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加文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618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底端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内部设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底端套有连接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手柄、振动机构、连接盖和按摩机构,按摩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并且底端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漏料孔和第二漏料孔,而内筒内部装有中药粉末,当通过转动外筒表面的套环使得若干第一漏料孔和第二漏料孔重合后,内筒中的中药粉末就可以通过第一漏料孔和第二漏料孔漏出,再配合振动机构带动按摩机构进行振动,使得外筒在肺俞穴处进行振动按摩,从而不需要手动按压肺俞穴,并且边按摩过程中,可以使得药粉均匀涂在肺俞穴处,该装置使得治疗咳嗽更加方便省力。该装置使得治疗咳嗽更加方便省力。该装置使得治疗咳嗽更加方便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治疗咳嗽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中医在治疗咳嗽的一种方法是用手指在双侧肺俞穴用力按压几分钟,使其局部潮红后,在肺俞穴上撒上中药粉,接着贴上医用胶布对粉末固定,但是长时间的按压导致手部酸痛,其按压效果不好,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底端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内部设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底端套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底端连接有按摩机构,所述手柄顶端开设有凹槽,且凹槽顶端转动连接有顶盖,所述手柄外侧壁设有开关按钮。
[0005]进一步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移动块,且移动块与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与活动槽内顶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弹簧,所述活动槽内侧壁固定有微型电机,且微型电机驱动轴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外侧壁与移动块上表面接触,开关按钮与微型电机电性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微型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并在弹簧的配合下,使得移动块在活动槽内上下振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外筒和内筒,且外筒和内筒底端均为球面,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部且相互贴合,所述外筒和内筒底端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漏料孔和第二漏料孔,使得内筒中装有的中药粉可以通过第一漏料孔和第二漏料孔漏出。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筒顶端外侧壁设有螺纹并且与连接盖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块底端外侧壁设有螺纹并且与连接盖顶端转动连接,使得移动块和外筒均可以与连接盖之间进行拆卸,拆卸外筒后,可以对内筒内部添加中药粉。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侧壁靠近内筒顶端处开设有两个条形口,且外筒表面靠近条形口处套有套环,所述套环内侧壁固定有两个连杆,且两个连杆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口与内筒外侧壁固定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转动套环带动内筒在外筒内部转动,当外筒上的第一漏料孔与内筒上的第二漏料孔重合后,中药粉才能漏出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下表面设有电加热块,所述连接盖为金属材料,且连接盖下表面固定有多个散热棒,便于通过电加热块和散热棒对外筒和内筒进行加热。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部设有电池,可以为电加热块和微型电机提供电能。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手柄、振动机构、连接盖和按摩机构,按摩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并且底端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漏料孔和第二漏料孔,而内筒内部装有中药粉末,当通过转动外筒表面的套环使得若干第一漏料孔和第二漏料孔重合后,内筒中的中药粉末就可以通过第一漏料孔和第二漏料孔漏出,再配合振动机构带动按摩机构进行振动,使得外筒在肺俞穴处进行振动按摩,从而不需要手动按压肺俞穴,并且边按摩过程中,可以使得药粉均匀涂在肺俞穴处,该装置使得治疗咳嗽更加方便省力。
[0013]2、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在振动机构上设置电加热块和散热棒,使得加热块将热量通过散热棒传递给内筒和外筒,当内筒和外筒进行振动按摩时,可以对穴位处进行加热,使得毛孔能更快舒张开,提高药粉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主剖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外筒立体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按摩机构俯剖图。
[0018]图例说明:
[0019]1、手柄;101、活动槽;102、凹槽;2、振动机构;21、移动块;22、弹簧;23、微型电机;24、凸轮;25、电加热块;26、散热棒;3、连接盖;4、按摩机构;41、外筒;411、第一漏料孔;412、条形口;42、内筒;421、第二漏料孔;43、连杆;44、套环;5、电池;6、顶盖;7、开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包括手柄1,手柄1底端开设有活动槽101,且活动槽101内部设有振动机构2,振动机构2底端套有连接盖3,连接盖3底端连接有按摩机构4,手柄1顶端开设有凹槽102,且凹槽102顶端转动连接有顶盖6,手柄1外侧壁设有开关按钮7。
[0021]如图2

4所示,振动机构2包括移动块21,且移动块21与活动槽101滑动连接,移动块21与活动槽101内顶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弹簧22,活动槽101内侧壁固定有微型电机23,且微型电机23驱动轴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24,凸轮24外侧壁与移动块21上表面接触。按摩机构4包括外筒41和内筒42,且外筒41和内筒42底端均为球面,内筒42位于外筒41内部且相互贴合,外筒41和内筒42底端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漏料孔411和第二漏料孔421。外筒41顶端外侧壁设有螺纹并且与连接盖3底端转动连接,移动块21底端外侧壁设有螺纹并且与连接盖3顶端转动连接。外筒41侧壁靠近内筒42顶端处开设有两个条形口412,且外筒41表面靠近条形口412处套有套环44,套环44内侧壁固定有两个连杆43,且两个连杆43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口412与内筒42外侧壁固定连接。移动块21下表面设有电加热块25,连接盖3为金属材料,且连接盖3下表面固定有多个散热棒26。凹槽102内部设有电池5。
[0022]使用时:将外筒41从连接盖3下方拧掉,然后向内筒42内部装填中药粉,接着将外筒41重新拧回连接盖3底端,随后使用者转动套环44使得内筒42在外筒41内转动,并保证若干第一漏料孔411和若干第二漏料孔421重合,这样中药粉才能从内筒42内漏出,然后将外筒41底端球面按压在肺俞穴处,按下开关按钮7启动微型电机23和电加热块25,微型电机23
带动凸轮24转动,在弹簧22配合下凸轮24顶动移动块21上下移动,产生振动效果,使得外筒41在肺俞穴处产生振动,从而起到按摩的效果,并且内筒42内的药粉会从第一漏料孔411和第二漏料孔421漏到皮肤表面,而电加热块25会对连接盖3进行加热,热量再通过散热棒26散发到内筒42内,对内筒42和外筒41进行加热,使得肺俞穴上的毛孔能更快速扩张,加速药粉吸收,按摩结束后,在肺俞穴处贴上医用胶布即可。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底端开设有活动槽(101),且活动槽(101)内部设有振动机构(2),所述振动机构(2)底端套有连接盖(3),所述连接盖(3)底端连接有按摩机构(4),所述手柄(1)顶端开设有凹槽(102),且凹槽(102)顶端转动连接有顶盖(6),所述手柄(1)外侧壁设有开关按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2)包括移动块(21),且移动块(21)与活动槽(101)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21)与活动槽(101)内顶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弹簧(22),所述活动槽(101)内侧壁固定有微型电机(23),且微型电机(23)驱动轴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24),所述凸轮(24)外侧壁与移动块(21)上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治疗咳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4)包括外筒(41)和内筒(42),且外筒(41)和内筒(42)底端均为球面,所述内筒(42)位于外筒(41)内部且相互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加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