摩主体(1)为开口环形,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的表面均包被有银纤维针织布,上颈椎按摩主体(1)与下胸椎按摩主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的内部均设置有按摩组件,上颈椎按摩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分别包括固定连接在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中央位置的固定按摩块(3)以及设置在固定按摩块(3)两侧的可移动按摩块(4),可移动按摩块(4)通过滑轨(5)分别与上颈椎按摩主体(1)和下胸椎按摩主体(2)滑动连接,固定按摩块(3)与可移动按摩块(4)之间设置有气囊(6);所述固定按摩块(3)和可移动按摩块(4)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基底层(7)、石墨烯发热板(8)、测温装置、艾板(9)、导电半透膜(10)、中药液包(11)和药用热塑弹性体垫片(12),药用热塑弹性体垫片(12)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压感装置(13)和大小不一的按摩凸起(14);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上颈椎按摩主体(1)左侧壁的触屏开关(15)以及右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勤怡白江狄靖凯张桐源李夙航问宇琪李逸霄赵冰如
申请(专利权)人:苏勤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