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接收端、发送端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877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25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接收端、发送端及控制方法,端子结构包括电磁吸附单元,电磁吸附单元包括磁芯和绕设于磁芯的吸附线圈,以及吸附控制电路,吸附控制电路与吸附线圈电连接;端子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吸附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吸附控制电路接收控制信号并向吸附线圈输出电流,电流的方向和/或大小与控制信号对应。本公开中的端子结构的吸附控制电路在控制器控制下,改变输出电流的方向和/或大小,从而改变端子结构的电磁吸附单元产生的磁场的极性,控制无线充电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相互吸附或分离,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的同时,还能方便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接收端、发送端及控制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接收端、发送端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充电底座根据其遵循的标准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遵循QI标准的充电底座和遵循magesafe的充电底座。其中,QI标准是由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两大特征。
[0003]遵循QI标准的无线充电底座不具有磁吸附效果,其在使用时,对待充电设备的放置位置没有限制,待充电设备处于自由放置状态。因此,使用该无线充电底座进行充电时,有可能由于待充电设备的放置位置不准确,造成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无法实现最大化,影响充电效果。
[0004]magesafe是带有磁吸附效果的无线充电底座,其在使用时,magesafe的磁吸式底座由于含有磁铁吸附对位,接收端和发送端可以准确对位,从而将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发挥到最大。但是,magesafe的方案是采用极性相反的永磁铁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结构包括电磁吸附单元,所述电磁吸附单元包括磁芯和绕设于所述磁芯的吸附线圈,以及吸附控制电路,所述吸附控制电路与所述吸附线圈电连接;所述端子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吸附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所述吸附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向所述吸附线圈输出电流,所述电流的方向和/或大小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呈环状,所述吸附线圈沿所述磁芯的周向绕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结构还包括充电线圈,所述磁芯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的径向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与所述充电线圈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结构还包括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还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包括铁氧体磁芯。7.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8.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端子结构。9.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端子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为发送端或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端子的控制器基于接收到的触发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在磁场作用下相互吸附;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为发送端时,所述第二端子为接收端;所述第一端子为接收端时,所述第二端子为发送端;所述控制器获取待充电设备充电过程中的充电量;当所述充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相互吸附作用力减弱或消失。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