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压穴环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65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压穴环带,由于具有固定带,因此能够固定佩戴在用户的手腕或脚踝上,由于具有压穴组件,压穴组件具有插板和安装在插板上的压具,压具的按压部朝向环带的内部凸起,因此,用户将中医压穴环带佩戴在其手腕或脚踝上后,就能够通过按压插板,将力作用于压具上,进而压具的按压部作用于手腕或脚踝部位的穴区,对穴区进行刺激,从而缓解用户的疼痛、眩晕、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达到类似于腕踝针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且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环带进行按压为无创治疗,操作方便,避免了传统腕踝针针刺疗法操作不当带来的创伤,拓展了腕踝针理论的适用性。此外,压具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插板上,因此,可以方便地更换压具。可以方便地更换压具。可以方便地更换压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医压穴环带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压穴环带。

技术介绍

[0002]腕踝针疗法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在20世纪70年代首创的一种新针刺疗法,该疗法在患者手腕或脚踝部位选取特定的针刺点,用毫针循身体纵轴沿真皮下刺入一定长度以治疗疾病。它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准,将身体两侧划分成6个纵行区,又以横膈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6区的疾病分别采用腕部腕横纹上2寸位置相对应的6个进针点(上1、上2、上3、上4、上5、上6)进行治疗,下6 区的疾病分别采用踝部踝关节上3寸位置相对应的6个进针点(下1、下2、下3、下4、下5、下6)进行治疗。腕踝针疗法操作简便、安全、起效迅速,患者无酸麻胀痛感,易被患者接受。治疗上在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多个系统及科室的疾病,尤其在急性痛症、经筋病方面有显著优势。
[0003]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和6个通孔,固定带包括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并通过人群流行病调查并数据分析后得出通孔的直径与通孔间距,可快速并且准确地进行进针点定位。
[0004]虽然具有上述的多中优势,然而,现有的腕踝针疗法及相应的针刺点定位装置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腕踝针疗法是一种有创操作,非针灸专业医疗工作者或初学者可能操作不当,刺伤组织或血管,造成不必要的创伤或感染;其二,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只能用于位置的确定,没有特殊的按压装置配套组装,单纯用手按揉的情况下深度和力度可能无法达到刺激要求。且其固定带不能延伸长短,无法适用于特殊体型人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供用户按压手腕或脚踝的穴区以达到类似于腕踝针针刺疗法疗效的中医压穴环带,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压穴环带,用于供用户对其手腕或脚踝的穴区进行按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带;以及压穴组件,具有:插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带的两端连接,形成环形;以及压具,安装在所述插板上且位于环形的内侧,至少具有向外凸起的按压部,用于供用户对其手腕或脚踝的穴区进行按压,其中,按压部的尺寸与穴区相匹配。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按压部呈半球状,按压部的底面直径为1.3cm
±
0.5cm,凸起高度为0.7cm
±
0.3cm。
[0008]本技术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按压部呈圆锥状,且向外凸起的端部具有倒角,按压部的底面直径为1.3cm
±
0.5cm,凸起高度为0.7cm
±
0.3cm。
[0009]本技术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按压部呈柱状,其截面为三角形,且向外凸起的端部具有倒角,按压部的长度为2cm
±
0.5cm,三角形的
底边长度与两个斜边长度均一致,底边长度与斜边长度均为0.5cm
±
0.2cm。
[0010]本技术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压穴组件还具有活动带,套接在固定带上并可沿固定带的长度方向移动,压具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安装在活动带上且位于环形的内侧。
[0011]本技术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插板朝外的表面上设置有凹状嵌合部,压具还具有与凹状嵌合部相匹配的凸状嵌接部,用于将压具嵌合安装在插板上。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凹状嵌合部具有:第一凹槽,呈方形,从插板的表面向内凹陷;以及第二凹槽,呈方形且宽度小于第一凹槽,从第一凹槽的底部进一步向内凹陷,沿插板的宽度方向,凹状嵌合部的一端贯通,形成供凸状嵌接部嵌入的嵌入开口,凸状嵌接部与第二凹槽相匹配。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固定带包括软码带以及硬码带,均为魔术贴,软码带与硬码带部分重叠贴合,形成固定带,通过调节重叠部分的长度可调节固定带的长度。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固定带为手腕带,其长度与用户的手腕相匹配。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固定带为脚踝带,其长度与用户的脚踝相匹配。
[0016]技术作用与效果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中医压穴环带,由于具有固定带,因此能够固定佩戴在用户的手腕或脚踝上,由于具有压穴组件,压穴组件具有插板和安装在插板上的压具,压具的按压部朝向环带的内部凸起,因此,用户将中医压穴环带佩戴在其手腕或脚踝上后,就能够通过按压插板,将力作用于压具上,进而压具的按压部作用于手腕或脚踝部位的穴区,对穴区进行刺激,从而缓解用户的疼痛、眩晕、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达到类似于腕踝针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且通过本技术的环带进行按压为无创治疗,操作方便,避免了传统腕踝针针刺疗法操作不当带来的创伤,拓展了腕踝针理论的适用性。此外,压具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插板上,因此,可以方便地更换压具。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中医压穴环带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中医压穴环带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圆形压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圆形压具的截面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侧面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到插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到插板上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10是图5中框A内部分的放大图;
[0028]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带标记的侧面示意图;
[0029]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尖头压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尖头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尖头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侧面示意图;
[0032]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锥形压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锥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锥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侧面示意图;
[0035]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带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有圆形压具的活动带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压穴环带,用于供用户对其手腕或脚踝的穴区进行按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带;以及压穴组件,具有:插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带的两端连接,形成环形;以及压具,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插板上且位于所述环形的内侧,至少具有向外凸起的按压部,用于供所述用户对所述穴区进行按压,其中,所述按压部的尺寸与所述穴区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压穴环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按压部呈半球状,所述按压部的底面直径为1.3cm
±
0.5cm,凸起高度为0.7cm
±
0.3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压穴环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按压部呈圆锥状,且向外凸起的端部为圆形头,所述按压部的底面直径为1.3cm
±
0.5cm,凸起高度为0.7cm
±
0.3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压穴环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按压部呈柱状,其截面为三角形,且向外凸起的端部具有倒角,所述按压部的长度为2cm
±
0.5cm,所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与两个斜边长度一致,所述底边长度与所述斜边长度均为0.5cm
±
0.2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压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凡夫顾伟宋文娟栾晓维曹程兵玄其文吕灿操敏黄枫李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