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俐媛专利>正文

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及具备此种电源的穿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97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53
一种穿戴装置,包含一本体、一系带及一外挂电源。本体具有一第一电池,及一与第一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系带与本体结合而套挂在一穿戴者手腕。外挂电源包含一结合在系带底下的载体、至少一设置于载体的第二电池,及一与第二电池电连接的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其中,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将第二电池电能传输到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补充第一电池电能。池电能。池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及具备此种电源的穿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及具备此种电源的穿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越来越多的娱乐、工作、社交、通信、运动及健康管理等,都能够通过智慧手表、智慧手环等穿戴装置来达成。然而,随着穿戴装置的应用范围扩大,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时间也持续增长,但穿戴装置可接受的电池尺寸和重量往往受到限制,因而也限制了电池的容量,导致穿戴装置搭载的电池容量往往不能满足大量或长时间使用下的需求。面对这个情况,穿戴装置须使用外来的电源补充电能才能继续执行功能。
[0003]外来的电源有固定(有线)电源与行动(可携式)电源二种。固定电源包括墙壁插座(wall outlet)及配备连接埠的电子设备,如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等。行动电源(mobile power pack/power bank)通常是可重复充电使用的二次电池。其中,固定电源仅能在穿戴装置从穿戴者身上取下时,方能进行充电,在穿戴装置移动下,难以从固定电源汲取电力。至于行动电源虽然可随身携行,但也只能放置在手提包、背包、旅行袋等随身用品内,需要时再取出并透过一连接线连接到穿戴装置,不能直接附挂于穿戴装置,因此行动电源无论携带与使用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挂电源,可以附挂于穿戴装置,满足穿戴装置大量或长时间使用下的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外挂电源的穿戴装置,使穿戴装置具备更持久的续航力。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可以包含一套挂于一穿戴者手腕的载体;至少一设于该载体的电池;及一设于该载体上或延伸到该载体外,并与该电池电连接的感应线圈或连接器,该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将该电池电能传输到一穿戴装置。其中,该载体为如下列a至f中任一项的载体所形成者:
[0007]a.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边至少各有一穿带孔,该穿戴装置穿过该二穿带孔而与该载体相迭并保持在该载体上;
[0008]b.该载体为C形构造,外侧设有一向二端延伸的沟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沟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0009]c.该载体为C形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0010]d.该载体为环状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0011]e.该载体为C形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中间设有一凹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及
[0012]f.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可以包含一本体、一系带及一外挂电源。该本体具有一第一电池,及一与该第一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该系带与该本体连结,使该本体套挂于一穿戴者手腕。该外挂电源包含一套挂于该穿戴者手腕的载体、至少一设于该载体的第二电池,及一设于该载体上或延伸到该载体外,并与该第二电池电连接的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该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将该第二电池电能传输到该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补充该第一电池电能。其中,该载体为如下列a至c中任一项的载体所形成者:
[0014]a.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边至少各有一穿带孔,该系带二端分别穿过该二穿带孔而与该载体相迭,使该本体保持在该载体上;
[0015]b.该载体为C形构造,外侧设有一向二端延伸的沟槽,该本体及系带嵌入该沟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及
[0016]c.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
[0017]在另一实施例中,穿戴装置可以包含一本体及一外挂电源。该本体具有一第一电池,及一与该第一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该外挂电源包含一套挂于一穿戴者手腕的载体、至少一设于该载体的第二电池,及一设于该载体上或延伸到该载体外,并与该第二电池电连接的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该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将该第二电池电能传输到该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补充该第一电池电能。其中,该载体为如下列a至c中任一项的载体所形成者:
[0018]a.该载体为C形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本体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0019]b.该载体为环状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本体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及
[0020]c.该载体为C形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中间设有一凹槽,该本体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包含一感测器,该载体具有一窗孔,该窗孔面对该感测器。
[002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可以附挂于穿戴装置的外挂式电源,可以提供穿戴装置更持久的续航力,满足穿戴装置大量或长时间使用下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A为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5]图1B为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6]图2A为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2B为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8]图3A为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9]图3B为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0030]图3C为与第三实施例近似的立体图;
[0031]图3D为与第三实施例近似的分解图。
[0032]图4A为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3]图4B为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
[0034]图5A为本专利技术穿戴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5]图5B为与图5A近似的穿戴装置立体图。
[0036]其中,100穿戴装置;110本体;111第一电池;112连接埠;113感测器; 114第一感应线圈;120系带;130外挂电源;131载体;132第二电池;133 连接器;134连接线;135穿带孔;136窗孔;138第二感应线圈;200穿戴装置;210本体;211第一电池;212连接埠;213感测器;214第一感应线圈;220系带;230外挂电源;231载体;232第二电池;233连接器;235沟槽;236窗孔;238第二感应线圈;300/300a穿戴装置;310本体;311第一电池;312连接埠;313感测器;314第一感应线圈;330/330a外挂电源; 331/331a载体;332第二电池;333连接器;335凹槽;336窗孔;337伸缩带;338第二感应线圈;400穿戴装置;410本体;411第一电池;412连接埠;413感测器;414第一感应线圈;430外挂电源;431载体;432第二电池;433连接器;434连接线;435凹槽;436窗孔;438第二感应线圈;500/500a 穿戴装置;5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套挂于一穿戴者手腕的载体;至少一设于该载体的电池;及一设于该载体上或延伸到该载体外,并与该电池电连接的感应线圈或连接器,该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将该电池电能传输到一穿戴装置;其中,该载体为如下列a至f中任一项的载体所形成者:a.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边至少各有一穿带孔,该穿戴装置穿过该二穿带孔而与该载体相迭并保持在该载体上;b.该载体为C形构造,外侧设有一向二端延伸的沟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沟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c.该载体为C形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d.该载体为环状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e.该载体为C形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中间设有一凹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及f.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其特征在于,该a至e中任一项所形成的载体包含一窗孔,该窗孔面向该穿戴装置的一感测器。3.一种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电池,及一与该第一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一与该本体连结,使该本体套挂于一穿戴者手腕的系带;及一外挂电源,包含一套挂于该穿戴者手腕的载体、至少一设于该载体的第二电池,及一设于该载体上或延伸到该载体外,并与该第二电池电连接的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该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将该第二电池电能传输到该第一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烱中王俐媛
申请(专利权)人:王俐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